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德州市第十中學趙紅梅解雪蓮】
〖子課題《初中語文活動化教學設計的實踐探索》的實驗報告〗
文意推敲活動化設計。
體驗性活動。一是誦讀感情,二是演講感染,三是表演(分角色演課本。w驗。以表演活動為例:學生帶著角色轉換的真切感受理解課文,對課文中的角色必然產生親切感,很自然地加深內心的體驗。表演能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要把課文中人物的神態(tài)、語言、心理活動表演出來,首先必須領悟課文內容,如學習《吆喝》這一課時,可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容來表演文中的“吆喝”,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同學間的琢磨,表演得非常出色。這樣,融讀,思、議、練、演、評于一體。學生就能充分地參與學習過程,更好地發(fā)揮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江蘇省無錫市安鎮(zhèn)中學華青】
〖張揚教師個性,調動學生熱情〗
筆者在教七年級上冊《蘆花蕩》一文時設計了復述課文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為了讓學生的復述更具故事性,我先把與課文相關的內容編成評書的形式講給同學聽(說評書是自小跟父親學的),然后用“可是有一天”開頭要求學生接著課文的內容講,學生們一邊被老師的演說所陶醉,一邊也學到了故事復述的方法,情緒被感染了,膽子也大了,復述起來有聲有色。又如在教八年級下冊《吆喝》一文時,我設計了師生比賽模擬帶有地方特色的叫賣聲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我先用蘇州方言吆喝了這么一段臺詞:糖炒栗子熱白果,香是香來糯是糯,一粒開花兩粒大,城門洞里扛勿過,吃著一顆壞的調十顆。(這一招是向在評彈團工作的妹妹學的)剛表演完學生就報以雷鳴般的掌聲,一個調皮的學生甚至脫口而出:“哇噻!老師真棒!”至此學生的課堂激情全由教師富有個性化的課堂教學激發(fā)出來了,接下來的活動學生可謂爭先恐后,賣衣服的喊大減價、賣西瓜的夸瓜甜各種叫賣聲都有。學生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
上述兩個案例,進一步讓我體會到,新課程可以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在學生心理需要的基礎上,應充分張揚自己的教學個性,喜唱的可把唱作為課堂教學的調料,善說的可把說變成課堂教學的風景。只要有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那么你就贏得了學生,贏得了課堂!
【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qū)鼓山鎮(zhèn)中學黃碧丹】
〖課改下的語文教學探索〗
立足課堂教學的引導,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以往的課堂教學,我們總是按事先準備好的教案按部就班地進行,學生也只能是唯命是從,遵照教師的“引導”進行、閱讀、思考、發(fā)言、練習。完全控制在老師的計劃之中。盡管有激烈地討論,踴躍的發(fā)言,但這一切僅僅是教師“杰作”的變形展現(xiàn)而已,學生根本不可能真正發(fā)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也更談不上什么創(chuàng)新了。這兩年來我在課堂上倡導“自讀自問、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對一篇文章最先發(fā)言權交給學生,賦予學生發(fā)表獨立見解的權利。對他人意見可以認同,更可以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或提出質疑,并在與其他的同學的討論交流中尋求合適的答案。我常常教育學生敢于質疑,勇于質疑。課文是人寫的,他們的一些觀點也只是個人看法,不一定全對。我們應該在讀解的基礎上,善于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見,甚至對文章內容或文字表達提出質疑。如在學習《吆喝》一文時,當提到對文章的內容或觀點有什么看法時,錢蘇潤同學提出了與作者不同的意見。他說,當今社會復雜混亂,走街串巷的叫賣會增加城市的不安定因素,此起彼伏的叫賣聲也會影響人們的休息,不值得提倡。同學們報以熱烈的掌聲。
【河南省靈寶市陽店中心學校陳贊贊】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途徑──惜時增效〗
營造了課堂民主的氛圍,教師笑面如花,學生輕松活潑,不懼怕說錯了老師批評,沒有心理上的壓抑、謹慎,大膽地發(fā)言,積極地思維,常常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達到意想不到的佳境,使問題探討深入,如在《吆喝》教學中,我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叫賣聲,有些學生學說賣涼粉、賣豆腐、賣西瓜,我說誰來評一評該學生說得好不好,杭思瑤搶行舉手,老師他說得好,種類豐富,王嬌博很快接口,“不好”形式單一,李安寧說:“賣涼粉,能調能烙,調得不斷,烙得不爛,同學們立即抱以熱烈的掌聲,王國峰接嘴“賣豆腐哩,一塊錢斤半”,李克雄緊接“收頭發(fā)哩,收頭發(fā)”聲調滑稽,令大家捧腹大笑,這些令我欣喜不已,嬌博得一個轉折,把吆喝聲帶上了一個高度新穎的層次,,洪富江說老師,我們說得很多了,你先說一說,我把自己從電視上,生活中積累的吆喝聲表演了一番,課堂氣氛再次上漲。這都得力課堂代主和諧的氛圍,讓學生思維活躍樂說愛學。
【湖北省宜都市枝城中學辛艷麗】
〖給學生一雙翅膀,讓他們展翅飛翔〗
介紹寫作背景,內化想象內容。
有很多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愛想象,也有想象的能力,但在很多時候卻脫離了文章主旨。尤其是在教古詩時,常會遇到種種尷尬,學生漫無邊際的想象,早已悖離了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讓學生想象之前,我們很有必要先為學生介紹相應的寫作背景,學生的想象內容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方向,學生的想象才能深入骨髓。如在教《吆喝》一文時,由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吆喝聲太少,很顯然學生無法體會課文中舊時老北京的吆喝中的樂趣,更不用說理解吆喝里的文化了。所以,在上課時,我先為學生介紹了老北京吆喝的種類、時間、內容等之后,再提了一個問題:“聽了老師的介紹,再細讀課文后,請同學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為我們構思一個場景,描述富有吆喝聲的熱鬧場面!苯(jīng)過我之前寫作背景介紹的鋪墊,學生再也不會想象成如今燈紅酒綠的熱鬧畫面了。
【吉林省琿春市第八中學朱玲玲】
〖激活課堂,營造語文學習的有效天地〗
在活中見深:
求深,是激活的關鍵。那種以為“活”就是領著學生蹦蹦跳跳,唱唱念念,圖個熱鬧的觀點,是對“活”的一種極大的誤解。把課文教活,實際上是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扎實的功底,較好的教學機智,非凡的應變能力,嫻熟的教學技藝,這些應成為試圖把課文教活的教師所追求的境界。
通過教師縝密的設計,精心的安排,使學生能在有限的時空內獲取更多、更新的系統(tǒng)化的知識;通過教材搭建的平臺,引導學生探求有思考價值問題,獲得有持續(xù)性的教益;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互動交流,碰撞出思維的新徑,思想的火花。例如在講授八年級的下冊中的《吆喝》這一課時為了學生了解到作者對老北京的吆喝的懷念我在網(wǎng)上找到了一些舊北京吆喝的聲音錄制到錄音機里,讓學生去猜是在吆喝什么,無疑在調動了學生的聽覺神經(jīng)令其感官。最后我在課程結束后還安排了一個相聲《賣布頭》在笑聲中品味。了解到生活中處處都有藝術,有值得人仔細品的東西,只是缺少留心觀察事物的眼睛。隨即我又安排了一個作業(yè):你有沒發(fā)現(xiàn)別人看不到的事物啊!請寫下來供人欣賞.這樣就達到了編者的目的了。
【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qū)雙加鎮(zhèn)中心學校譚蓉花】
〖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進行《吆喝》的教學時,我尋來了許多舊北京的地道吆喝聲,賣冰糖葫蘆的、賣早點的、賣布頭的、賣硬面餑餑的等等,聽著聽著學生的興趣就來了,不由自主的模仿起來,你甭說同學們模仿的還真象,有的同學還加上了一些自己的動作,把舊北京的這一濃郁地方特色活脫脫的表現(xiàn)了出來,還著實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做了一次貢獻呢!
【湖北省陽新縣第三中學汪曉亮】
〖首先,可創(chuàng)設情境,增加直觀性、形象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獲取能力的一種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有學習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領會,進而創(chuàng)新。而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特別是多媒體直觀性、形象性的特點,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巧設情境,讓學生聽聽聲情并茂的錄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畫面,欣賞品味形象化的詞句,通過聲像并茂、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產生激動人心的情境效果,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又如教《吆喝》一課時,課前播放各種商販的叫賣聲,讓學生聽一聽聲調,品一品喝詞,猜一猜是什么買賣,并說出自己的認識感受,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作好準備。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