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中學 王濟凡
《出師表》的主題是什么?清朝唐介軒認為:“親賢、遠佞是通篇主意”(《古文翼》)或者說:“大意只重親賢遠佞”(《古文觀止》)一般人都沿襲此說。唯有甘國璽同志在教學實踐中,鉆研課文,有了新的體會而大膽地提出疑議,認為《出師表》的主題應(yīng)該是:“‘恢弘士氣’,‘興復(fù)漢室’”,指出前人的評論“沒有抓住諸葛亮上表的關(guān)鍵所在”,并對課文作了具體分析,雖然不夠完善,卻也能言之成理。(見《中學語文教學》1983年第11期)這是令人欣喜的?墒菞畹鲁赏狙匾u舊說提出所謂“商榷”,說諸葛亮北伐“未能排除顧之憂。這就是他上表的關(guān)鍵所在。”并對課文也作了分析和推測(如說什么“很可能此時劉禪親信宮宦已露端倪”,“可能因其時后主尚無明顯‘親佞’之事”)把主題概括為:“親賢遠佞,興復(fù)漢室”。卻很難使人信服。為此,我也略抒己見,以求真理愈辨愈明。
首先,我認為甘國璽同志的論點是正確的,應(yīng)該予以肯定。它是教學研究中的新成果,不能輕易否定。魯迅先生說:“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并且顧及全篇,并且顧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況。”我們知道諸葛亮的一生,從隆中決策到渭濱病死,二十八年中,時時刻刻都在為伐魏興漢而哎心瀝血。杜甫說得好:“三顧頻煩天下計(匡時雄略),兩朝開濟(開國濟業(yè))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保ā妒裣唷罚冻鰩煴怼反_實是集中地表現(xiàn)了諸葛亮那種感人肺腑的忠貞之志。所以南宋大詩人陸游再三地詠嘆:“《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認堪伯仲間!保ā稌鴳崱罚啊冻鰩煛芬槐砬лd無”(《游諸葛武侯臺》)“一表何人繼出師”(《病起》)可見《出師表》已經(jīng)成為諸葛亮竭忠盡志的精神品質(zhì)和英雄氣概的代名詞了。所以把《出師表》的主題概括為“‘恢弘士氣’,‘興復(fù)漢室’”,是切合實際的,是無庸置疑的。也只有抓住這個主題綱領(lǐng),才能理解《出師表》的思路,弄清段落結(jié)構(gòu)。至于“親賢遠佞”,只能說是“目”而不是“綱”。抓住目而放棄綱,怎么能發(fā)揮作用呢?沒有北伐志氣,怎能興復(fù)漢室?抓目丟綱來分析課文,是難免有不通之處或別扭的地方。
其次,再看具體課文。全文可分為三大段。
第一段(即第一節(jié)),只有四句話。開頭是“先帝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睆乃寄钕鹊坶_始,令人感到沉痛。三顧之思,托孤之重,興復(fù)漢室……。先帝遺言在耳,老臣重任在肩。萬難心事,在此一句。既能引起劉禪沉痛悼念之情,又能激發(fā)劉禪奮勉補救之思。第二句分析國內(nèi)外形勢,說明蜀國處于“危急存亡”之際,怎能不使人憂心忡忡?但在第三句中又指出并非令人失望,可靠的是文臣、武將尚能盡節(jié)用命:“不懈于內(nèi)”“忘身于外”“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這正是振興國家的有利條件。劉禪即位后雖然“政事無臣細,咸決于亮”,但諸葛亮“攝一國之政,事凡庸之君,專權(quán)而不失禮。”所以蜀國興亡,關(guān)鍵在于劉禪。于是第四句提出規(guī)勸,要劉禪能夠“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這里所謂“德”,就是指劉備為興復(fù)漢室的實際行動和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而不能把它機械地理解為什么“親賢”之德。正如章太炎所說:“實、德、業(yè)三,各不相離”(《國故論衡·語言緣起說》)這里的“遺德”和“恢弘士氣”實際上是含義相同,而前者是賓,后者是主。為此,用“宜”和“不宜”從正反兩方面突出這個中心問題。語重心長誠摯懇切地指出必須“開張圣聽”,才能達到“恢弘士氣”的目的。表現(xiàn)出對劉禪的無限忠心。這一段是總起下文。
第二段(2~5節(jié))進一步申述如何“恢弘士氣”的問題。
諸葛亮治國治軍向來以法紀嚴明著稱。據(jù)《三國志》記載,他曾經(jīng)主持制定法典──《蜀科》。張裔稱道他說:“公賞不遺遠,法不阿貴。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此賢愚之所以僉(qi。钊玻┩銎渖碚咭!彼栽诘诙(jié)里就強調(diào)要有公平嚴明的政治(即“平明之理”),一定要賞罰公平。又通過“宜”和“不宜”作了正反說明。道理都講清楚了,又恐凡庸的劉禪過耳不留,有必要把“不懈于內(nèi)”和“忘身于外”的文臣、武將再作具體說明。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三、四節(jié)推薦賢臣的論述。具體賢臣是推薦了,劉禪否能親之信之呢?還不放心,于是又引出了第五節(jié)的論述:引古論今,說明“親賢遠佞”是關(guān)系到國家興隆、傾頹的大問題。借以告誡劉禪務(wù)必要親信所舉的賢臣。這都是“恢弘士氣”“興復(fù)漢室”重要保證。能夠做到“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第三段(6~9節(jié)),主要說明“恢弘士氣”“興復(fù)漢室”要立即行動起來。
第六節(jié),從言志陳情又導(dǎo)入第一段“先帝創(chuàng)業(yè)”的往事,說明創(chuàng)業(yè)艱難,用來激發(fā)劉禪要珍惜既得的業(yè)果。第七節(jié),又緊扣第一段“而中道崩殂”的托孤之事,陳述自己為了感恩報德不負重托的實際行動,使劉禪堅信不疑。并指出率軍北伐正是自己的職分,而進盡忠言也是所薦之人的職責。第八節(jié),在明確職分的情況下,規(guī)勸劉禪要以“興復(fù)”(興復(fù)漢室)“興德”(恢弘士氣)來考職求功?偨Y(jié)全文,畫龍點睛。以“開張圣聽”起,“察納雅言”收,中間作具體周詳?shù)恼撌觯浞值乇憩F(xiàn)了諸葛亮那種殫精竭慮、苦心孤詣的赤膽忠心和處處謹慎的性格。最后一節(jié)是古代奏章的套語,也表現(xiàn)出言猶未盡放心不下的依戀之情。
總的說,《出師表》的主題就是“恢弘士氣,興復(fù)漢室!敝饕獌(nèi)容就是要廣開言路,察納雅言;考職求功,賞罰公平;親賢遠佞,斟酌損益;舉兵北伐,攘除奸兇。有總說,有分說;有詳有略,主次分明,重點突出。在結(jié)構(gòu)上,前呼后應(yīng),回還往復(fù),周密嚴謹,渾然一體。無怪乎劉勰《文心雕龍》所說:“孔明之辭后主,志盡文暢,……表之英也!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