湖北省洪湖市燕窩中學(xué) 孫維彬
【課文篇】
一、初讀疏通文意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造飲輒盡 () 短褐穿結(jié) () 簞瓢屢空 ()黔婁之妻 ()若人之儔 () 銜觴賦詩 ()
2、解釋下列加粗的詞:
⑴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 ⑵因以為號焉 ()
⑶沒有會意 () ⑷或置酒而召之 ()
⑸曾不吝情去留 () ⑹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
3、下面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便/欣然/忘食B、家貧/不能/常得
C、曾不吝/情/去留D、常著/文章/自娛
4、下面翻譯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好讀書,不求甚解。(好好地讀書,卻不深究所講的意思)
B、造飲輒盡,期在必醉。(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
C、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常以寫文章為樂,充分顯示他的情志)
D、忘懷得失,以此自終。(不在乎自己的得失,以此來度過自己的一生)
5、文學(xué)常識填空。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世稱___________,因宅邊有五棵柳樹,又自號___________,晉文學(xué)家。
二、再讀整體感知
1、本文是作者托言為五柳先生寫的_______,實(shí)為自傳。
2、文章從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等方面來寫五柳先生。
3、文中講述五柳先生在隱居生活中的樂趣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_。
4、展示五柳先生率真放達(d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5、描述五柳先生安貧樂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6、描述五柳先生自得其樂,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_________。
三、研讀自主探究
1、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
2、文章刻畫的五柳先生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3、陶淵明“好讀書”,為什么“不求甚解”呢?
4、與“不汲汲于富貴”相照應(yīng)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四、聯(lián)系生活實(shí)例
在生活中,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人具有“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的高潔人格?
〖參考答案〗
一、1、zhé hè dn qián chóu shāng
2、⑴處所 ⑵就 ⑶體會、領(lǐng)會 ⑷有時 ⑸竟不 ⑹輩、同類
3、C
4、A
5、靖節(jié)先生 五柳先生
二、1、自傳
2、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
3、好讀書,不求甚解
4、性嗜酒,期在必醉
5、環(huán)堵蕭然,晏如也
6、常著文章以自娛,忘懷得失
三、1、讀書、飲酒、著文章
2、悠閑自適、安貧樂道、志趣高潔的隱士形象
3、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4、不慕榮利
四、如:聞一多、朱自清、徐悲鴻等等
【姊妹篇】
與子儼等疏
陶淵明
告儼、俟、份、佚、佟:
天地賦命,生必有死,自古賢圣,誰獨(dú)能免?子夏有言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彼挠阎耍H受音旨,發(fā)斯談?wù)撸瑢⒎歉F達(dá)不可妄求,壽夭永無外請故耶?
吾年過五十,少而窮苦,每以家弊,東西游走。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自量為己,必貽俗患,黽[注意:黽要加單人旁]俛辭世,使汝等幼而饑寒。余嘗感孺仲賢妻之言,敗絮自擁,何慚兒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鄰靡二仲,室無萊婦,抱茲苦心,良獨(dú)內(nèi)愧。
少學(xué)琴書,偶愛閑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fù)歡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fēng)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意淺識罕,謂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機(jī)巧好疏,緬求在昔,眇然如何!
病患以來,漸就衰損;親舊不遺,每以藥石見救,自恐大分將有限也。汝輩稚小家貧,每役柴水之勞,何時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雖不同生,當(dāng)思“四海皆兄弟”之義。鮑叔、管仲,分財無猜;歸生、伍舉,班荊道舊。遂能以敗為成,因喪立功。他人尚爾,況同父之人哉!潁川韓元長,漢末名士,身處卿佐,八十而終。兄弟同居,至于沒齒。濟(jì)北氾稚春,晉時操行人也,七世同財,家人無怨色!对姟吩唬骸案呱窖鲋,景行行止!彪m不能爾,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復(fù)何言。
〖注釋〗
〔賦命〕給人以生命。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弟子。
〔四友之人〕“四友”那樣的人。四友,據(jù)《孔叢子》記載,顏回、子貢、子張、子路為孔子四友。
〔音旨〕言談意旨,指孔子的言傳身教。
(壽夭)長壽和短命。
〔忤〕違逆、不和。
〔黽俛(mǐnmiǎn)辭世〕俛,同“黽勉”,勉力。辭世,指棄官隱居。[注意:黽要加單人旁]
〔孺仲〕東漢王霸,字孺仲。
〔鄰靡二仲〕沒有二仲那樣的鄰居。靡,沒有。二仲,指漢朝時的求仲、羊仲。
〔萊婦〕老萊子的妻子。老萊子,春秋時楚國人,隱居不仕。
〔羲皇上人〕伏羲氏以前的人,泛指上古時代的人。羲皇,指伏羲氏,傳說中的上古帝王。
(眇然)渺茫的樣子。
〔大分〕自然的分限,指壽命。
〔役〕被驅(qū)使,被迫從事。
〔歸生、伍舉,班荊道舊〕歸生、伍舉都是春秋時楚國人。班,攤開。荊,一種落葉灌木。
〔韓元長〕名融,字元長,東漢潁川(今河南禹縣)人。
〔氾(fàn)稚春〕名毓,字稚春,西晉濟(jì)北(今山東長青縣)人。當(dāng)時人稱贊他家“兒無常父,衣無常主”。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行,前一個“行”指行為、品行,后一個“行”是學(xué)習(xí)、實(shí)行的意思。止,句末語氣詞,無義。
〔爾〕那樣。
〖譯文〗
告戒儼、俟、份、佚、。
天地給人以生命,有生就一定有死,從古到今圣賢的人,有誰能夠幸免呢?子夏有話說:“死生有天命,富貴天注定!彼挠涯菢拥娜,親自接受(孔子)言談意旨,連四友這樣的人都這么說,足見窮達(dá)與否、壽命長短都是不由人的。
我年齡已過五十,年少時窮苦,每次因?yàn)榧依锢Х,東西游走。本性堅(jiān)強(qiáng)學(xué)識笨拙,參加事物多不和。自己為自己考慮,一定遺留風(fēng)俗災(zāi)患,勉力棄官隱居,使你們年幼就受饑寒。我曾經(jīng)感嘆東漢王霸的賢妻的話,壞的棉絮自己擁有,為何要使兒子慚愧呢?這是一樣的事情。雖然遺憾沒有二仲那樣的鄰居,家里沒有像老萊子妻子(那樣的妻子),懷抱這樣的苦心,自己心里很慚愧。
年少時學(xué)習(xí)彈琴讀書,我喜歡悠閑清凈,讀書有了收獲,就高興得忘了吃飯?匆姌淠窘诲e著郁郁蔥蔥,不同季節(jié)有不同的鳥鳴聲,就有十分高興。常言道:五六月中,在北窗下睡著,與到?jīng)鲲L(fēng)剛到,自己認(rèn)為是伏羲氏以前的人。意識淺,見識少,以為這樣的生活可以保持下去。隨著時間的遷移,體智衰退,盛年之歡不可再來。
患疾病以來,逐漸趨向衰弱,親人故交不拋棄,每次用藥物救我,自己恐怕壽命將要到了。你們這輩從小家境貧寒,每次被驅(qū)使做砍柴挑水的勞動,什么時候可以免除?掛念在心里,有什么可以說的!但是雖然你們不是同一個母親所生的,但應(yīng)當(dāng)想到四海之內(nèi)都是兄弟的情義。鮑叔、管仲共同做買賣,分錢的時候管仲總要多占一點(diǎn),但是鮑叔不覺得他貪財,因?yàn)橹浪依锔F。歸生、伍舉都是春秋時楚國人,二人交情很好,后來伍舉因罪逃到了晉國做官;歸生與他相遇,二人鋪荊而坐,共敘舊情。就是因?yàn)樵邗U叔幫助下,管仲變失敗為成功,在歸生幫助下,伍舉于失。ㄒ蜃锍鎏樱┖蠡貒⒘斯。其他人尚且如此,何況同父所生的人啊!潁川的韓元長,漢朝末的名士,身份為卿佐,八十歲死了。兄弟一起居住,直到終身。濟(jì)北的氾稚春,晉國時的操行人,七世用共同的財產(chǎn),家人沒有怨怒的臉色!对娊(jīng)》說:“對于古人的崇高道德則敬仰,對于他們的高尚行為則遵行、學(xué)習(xí)。”即使不能那樣,誠心誠意地崇尚他們。你們可要慎重。∥覜]什么再說的了。
〖比較賞讀〗
《與子儼等疏》是陶淵明晚年寫的一篇訓(xùn)誡兒輩的文章,凝結(jié)了作者畢生的人生體驗(yàn)和悲慨,讀來感人至深。這篇“疏”歷來與他的《五柳先生傳》齊名,同被后人視為他一生行事和志趣的“實(shí)錄”。但兩文同中有異:《五柳先生傳采用的是史傳提這篇傳記寫得極為間凈,概括而傳神的勾畫了五柳先生一生的生活、思想和志趣,就像一幅筆墨洗練的線條畫!杜c子儼等疏》是以書信的形式寫下的,形散而神不散,寫陶淵明一生的生活志趣,側(cè)重在他一生的不幸遭遇和感受,詳略得當(dāng)。如“少學(xué)琴書”一段,寫他青少年時期的生活,不僅有繪聲繪色的細(xì)膩,而且抒情意味極濃。而《五柳先生傳》也寫到他的性格志趣,卻以“閑靜少言”等數(shù)語帶過,是另一種靜觀默察的瀟灑冷峻筆墨。
〖拓展訓(xùn)練〗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詞
⑴發(fā)斯談?wù)?() ⑵余嘗感孺仲賢妻之言 ()
⑶開卷有得 () ⑷親舊不遺 ()
2、用“/”給下面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
然 汝 等 雖 不 同 生
3、文中寫陶淵明一生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淵明一生最崇尚什么?
5、文中舉鮑叔、管仲等例子的意圖是什么?
6、讀了這篇文章,再結(jié)合課文,給陶淵明先生寫個“評語”。
〖參考答案〗
1、⑴這 ⑵曾經(jīng) ⑶收獲 ⑷拋棄
2、然 /汝 等 /雖 /不 同 生
3、性剛才拙,與物多忤 偶愛閑靜
4、古人的崇高道德
5、告誡兒子要思“四海皆兄弟”之義(或:兄弟之間要和睦)
6、言之成理即可。
【朋友篇】
凝望蔡元培(節(jié)選)
鄭勇
蔡先生不是那種性格張揚(yáng)的人,相反,在眾多回憶文章中,他卻是那種性格內(nèi)斂、氣色平和的人。在旗幟鮮明激越的吶喊著的人群里,你大概不會找到他。在我等想象中,他像一棵樹一樣,謙卑、靜默地立足于自己選擇的地方,向下深深地扎著根。數(shù)年,數(shù)十年,甚至上百年以后,他還在那里。與此同時,當(dāng)年那些飄揚(yáng)的旗幟或許已經(jīng)褪色、破碎,那些激越的吶喊聲也已經(jīng)消失在空寂廣袤的空氣中。只有這樣的樹,依然堅(jiān)守在原來的地方,扎根更深,樹冠更大,讓每一個走過樹下享受到濃蔭的人感念不止。魯迅先生盛贊過“中國的脊梁”,“一介寒儒,書生本色”的蔡先生,卻正當(dāng)?shù)闷稹凹沽骸钡姆Q呼;有了蔡先生這樣的脊梁,北大才成為中國教育的脊梁。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