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敏
在自然界所有的動物中,人類最痛恨的莫過于狼。在人類的字典里,凡是與狼相關(guān)的都不是好詞: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狽為奸,殘忍,貪婪……還有那些世代相傳的有關(guān)狼的故事:《果園三姐妹》、《小紅帽》中的狼外婆,《祝!分谐缘舭⒚睦堑鹊。盡管在這些人當中,只有極少數(shù)見過狼,其中又只有極少數(shù)人和狼發(fā)生過沖突。傳統(tǒng)的觀念就這樣根深蒂固地形成了,世世代代地傳遞著,似乎沒有必要去考證或者修正,一直到了1963年,一個叫做法利·莫厄特的加拿大人,寫出了一本題名《與狼共度》的書。
1946年,莫厄特受加拿大政府的派遣,到北極地區(qū)去考察狼的罪惡,取得證據(jù),以便對其實行制裁。因為那邊來的報告說,那里的馴鹿數(shù)量急劇減少,都是因為狼的十惡不赦。
莫厄特單槍匹馬地出發(fā)了,一個人在荒無人煙的北極地區(qū),和那里的狼群,特別是其中的“喬治一家”共同生活了一年,也詳詳細細地觀察和考證了一年。但是,一切的證據(jù)都似乎偏離了政府的目的或者是莫厄特的初衷。
以下就是莫厄特親眼目睹的事實:
這一天,晴空萬里,莫厄特架起望遠鏡對準狼窩,等待著兩只成年狼的出現(xiàn)。但是,從上午觀察到下午,仍然一無所獲。當他灰心喪氣地轉(zhuǎn)過身時,卻發(fā)現(xiàn),那兩只狼就在他的身后,不出20碼遠的地方,直端端地沖著他坐著,看上去輕松舒坦,愉快安閑,渴求好奇,已經(jīng)好幾個小時了。狼性不是兇殘的嗎?為什么不在莫厄特毫無準備的時候攻擊他呢?
又一天,為了近距離觀察狼,莫厄特把自己的營地建在了狼的領(lǐng)地之內(nèi)。當覓食歸來的狼發(fā)現(xiàn)時,表現(xiàn)出來的是迷茫,猶豫和完全不知所措。它只是直愣愣地盯著莫厄特和他的帳篷,目光是那樣地深長。結(jié)果是莫厄特發(fā)出了抗議的聲音。它這才站起來,生氣勃勃地、有條不紊地沿著莫厄特的帳篷做上標記,然后,改道而行。狼不是貪婪的嗎,為什么這么忍氣吞聲地就割讓掉自己的領(lǐng)土呢?
莫厄特親眼看見,一只狼一次吃下去23只老鼠;另一次則在不到一個小時內(nèi),捕食了7條體重可達40磅的北方大梭魚。這些不但滿足了它自己的需要,還能帶回去反哺幼狼。通過多次的追蹤觀察,莫厄特還發(fā)現(xiàn),三五成群的狼合力追捕獵殺的都是老弱病殘的馴鹿,而且還不是每次都能得手,因為它們速度和體力有限。為了得到科學的證據(jù),莫厄特又進行了糞石研究,結(jié)果48%的糞石中含有嚙齒動物的遺骸。狼不是滅絕馴鹿的罪魁禍首嗎,為什么它們的主食會是老鼠和北方大梭魚呢?
為了觀察,莫厄特安排了狼和愛斯基摩人土狗的一夜情。沒想到,當這只土狗被關(guān)在門里時,那只狼竟然會整夜地在門外發(fā)出如泣如訴的哀號,直到莫厄特把它的情人放出去,狼、狗雙雙才甜甜蜜蜜地躲進遙遠的山里。又在度過了它們的蜜月之后,才各自回歸自己的種群。此外,莫厄特還天天都可以看見,當雄狼出外覓食前,總是要和雌狼一起嬉戲一番,有時候,雌狼還要把公狼送出一程,才返回來看護幼狼。而且,在幾只幼狼和雌狼打鬧時,哪怕是折騰得雌狼痛苦萬分,它也決不會發(fā)怒,只是忍了又忍,實在忍受不了的時候,也只能躲開而已。不是說狼心狗肺嗎,為什么還有著這樣多的綿綿情意呢?
此外,世代與狼相生相伴的愛斯基摩人還向莫厄特講述了許多他們親眼見到的事情:
烏蒂克說,兩只狼父母帶著一窩幼狼居住在他家的營地旁。那一天,雌狼被白人開槍打死了。當烏蒂克準備把那幾個狼的遺孤帶回來,讓自己的狗去喂養(yǎng)時,卻發(fā)現(xiàn),一只陌生的雄狼陪著這家的雄狼出現(xiàn)了,它們一起把幾只幼崽叼到了那只陌生狼的窩門口,而那家的女主人又一只一只地把小崽們叼回自己的窩里去,把它們和自己的小崽們放在一起。從此這將近十只的小崽和那只喪偶的雄狼,就得到了一個不分彼此的溫暖的新家。莫厄特還從許多愛斯基摩人那里聽到類似的事情。狼不是殘酷無情的嗎,又怎么會這樣同情弱者相互幫助呢?
烏蒂克還告訴莫厄特,即使到了繁育年齡,絕大多數(shù)的青少年狼仍然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即使已經(jīng)進入成年,開始了家庭生活,它們也要避免生育。因為它們還沒有得到一份屬于自己的領(lǐng)地,還不能打到足夠的獵物喂飽自己和養(yǎng)育后代。它們甚至還能夠根據(jù)年景調(diào)節(jié)自己的生育。年景好的時候,雌狼一胎能生8只小崽,可是如果食物不足,小崽的數(shù)量就會降到兩只甚至一只。狼的食量是有限的,到了荒年還會節(jié)制生育,那偌多的馴鹿又是怎樣被它們滅絕的呢?
無數(shù)個事實,提出無數(shù)個問題,又得出無數(shù)個問題的答案。而所有的答案,又都批駁了人類對狼的偏見和指責。愛斯基摩人邁克告訴莫厄特,他一年可能殺掉二、三百只馴鹿,而且是那些又大又肥的。莫厄特算了一筆十分保守的帳,把邁克的數(shù)字除以二,再把當?shù)孬C人的總數(shù)除以二,兩個得數(shù)相乘,每年捕殺的馴鹿數(shù)是:十一萬二千只!這里還沒有計算上那些用直升飛機剿殺馴鹿的數(shù)量。
事實嚴酷地擺在了莫厄特的面前,逼他得出結(jié)論:
一個是僅僅為了果腹,幾只狼聯(lián)手圍獵也未必能夠次次得手一只馴鹿,而一只馴鹿又可以供全家吃上幾天,直到吃得只剩下一堆白骨。而且還會根據(jù)年景的好壞增減自己的需求。另一個卻是用了現(xiàn)代化的獵槍,甚至用了直升飛機從高空上掃射,轉(zhuǎn)眼間就能夠使成百只活蹦亂跳的馴鹿變成一堆死尸,而他們的需求卻往往是鹿舌或者鹿皮,剩下的一切就那樣白白地腐爛掉。到底是誰在肆無忌憚地滅絕著馴鹿?
一個是夫妻恩愛,鄰里相助,息事寧人,忍讓為本。另一個卻是濫殺無辜,奢侈浪費,仗勢欺人(所有的生物),為所欲為。哪一個更兇殘貪婪?
莫厄特十分清楚自己的使命:因為馴鹿數(shù)量的急劇下降,致使獵手們的收獲越來越少,國民對政府施加巨大的壓力,要求清剿狼。而政府也的確懷疑狼應(yīng)該對這一狀況負責,所以才撥出?,派遣專人,到北極地區(qū)取證。他只要給“惡狼”的罪名找出證據(jù)就行了。
但是,事實卻完全違背了官方的期望,甚至也遠遠超出了莫厄特自己對文明的理解。也就是說,現(xiàn)在擺在莫厄特面前的已經(jīng)不是簡單地復命,而是一種兩難的選擇:要么違心地按照當局的旨意,嫁禍于狼,得到當局的褒獎,也讓那些欲蓋彌彰的獵人們彈冠相慶。要么就實事求是,直言不諱,哪怕遭到當局的懷疑和當?shù)厝说淖l責,也要還狼一個公道,給天下一個公告。
何去何從?在經(jīng)過了痛苦的道德意識沖突之后,莫厄特發(fā)出了由衷的慨嘆:“狼使我認識了它們,也使我認識了自己!蹦蛱赜赂业剡x擇了后者。他的《與狼共度》出版后,引起了社會的爭議,也帶來了震撼世界的效果。當該書的俄文版在前蘇聯(lián)問世后,官方就立刻下達了嚴禁屠殺“惡”狼的命令。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