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廣場: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面積達(dá)44萬平方米,可容納100萬人舉行盛大集會,是當(dāng)今世界上最大的城中廣場,F(xiàn)在,每天有成千上萬的人到這里參觀、游覽,天安門廣場被評為新北京十六景之首。
天安門城樓:坐落在廣場北端的天安門城樓雖飽經(jīng)滄(cāng)桑卻依舊朝氣蓬勃,威亞四儀。天安門是北京城的眼睛,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天安門城樓始建于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是明代皇城的正門,當(dāng)時叫“承天門”,有承天啟運之意。剛開始修建的時候,可不是現(xiàn)在看到的這個模樣,而是五座木牌坊,后來改建成九開間門樓。清順治八年(1651),世祖福臨重新修建這座城樓,才成了現(xiàn)在的樣子。明、清兩朝,這兒是禁地,到公元1911年清王朝覆滅為止,除了皇親貴族,老百姓不準(zhǔn)過往。它最大的用途,是國家有大慶典(如皇帝登極、冊立皇后)時在此舉行“頒(bān)詔”儀式。而如今只要有機(jī)會,你隨時都能登上這座城樓,去眺望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
人民大會堂:位于廣場西側(cè),高46米,長336米,寬206米,建筑面積達(dá)十七萬平方米。大會堂正面有十二根大理石門柱,每根高達(dá)25米。中央大廳為桃紅色大理石地面和漢白玉石柱,頂部掛著水晶玻璃花燈。中央大廳后面是萬人大禮堂,禮堂裝飾典雅,燈光宜人。大會堂的北部是可容納五千個席位的宴會廳,大如足球場,裝設(shè)富麗堂皇。大會堂所有廳室既保留了中國傳統(tǒng)的建筑風(fēng)格,又吸取了外國的建筑精華,布置得大方雅致,極有特色。
毛主席紀(jì)念堂:位于廣場南側(cè),建成于1977年9月。整個建筑坐落在棗紅色花崗巖砌成的高大基座上。紀(jì)念堂分北廳、瞻(zhān)仰廳和南廳三部分,毛澤東的遺體就安放在瞻仰廳內(nèi)的水晶棺中,周圍是全國各地送來的名貴花草,北廳上層還陳列有毛澤東、周恩來等開國元勛的革命事跡。
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位于天安門廣場東側(cè),兩館同處于一座宏偉的大廈,南部是中國歷史博物館,北部是中國革命博物館,樓高33米,長313米,寬100米,氣勢壯闊,與人民大會堂遙相對應(yīng)。兩館內(nèi)分別藏有眾多的文物和大量的近代革命史料。
人民英雄紀(jì)念碑:位于天安門廣場正中,碑身高37.94米,碑座占地3000平方米。須彌座式的雙層月臺,漢白玉石雕欄環(huán)繞。碑心石長14.7米,是用產(chǎn)自青島浮山的整塊紫灰色花崗石雕成,重110噸,堪稱碑中之最。碑身正面鐫刻有毛主席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鎦金大字。碑背面是由毛主席撰文、周總理書寫的碑文。碑座四周鑲嵌著八幅巨型浮雕,按歷史順序排列為:焚燒鴉片、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游擊戰(zhàn)爭、勝利渡長江。最后一塊的兩旁裝飾有支援前線和歡迎人民解放軍兩幅浮雕,刻有170個人物,生動、概括地反映了中國近百年來人民革命的偉大史實。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