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巫山縣白坪初級中學 曾鳴
【說教材】
〖新課標下的語文教材〗
《新課標》下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最大的特點是突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積極倡導(dǎo)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習,要求學生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教材編排本著初中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來組織、選編教材。本冊從“關(guān)愛生命”“體味人生”“感悟自然”“探索科學”“詮釋親情”“想象世界”等方面,來落實于閱讀教學和綜合學習兩大版塊中,力求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來熏陶學生愛國、愛社會、愛自然等情感,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感悟力和表達力等。
〖教材位置〗
《山中訪友》是人教版九義初中教材第一冊第三單元中第三課,是一篇自讀課文。上承《春》、《濟南的冬天》,下跟現(xiàn)代詩《秋天》和《古代詩歌五首》共同為我們展現(xiàn)了色彩斑斕的大自然圖景。當我們深入到《春》的藝術(shù)境界中,我們會為那美麗的春光所陶醉;而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學生在學了這兩篇課文后有了一定的感悟,賞析能力,因此,教材在第三課安排了《山中訪友》這篇自瀆課文,讓學生在充分理解前兩篇課文的基礎(chǔ)上來感悟,來表達。同時,此課又是為后面學習《秋天》《古代詩歌五首》提升了感悟能力、賞析能力,故該課在本單元教學中處于承上啟下的地位。
〖本課時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⑴知識目標:掌握“手勢、清脆”等詞語;
⑵能力目標:朗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揣摩中提升學生的感悟力,表達力。
2、情感和價值目標:體味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3、過程與方法目標:
⑴引導(dǎo)學生理清思路,把握情感。
⑵品味中訓練學生的想象力,感悟力。
⑶重點揣摩,學會作者寫作技巧。
⑷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把握思路,體會情感。
2、揣摩語言,訓練學生想象力、領(lǐng)悟力、觀察力。
難點:能夠用心去體會大自然的美,去表現(xiàn)大自然的美,并用心去感悟我們的周圍。
本文學用移步換形的的方法,層次清楚,學生易于把握。最難忘的就是優(yōu)美的教學語段所帶給人的那種震撼。
〖課時安排〗
一課時。
【學情分析】
1、學生現(xiàn)有基礎(chǔ):
經(jīng)過小學六年及初一一個多月的學習,學生對字詞的理解、語言的賞析、文章內(nèi)容的整體把握以及對散文知識的把握等,都有了一定的基礎(chǔ)。但對文章肢體、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想象聯(lián)想等能力,還比較欠缺。
2、學習能力:
通過幾年的語文學習,學生基本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如主動預(yù)習,認真看書,積極思考,專心聽講等,但對于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學習,即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法,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3、學習動力:
由于學生已經(jīng)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特別語文這一科的獨特作用,加之本冊的一次語文綜合活動課,更加提升了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從而對語文有較濃厚的學習興趣。
【說教法、學法】
〖說教法〗
1、情景教學法:通過音樂渲染,圖片再現(xiàn),語言描述等形式,讓學生進入情景,體味情感。
2、自讀點撥法:本文屬于自讀篇目,課堂教學以學生充分閱讀、自由探究為主,教師點撥課文。
〖說學法〗
初步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采用“感知──交流──引導(dǎo)──領(lǐng)悟”的學習模式。
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說學習過程】
一、新課導(dǎo)入
出示課件“望廬山瀑布”和“江雪”兩首詩中的美麗景色。(同時播放“高山流水”背景音樂)讓學生感受兩首詩中的美景,從而導(dǎo)出:這兩幅畫都是詩人筆下的美景,“廬山”以磅礴的氣勢給人以壯美,“江雪”以蒼涼的畫面給人以凄涼。今天我將和大家一起做一次心靈的放飛,在詩人李漢榮的帶領(lǐng)下,迎著微微的細雨,拾級而上,走近大自然,走近山中的朋友,去感受作者帶給我們的“童話般的世界”,去感受其中的美。
背景音樂和圖片的使用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優(yōu)雅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學生快速進入課文情景。讓學生面對此情此景,有利于熏陶感染,激發(fā)閱讀的興趣,激起學生說話的欲望。
二、整體感知
1、范讀課文(出示課件)
邊聽邊看畫面邊想象,說出畫面中你最“鐘情”的一幅,想想你為什么喜歡它?
2、用一個完整的句式把你的理由說給大家聽。例如:
我認為______段最美,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認為______句最美,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件顯示)
3、剛才大家在聽課文的時候,相信大家都已經(jīng)知道了作者要訪的是誰了,請同學們迅速瀏覽課文,勾畫出相關(guān)信息,再告訴老師(抽學生回答,學生在答的時候,老師出示相應(yīng)的課件)
作者要訪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橋──樹木──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懸崖──云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
4、剛才同學們把握了本文的脈絡(luò),現(xiàn)在請說說作者在本文中流露出怎樣的情感?作者分別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樣的啟示?(出示課件)
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教育應(yīng)著眼于教學生學會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夯實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chǔ)。通過學生觀看畫面,同時說出美的感受,從而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動因,領(lǐng)悟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為深入感知作品內(nèi)涵作好準備,學生學得主動、輕松。
三、重點研討
1、齊讀第四段。
2、師質(zhì)疑:課文中作者說“我閉上眼睛,我真的變成了一株樹──”我真的變成了樹嗎?為什么?
3、課件出示:
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每一株樹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著清翠的手勢”!笆謩荨庇迷谶@里有什么好處?為什么是“清翠”的“手勢”呢?(學生討論后明確:“手勢”本意指樹枝,這里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突出了樹枝的動態(tài)美。“清翠”本指樹的顏色,在這里突出了樹枝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揣摩句子:本段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試找出一種談?wù)労锰。(學生充分的談?wù)摚┍扔鳎ò涤鳎M人、排比)
你認為在這一段的寫作上有什么特點。(學生暢言后明確:觀察細致,用詞準確,情感交融)
4、出示一幅“秋實圖”,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chǔ)上,展開合理的想象,運用本段的寫法,進行片段訓練展開合理的想象。學了這段,你有收獲嗎?咱們也來做一回作家,寫下來,讓大家品味一下。(圖畫最好代表秋天的景色)要求50~100字左右。
5、抽學生品讀自己的創(chuàng)作,2~3人(教師點評,發(fā)現(xiàn)美,鼓勵寫得好的學生)
學生對課文的重點研討是通過“讀”“議”“寫”來完成。放手讓學生聽讀,有助于感知課文內(nèi)容,有助于學生主動思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主動搜索相關(guān)信息。通過學生的各抒己見,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我,肯定自我,進一步激起主動說話的欲望。從而讓學生在課堂就適當?shù)脑掝}作即席講話,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說服力。
四、課內(nèi)賞析
1、自由讀課文,思考討論:作者為什么把進山看景說成“山中訪友”?
討論后明確:
作者構(gòu)思新奇,想像豐富,充滿童心童趣。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設(shè)置懸念,吸引讀者;讓人感到更加親切,使景與我融為一體。讀者時時會被作者的童心打動,時時被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激感染,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甚至會融為一體,又怎么能不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呢?
2、賞析第二人稱的恰當運用,通過第三節(jié)原文與改文對比賞析體會。
改文:我第一個去看古橋,它已經(jīng)在澗水上存在了幾百年,多少年來,他把無數(shù)人馬渡過彼岸,把滾滾流水送向遠方,時光飛逝,斗轉(zhuǎn)星移,唯有它以應(yīng)有的姿態(tài),屹立在那里,永不改變。(課件展示改文)
生讀,師讀,師生互讀,體會原文和改文之間的不同。
通過問題的思考,學生在想象中體會到了大自然的美,通過合作探究,學生能主動思維,主動說話,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共同的交流切磋中,人人參與,互相溝通,互相合作。培養(yǎng)學生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作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學生在課堂上討論問題,能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條理、有根據(jù)。學生能聽出小組討論的焦點,在全班有針對性地發(fā)表意見。
五、合作探究
我們隨著作者“帶著一路月色”“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體驗?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yīng)該怎樣珍視我們自然界的朋友?
探究后教師小結(jié):
當你帶著好奇和輕松愉快的心情讀完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絕倫、如行云流水般的語言帶進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話般的意境陶醉外,你還會從字里行間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那種深切的熱愛。并且,你還會感悟到作者對人生那種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眾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遠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讓學生除了被童話般的意境陶醉外,還會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那種深切的熱愛。
六、課堂小結(jié)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感受了大自然的美。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有一句話叫“凡景語,皆情語;”這些景物在作家的筆下,有著或喜或悲的情感。
如果說愛心是動力,想象力是大船,童心是航標,好奇心是舵手,那么就讓我們的“心”船駛向大自然吧。如果我們保持一顆純真的童心,用好奇的眼光,用豐富的想象力,用飽含愛心的筆墨,去勾勒我們身邊的一草一木,那么就會有美景在胸的情懷。
七、布置作業(yè)(選做一題)
1、你躺在草地上看過云嗎?想象你幻化成空中的云后的情景、感受,寫一段話,寫法自由。
(要求:用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至少一種)
2、把自己幻化成景區(qū)內(nèi)的景物與游人互訴心聲,寫一段文字,寫法自由。
通過自主合作交流,讓學生注意根據(jù)需要調(diào)整自己的表達內(nèi)容和方法,不斷提高應(yīng)對能力和寫作能力,選做一題,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說板書設(shè)計】
這樣板書,學生能以景帶情,從中可以學會學習寫景的一些心得。讓學生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并用心去感悟大自然,通過板書,展現(xiàn)本文結(jié)構(gòu),鮮明直觀的表露出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思想感情。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