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長青
很奇怪,每每讀到《出師表》,就會想到秦檜,就會想到王莽,就會想到多爾袞,就會想到歷朝歷代的奸臣賊子,就會在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反差,就會在心中涌起對諸葛亮的無限敬意。
《出師表》中的諸葛亮,他身上透露的是一種至真、至誠、至忠的情感美。
要了解他這種情感美首先得了解他與先主劉備的關(guān)系。從先帝接受徐庶“此人乃絕代奇才,使君急宜枉駕見之。若此人肯想輔佐,何愁天下不定乎”的推薦,到委自枉屈“三顧茅廬”,以“拱立階下”恭候晝寢的誠意打動諸葛亮開始,兩人就患難與共,曾“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直到“白帝城托孤”,劉備對諸葛亮的信任已到極致:
“……先主命內(nèi)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淚,一手執(zhí)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圣諭?’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酌髀牣,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乎!’言訖,叩頭流血。先主又請孔明坐于榻上,喚魯王劉永、梁王劉理近前,吩咐曰:‘爾等皆記朕言:朕亡之后,爾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言罷,遂命二王同拜孔明。二王拜畢,孔明曰:‘臣雖肝腦涂地,安能報知遇之恩也!’”
劉備在遺詔中吩咐劉禪曰:“卿與臣相從事,事之如父,勿怠!勿忘!”
讀之讓人震顫,在那個江山至上、權(quán)力至上、皇族利益至上的時代,“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边@樣的遺言是回腸蕩氣的,而正是這種極致的信任,成就了諸葛亮極致的忠誠情感。
諸葛亮自先帝劉備崩殂之后,決不負信任,恪守著自己的諾言,始終嚴守人臣下屬的身份。不但沒有因后主是個“妄自菲薄,引喻失義”,“親小人,遠賢臣”的昏庸之徒而“自取”,更是多了一些勞心勞力的責任,他要調(diào)教后主劉禪,既要循循善誘地開導,又要不失臣下尊上的分寸。
我們看他的良苦用心,表文一開始就先分析蜀國目前面臨的形勢,既有“先帝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憊”的不利條件,又有“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的有利條件,再提出“開張圣聽”的建議,然后婉轉(zhuǎn)規(guī)勸“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只有這樣的方式方法才能讓后主容易接受,真是難為了一代忠臣,為了蜀漢,為了劉氏江山可謂煞費苦心。
作為兩朝元老,不但無居功自傲之氣,反而更謙虛謹慎,恭敬有禮,向后主提出“賞罰分明”的建議是“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推薦賢才是“愚以為……”既保全君主的自尊又盡進人臣的本分。在提出關(guān)鍵性建議“親賢遠佞”時,更以歷史之訓為鑒,以先帝之嘆為情,以自己之見為理,讓后主在歷史的車輪聲和先帝的感嘆聲中得以警醒。
面對昏庸的后主,諸葛亮盡心竭力,恨不得掏心掏肺以明其志。陳述自己的身份、志向、出山為先帝“奔走效勞”的經(jīng)歷以及與先帝患難與共的艱難。追溯二十一年的殊遇,披露感恩戴德之情;借二十一年不平凡的歷程,告訴后主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激勵其不可半途而廢,更不能前功盡棄;表明自己二十一年如一日,竭忠盡智,今后仍一如既往,忠心不改,余力不遺的決心。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情感”打動對方,連呼先帝,聲聲熱淚,其業(yè)系先帝首創(chuàng)之業(yè),其臣為先帝簡拔之臣,其將為先帝稱能之將,后主怎不光先帝之遺德,竟先帝之遺業(yè)?其誠心可見,誠意可鑒。
表文以“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作結(jié),其聲嗚咽心泣,其情沛然如注,勤勤懇懇之態(tài)如現(xiàn),耿耿忠心盡袒,大忠之心日月可鑒。
觀其一生,為了劉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可謂嘔心瀝血,忠貞不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直到五丈原孤魂歸天時,還念念不忘劉家的江山社稷:“吾本欲竭忠盡力,恢復(fù)中原,重興漢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將亡矣”。
一封遺表更是讓后人讀之潸然淚下:“伏聞生死有常,難逃定數(shù);死之將至,愿盡愚忠:臣亮賦性愚拙,遭時艱難,分符擁節(jié),專掌鈞衡,興師北伐,未獲成功;何期病入膏肓,命垂旦夕,不及終事陛下,飲恨無窮!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約己愛民;達孝道于先皇,布仁恩于宇下;提拔幽隱,以進賢良;屏斥奸邪,以厚風俗。……”
彌留之際,仍心系漢室江山社稷,正是這“忠”和“義”,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了諸葛亮情感的光輝,并且布澤于后世無數(shù)的有志之士。
讀《三國》時,每次讀到五丈原先生強支病體出寨遍觀各營時的長嘆“再不能臨陣討賊矣!悠悠蒼天,曷其有極!”,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初出茅廬時對其弟的囑咐“吾受劉皇叔三顧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蕪田畝。待我功成之日,即當歸隱!币苍S從心底深處,他依然固守著“躬耕于南陽,不求聞達于諸侯”的淡泊志向,可又不能不報知遇之恩,不能為人謀而不忠。
看看后人的詩:
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yīng)憶去時言。
只因先主丁寧后,星落秋風五丈原。
再體味“臨表涕零,不知所言”的情懷,該是何等悲壯的舍生取義!
一幅對聯(lián)“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笔撬簧兊目偨Y(jié);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對他人格的高度評價。白樂天詩“托孤既盡殷勤禮,報國還傾忠義心。前后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是對他傾世情感的最好詮釋。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