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開平市忠源紀念中學 伍瑞玲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第十三課。
主要學習內(nèi)容:積累重點語句,感知內(nèi)容,理清思路,誦讀感悟。
【學生分析】
初一的學生只是十二三歲的少年,對大自然充滿好奇,能夠從課文的字里行間滲透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崇敬,但對課文中若隱若現(xiàn)的因塵世紛擾而求解脫的思想的理解有難度。
【設(shè)計思想】
《山中訪友》是一篇極具情趣、頗有童話色彩的寫景散文,針對初一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及心理特點,擬將本課設(shè)計成環(huán)環(huán)新奇、步步有趣的閱讀課,讓學生以文本為基礎(chǔ),讀課文,品語言,繪畫面,入意境,悟文情。從而達到:“既培養(yǎng)解讀、鑒賞能力,又提升‘人與自然’應(yīng)和諧交融的生態(tài)倫理價值觀”的教學目的。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整體感知課文,想象文中的情景,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⑶學習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透過語言文字,感悟課文充滿詩意的畫面。
2、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味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重點:
⑴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整體感知課文,想象文中的情景,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2、難點:
⑴學習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透過語言文字,感悟課文充滿詩意的畫面。
⑵體味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生課前預習
1、找出課文中的生字詞,查字典,給它們注音、解釋,并學會運用:
幽徑逝川青翠唱和湛藍贊助玄奧清澈
禪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滅
返老還童津津樂道
2、朗讀課文,思考課后研討與練習。
3、就課文不解之處質(zhì)疑。
二、設(shè)境激趣
現(xiàn)在風和日麗、秋高氣爽,正是郊游的最好時節(jié)。你們想邀上好朋友或跟家人一起去嗎?去時,要帶些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我告訴你,有一個人,他要去山里探望一些不會說話的朋友,而且不邀同伴,也不帶禮物,只帶自己的好心情,你們相信嗎?不信?來,與著名散文家李漢榮交談一下,讀讀他的作品《山中訪友》吧。
設(shè)計意圖:設(shè)置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致,活躍課堂氣氛,導入新課。
三、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理清思路
1、課件展示任務(wù):請大家自由大聲朗讀,采用“”畫出你不認識的字、詞,用“口”畫出景物的名字,用“○”畫出你認為最妙的詞,用“____”畫出你最喜歡的句子。
2、教師巡視,檢查預習,釋疑解難,生字詞,“逝川”、“禪心”、“德高望重”集中講解。
逝川:流去的河水,也指過去的時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禪(chán)心禪心:佛教指清靜、無雜念的心境。
禪:
禪(shàn)讓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聲望重。多稱頌年高而有名望的人。
3、提問:“我”是在什么時候帶著什么去訪問了哪些朋友?
(學習情況預估:對第一問,學生可能回答:在早晨獨自去或在早晨不騎車,不邀游伴去或在早晨帶著好心情獨自去。對第二問,可能會回答:古橋、樹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懸崖、石頭、落葉、小花、柏樹等。)
(策略應(yīng)對:對于早晨,教師要相機點出“梔子花氣息的好風”這樣的好天氣;對于好心情,要點出“哼”、“踏”等詞的妙處;同時,放錄像片,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讓學生有一個更直觀的感受,從而更好地把握課文的內(nèi)容。)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思路。
四、合作探究,品味語句,分析畫面形象
提問:想探究一下“我”在朋友的家里看見了什么,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如果想,我們就當一個攝影師,跟著主人,全過程拍攝吧!
合作學習指導,課件展示任務(wù):
1、將景物分成六組,形成六幅畫面:①古橋;②樹林;③山泉、溪流、白云;④瀑布、懸崖、云雀;⑤石頭、落葉、小花;⑥陣雨、老柏樹、螞蟻,每個小組任選一幅進行賞析探究。
2、探究任務(wù):①展示作品,口述你們拍攝的畫面內(nèi)容;②朗讀你們最欣賞的詞、句。
總結(jié)歸納:第一幅:拍到了古橋,想到橋上正行走著人、馬、車,橋下流水發(fā)出嘩嘩聲,水中還可看到魚兒,小船過處,卷起層層白色浪花。
欣賞的詞、句:
古橋──老朋友、德高望重、古老而堅韌的靈魂、波光明滅、泡沫聚散等。
第二幅:拍到了蒼翠的樹林,聽到鳥叫聲,看見了晶瑩的露珠,樹葉互相交疊掩映,還拍到“我”靠在樹上,閉著眼,伸開兩手,深深呼吸山里的負離子空氣,面帶微笑,完全陶醉在晨曦里。
欣賞:樹林──“知已”“打著青翠的手勢”“以樹的眼睛”“我變成了一株樹”等。
第三幅:拍到了清亮的泉水叮噹叮噹跑出山洞,匯入溪流,潺潺的溪水中石頭歷歷可數(shù),藍天上的白云飄然起舞。
欣賞: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渾濁
溪流──妹妹──唱和小詩
白云──大嫂──天空的護士、讓憔悴的天空返老還童等。
第四幅:拍到高高的懸崖,瀑布飛流直下,發(fā)出轟鳴聲,“我”站在下面,水珠跳入衣袖,懸崖上有樹、草,水沖過后的巖石,下面有深深的峽谷,懸崖腰上云霧繚繞,聽得到云雀的嘰嘰喳喳聲。
欣賞:瀑布大哥──雄渾的男高音、從古唱到今
懸崖爺爺──玄奧的智慧、清澈的禪心、攜來一卷卷天書
云雀弟弟──純潔少年、從來不說是非等
第五幅:拍到“我”彎下腰拾起石頭,坐著沉思,樹根旁有很多落葉,風吹過去,還有葉子飄飄悠悠落下,“我”彎腰致敬,采小花戴上,對小溪水拍照。
欣賞:石頭──時間隆隆的回聲
落葉──命運神秘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頭上、悄悄地做了一會兒女性
第六幅:拍到雷雨在空中亂飛,“我”急忙跑到老柏樹下避雨,定神凝視樹下的螞蟻搬家。
欣賞:陣雨──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喝醉了灑的詩人
老柏樹──慈祥、撐起了大傘、天地給我的恩澤
螞蟻──小弟弟、患難兄弟
(策略應(yīng)對:如果學生的想象超不出原文字句,應(yīng)及時點撥、補充。將朗讀貫穿其中,除個人朗讀外,還適時地組織全班呼應(yīng),一起朗讀。)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品味課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和充滿詩意的畫面。
五、人文合一,動情悟神
提問:
1、你們隨主人走進山林,探訪眾朋友,一路上,請教了主人哪些問題?
(學習情況預估:請問,①你為什么想變成樹?②你為什么把進山看景說成“山中訪友”?)
也可能還會問其他的“為什么”,也可能提不出以上的問題。
(策略應(yīng)對:①恰當?shù)亟M織學生質(zhì)疑、解答問題;②當學生只會虛談,落實不到文中的詞、句時,教師加入到質(zhì)疑、釋疑的行列;③在學生互磋中,教師相機進行贊揚、鼓勵、評價、補充、校正、歸納。)
提問:
2、你們隨著主人“帶著一路月色”,“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整理行囊,看看得到哪些收獲?
(策略應(yīng)對:學生從保護環(huán)境方面、從描寫景物的方法上或從眾朋友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zhì)方面談均可采納。)
設(shè)計意圖:指導學生揣摩作者寫作意圖和體味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操,教育學生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熱愛生命的理念。
六、堂上練習
假設(shè)你是某一景物,與游人互訴心聲,寫一段文字,寫法自由,字數(shù)不限。
設(shè)計意圖:訓練學生寫的能力。
七、小結(jié)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gòu)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望“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八、融情升華
現(xiàn)在讓我們與“我”一樣,帶著對大自然的熱愛崇敬,懷著好心情,動情地美讀課文的第八自然段吧。
九、拓展
整理以前的風景照,寫上說明,組成“我與自然風光”集,與同學互相交流。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