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qū)金燕小學 胡學賓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及相關生詞,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
2、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樂的鑒賞能力。
3、了解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
4、學習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心靈。
5、感受音樂之美,意境之美,陶冶愛美的情趣。
【重點、難點】
理解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過及感情變化。
【疑點】
皮鞋匠眼前出現的景象和貝多芬彈奏的曲子又什么聯系?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理解課文重點部分,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前半部分,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貝多芬聽到琴聲和窮兄妹的對話。)
二、探究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的5~10自然段,圍繞重點段、重點句進行體會,將體會的結果以批注的形式寫在書上。
2、小組內進行交流,教師加以引導或點撥。
3、班上匯報:
針對“貝多芬走進茅屋,為什么彈完一曲,又彈一曲?”這一問題進行交流。
⑴貝多芬在各地巡回演出的空閑散步時,無意間聽到一所茅屋里傳出的鋼琴聲,走近時又聽到了窮兄妹倆的談話,貝多芬被感動,于是推門進屋,彈奏了剛才姑娘彈的那首曲子。
引導:
貝多芬作為大音樂家,到各地演出還到小鎮(zhèn)上演出,并且無償為盲姑娘演奏,這一切說明了什么?
(貝多芬沒有架子,生活在人民中,同情、熱愛勞動人民,心地善良。)
⑵貝多芬彈完一曲,盲姑娘說:“彈得多純熟呀!感情多深哪!”這說明盲姑娘愛音樂,懂音樂,很有音樂素養(yǎng)。貝多芬位在這兒遇到了知音而感動。師講述“高山流水”的由來,俞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理解“知音”的含義。
引導:
盲姑娘為什么斷定給她彈琴的人是貝多芬?
(貝多芬正在小鎮(zhèn)上演出;彈得如此純熟只有貝多芬。)
練習朗讀,把握盲姑娘聽完一曲后的激動。
⑶《月光曲》是在怎樣的情景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
貝多芬心情激動;當時茅屋里景色美,蓋過貧困和凄涼,感染了貝多芬,即景抒情,彈奏《月光曲》。
⑷皮鞋匠眼前出現的景象與《月光曲》有什么聯系?
皮鞋匠眼前出現的景象正是貝多芬彈奏的曲子所展示的意境。
皮鞋匠眼前出現的景色變化是樂曲旋律的變化。
(輕緩──增強──激越。)
⑸有感情朗讀8、9自然段,讀出樂曲旋律的變化,感受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過程正是他當時激動心情的真實抒發(fā)。
三、拓展總結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出示貝多芬的名言:我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的人造福,做到這一點,我將是多么的幸福。
3、你認為貝多芬是個什么樣的人?
四、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板書】
月光曲
聽到琴聲和談話
彈一曲贊美
走進
再彈一曲(輕緩──增強──激越)
飛奔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