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網(wǎng)首頁 語文 數(shù)學 物理 化學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北大附中遠程教育網(wǎng)

    新學網(wǎng) > 語文 > 人教課標本七年級上冊 > 生命 生命 >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理解、積累“騷擾、小憩、庸碌、糟蹋、擎天撼地、肅然起敬”等詞語。

    ⑵摘錄、體會文中的哲理性語句。

    2、能力目標:

    ⑴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生命的價值,鑒賞本文珍愛生命的人文美。

    ⑵學習通過具體事例表達思想感情的寫作特點。

    ⑶培養(yǎng)把握主題詞,準確理解文意的精細閱讀習慣。

    3、德育目標:

    熏陶感染中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主題詞,探究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味生命的頑強和美好。

    【教學難點】

    辨析三個事例蘊含的意思和三點思考的側(cè)重點。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本文選取三個尋常事例,抒發(fā)對生命全面而又深刻的理性思考,表達了頑強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誦讀中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恰當停頓、讀出語氣和感情。反復朗讀,用心領會文意,感悟生命的意義。

    2、自讀點撥法:

    本文為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以學生自讀和教師點撥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精細閱讀,深入細致地探究文意,以養(yǎng)成好的閱讀習慣。

    3、比較法。

    將課文與美國克倫·沃森的同題文章品評比較,培養(yǎng)賞析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及示范朗讀磁帶、投影儀、打印好的課堂練習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抓文章主題詞,理解文意。合作探究,領會寫作意圖。比較閱讀,培養(yǎng)賞析能力。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同學們,俗話說“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當生命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時,所要面對的就是在自然法則允許的時限和條件下,使生命河流光彩有力,無論構成背景的是快樂,還是痛苦。因此,禮贊生命也就成為一個不老的話題。今天我們學習的《生命生命》,就是一位被病痛折磨的女作家對生命價值的參悟和頌揚。讓我們在與作品對話中,接受生命的洗禮。

    設計(二)

    女作家杏林子,12歲時染上了類風濕關節(jié)炎,后來病情惡化。病痛中,她以頑強的毅力寫下了四十多個劇本和許多散文。以女性的細膩和敏銳,觀照尋常的生命現(xiàn)象,抒發(fā)的感悟便多了幾分親近和自然,《生命生命》便是這樣的精彩篇章。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作品,與作家對話,去感受有意義的生命之歌。

    二、誦讀感知,把握文意

    1、學生輕聲誦讀課文,標示出各語段序號,勾畫并疏解生字詞:

    投影:

    ⑴給加粗字注音:

    (qì)(gū)負(sāo)擾 (yōng)碌

    (qíng)天(hàn)地 糟(tà)

    ⑵釋義:

    小憩:休息一會兒。憩,休息。

    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擎,舉起。撼,搖動。

    肅然起敬:由于受感動而產(chǎn)生恭敬和欽佩之情。肅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

    糟蹋:浪費或損壞。

    庸碌:形容人平庸,沒有作為。

    應許:答應。

    騷擾:使不安寧;擾亂。

    2、指導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生速讀全文,畫出各語段的主題詞,梳理文章思路:

    提示:通過具體事例表達思想感情是本文寫法上的重要特點。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是從小飛蛾在險境中掙扎、香瓜子在墻角磚縫中長出小苗,“我”靜聽心臟的跳動三個尋常事例中引發(fā)出的。

    讀一篇或一段文章,要善于抓關鍵詞或主題詞,從而抓住中心,抓住精神。如課文第一段都是圍繞“生之欲望”一語展開的。課文各語段主題詞示例:

    事例思考

    飛蛾生之欲望意義

    香瓜子生命力價值

    心跳生命珍視、奮斗

    4、學生著重誦讀課文最后三段,說說作者從三個事例中引發(fā)出對生命的哪些思考,試就這些思考再從生活中舉出一兩個事例: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對生命的思考、對生命的強烈呼喊,表達了作者強烈的生命意識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作者從三個事例中引發(fā)出對生命的三點思考。一是必須對生命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二是生命短暫,生老病死無法捉摸,但是,我們可以讓有限的生命發(fā)揮出無限的價值,使我們活得更為光彩有力。三是要珍惜生命,珍惜時光,不論命運如何,都要勇敢地活下去。

    舉例子要切合課文內(nèi)容,如雷鋒雖然只活了22歲,但短暫的生命卻發(fā)揮了無限的價值。

    三、精細研讀,品味鑒賞

    1、聽讀課文錄音,勾畫出文中自己喜歡的有哲理的語句。并聯(lián)系閱讀積累和生活體驗,談談自己的感受。

    2、學生合作研討:

    ⑴對文章開頭寫小飛蛾的事例,有兩種看法:一是不要傷害生命,一是一切生物都有強烈的求生欲望,你認為哪一種更切合文意?

    ⑵課文寫了三個事例,為什么這樣排列?為什么前兩個事例舉的都是小蟲子、小瓜苗這樣的小生命?

    ⑶小瓜苗僅僅活了幾天,說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嗎?

    ⑷三點思考側(cè)重點有什么不同?

    學生自由研討、回答,教師點撥:

    ⑴從全文看,寫的不是怎樣對待小動物,而是生命本身,所以第二種理解更切合文意。

    ⑵第一個事例寫小飛蛾,面臨著嚴重威脅,它極力掙扎,表明凡是生命都有強烈的生的欲望,無論怎樣危險,都不會放棄求生的努力,也就是說,生命都是自我珍視的。第二個事例是說一粒香瓜子在幾乎沒有生長條件的環(huán)境下,沖破堅硬的外殼,萌芽長成了一截小瓜苗。以生命的誕生說明生命力的強大。第三個事例是寫作者傾聽自己的心臟的律動,產(chǎn)生了強烈的生命意識,進而嚴肅地思考人生。這樣,從動物、植物寫到萬物之靈的人,由生的欲望、生命力的強大寫到對人生的思考,層層拓展而又步步深入,有力地突出了中心。舉小蟲子、小瓜苗這樣的小生命,是為了更好地引導人們思考自己的生命價值,呼喚人們珍愛生命,珍惜時間,讓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光彩。

    ⑶小瓜苗雖然僅僅活了幾天,但是掉進墻角磚縫的香瓜子,在沒有陽光也沒有泥土的情況下,沖破堅硬的外殼,成長為小瓜苗。從這個角度上說,小瓜苗確實具有“擎天撼地的生命力”。至于小瓜苗僅活了幾天,那是由它自身的營養(yǎng)機制決定的:養(yǎng)分消耗盡了,又沒有新的養(yǎng)分可以吸收,活了幾天就夭折了。

    ⑷作者的思考有三點,是逐步深入的。第一點思考的是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兩個“可以……也可以”,說的是兩種人生態(tài)度,兩種人生價值。前者是負責的態(tài)度,后者是不負責的。第二點思考回答的是怎樣對待生命的短暫,怎樣對待生老病死。第三點思考又進一層,是將目標、信念付諸行動了!敖^不讓它從我手中白白流失”,就是說,要珍惜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為生命奮斗,“勇敢地活下去”,就是以頑強的意志去戰(zhàn)勝各種困難。

    3、比較延伸:

    閱讀課本第13頁美國克倫·沃森的《生命生命》一文,試與課文比較,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么?

    提示:沃森的文章與課文所舉小飛蛾的事例,主旨完全相同。課文以三個事例中引出三點思考,沃森的文章則是細致地描寫受傷的蜜蜂怎樣極力掙扎。課文形象描寫與理性結合,而沃森的同題文則文學色彩強烈。

    4、語言運用與積累:補寫一句話:

    投影:

    ⑴一只_____不停地在_____飛來旋去,騷擾著我。

    ⑵_____在_____小憩。

    ⑶________令我震驚。

    ⑷________令我肅然起敬。

    ⑸_______昂然挺立______。

    ⑹________足以擎天撼地。

    ⑺我可以______也可以______。

    ⑻________庸碌一生。

    ⑼我應許____________。

    ⑽________遇福遇禍,或喜或憂,________。

    四、課堂練習

    (分發(fā)打印好的資料)

    1、仿照下面兩句話的含義和形式續(xù)寫兩句話:

    如果你是一朵鮮花,就給人們帶來一分溫馨;

    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給人間增添一分春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閱讀語段,完成⑴~⑹題:

    他沿著小鎮(zhèn)上冷冷清清的街道踱著步子,不知不覺走到了松樹林前,在岔路口停住了腳步。岔口右面是從前的監(jiān)獄,陰森森的,和松林只隔著一道挺高的尖木柵欄。監(jiān)獄后面是醫(yī)院的白色樓房。

    就在這里,瓦莉亞和故鄉(xiāng)的同志們被送上了絞架,犧牲在這空寂的廣場上。在當年豎立絞架的地方,保爾默默站了很久,然后他走下路邊的陡坡,進了烈士公墓。

    也不知是哪一位熱心腸的人,用云杉枝條編織的花環(huán)裝點了那一排掩埋忠骨的墳墓,又在小小的墓地周圍種植上一圈蒼翠的小樹。陡坡外高聳著挺拔的青松。谷地里滿鋪著如茵的嫩草。這兒是小鎮(zhèn)的盡頭,陰郁而冷清。只有松林輕聲地沙沙作響。田野里復蘇的大地散發(fā)出新春的氣息。

    就在這里,故鄉(xiāng)的同志們英勇地犧牲了。他們?yōu)榱烁淖兡切┥谪氋v、生就做奴隸的人們的命運,為了使他們的生活變得美好,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保爾緩緩摘下軍帽。哀思,深沉的哀思充滿了他的心。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這僅有的一次生命應當怎樣度過呢?

    每當回憶往事的時候,能夠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jīng)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解放而進行的斗爭!

    人,應當趕快生活。

    保爾懷著這樣的幽思,離開了烈士公墓。

    ──《生命的意義》

    ⑴文章前四段寫街道“冷冷清清”,監(jiān)獄“陰森森”,廣場“空寂”,小鎮(zhèn)盡頭“陰郁而冷清”,這類描寫渲染了什么氣氛?

    ⑵前四段寫“蒼翠的小樹”“挺拔的青松”“如茵的嫩草”,松林“沙沙作響”,大地散發(fā)出“新春的氣息”,這類描寫又渲染了什么氣氛?

    ⑶“這僅有的一次生命應當怎樣度過呢?”這個設問句的含義是()。

    A、對生活提出的疑問B、對生命產(chǎn)生的疑問

    C、對人生的嚴肅思考D、由事業(yè)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

    ⑷“回憶往事”的含義是()。

    A、表明他的生活態(tài)度嚴肅認真B、說明他的事業(yè)很有成就。

    C、表明他一生問心無愧的自豪D、說明他的一生沒有虛度年華。

    ⑸“幽思”和“哀思”在文中可以互換嗎?為什么?

    ⑹“人,應當趕快生活”一句中“生活”的含義是什么?

    〖參考答案〗

    ⑴略。

    ⑵①渲染了遭受敵人破壞后的肅殺氣氛。

    ②渲染了戰(zhàn)勝敵人后充滿生機、欣欣向榮的氣氛。

    ⑶C

    ⑷A

    ⑸不可以。因為“哀思”指悲哀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保爾對烈士的哀悼;“幽思”指內(nèi)心的深沉思想,表現(xiàn)保爾對人生的思考。

    ⑹獻身人類的解放事業(yè)。

    五、課堂小結

    有人說,生命永遠是一首古老而年輕的歌。病痛中的杏林子對生命的思考更多了一份冷靜、一份頑強、一份哲理。人們熱愛太陽,是因為它給人以生機和希望;人們禮贊生命,是因為它的寶貴和美好。是的,讓有限的生命發(fā)揮出無限的價值,鮮活的生命才精彩有力,這便是作者,更是啟示給我們讀者的人生信條。

    六、布置作業(yè)

    1、句段仿寫:

    當然,人和樹畢竟還有不同:樹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卻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們所能做的,也許就是在有刀的時候,去承受,去積蓄;在沒有刀的時候,去追尋,去打造。讓我們銘記刀之愛,用生活的砥礪,去迎接累累的碩果和甜美的微笑。

    提示:這幾句話是《三月三》中描寫果農(nóng)整枝時揮刀砍掉沒用的枝條,讓樹根為結果儲存養(yǎng)料的場景后的一段議論文字。

    要求:句式相似,語意連貫。

    2、閱讀語段,完成⑴~⑷題:

    小草那纖細弱小的身軀里,蘊藏著多么強大的生命力!你看,在沼澤地里,它們把彼此的根須糾結在一起,一簇簇、一團團地漂浮在泥水的表面,經(jīng)過一代又一代的繁衍增殖,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草甸子。在那人獸絕跡的地方,是草,用自己的身軀填筑著生命的陣地;在荒漠上,終日風沙蔽日,一年難得降下幾滴雨水,一切生命似乎都不復存在了,但在沙梁的坳部,你會發(fā)現(xiàn)一種叫做芨芨草的勇士們,在那里孤軍奮戰(zhàn),用自己的勇氣向人們宣示:大自然不是不可征服的;甚至在人煙稠密的城市里,在人們足跡難到的地方,像墻頭的磚縫里,屋頂?shù)耐呃忾g,靠了風沙積聚的一點泥土,靠了偶爾流過的一些雨水,小草們艱難地,但同樣充滿信心地迎接著生活。

    ⑴語段中加粗詞“那里”指代________。

    ⑵畫線句中的一組反義詞是:____和____。

    ⑶聯(lián)系語段的內(nèi)容,請寫出唐代詩人白居易詠草的兩句詩:________,________。

    ⑷我們應該向小草學習什么?

    〖參考答案〗

    ⑴沙梁的坳部

    ⑵弱小強大

    ⑶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⑷具有極強的生命力(不畏艱難,對生活充滿信心)。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1、聯(lián)系作者(杏林子)的身世,談談她為什么強烈地呼喊“生命,生命”。寫幾句話談談認識。

    2、一位外國作家說得好:“思考可以構成一座橋,幫助你通向新的境界!睂τ谏母形蛴趾螄L不是這樣,生命的質(zhì)感竟是如此觸手可摸,請同學們以“生命”為話題寫出自己的體驗。

    3、開放探究:

    閱讀下文,完成⑴~⑹題。

    人生如月

    天上的月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了。最初的時候它淡淡的細細的,像是誰用橘黃彩筆在湛藍的天幕上隨隨便便地畫了一道,稱這時的月為“月牙”,真是形象得很。漸漸地,它大起來了,在天空駐足的時間長起來了。這時的月便是一把鐮刀、一只小船了。到了陰歷的十五。這月便是圓圓的,大大的,亮亮的,似一只玉盤、一面明鏡了。再后來,月由盈而虧,由虧而殘,如一塊土豆、一塊頑石了。由纖弱而圓滿,由圓滿而虧殘,天上的月便是如此周而復始,循環(huán)不已,月月如斯,歲歲如斯。人生雖不盡是這般規(guī)律,但盈虧明暗卻是如影隨形,避不開,躲不開,無法拒絕的。

    有時候,人逢吉時好運一帆風順,謀官則升遷,想錢便發(fā)財,真是心想事成萬般如意,原本平淡的人生這時真如望月中天,亮麗圓滿了。此時,升官的不免滿面春風,發(fā)財?shù)牟幻庳敶髿獯郑词乖u個職稱,當個先進或晉一級工資也會沾沾自喜,覺得優(yōu)人一等。然而花開自有花謝時,月圓必有月缺日,且常常是花開之后便是謝,月圓之后即為缺。但人多鼠目寸光,有眼不識事物消長之理,得意便忘形,露出一副小人面目。人若處順境作逆境之思,方能不失為人本色,保持一顆平常心。為官者不必因權柄在手而頤指氣使、八面威風,有錢人不必因腰纏萬貫而妄自尊大、暴殄天物。如此立身處世接物待人,便無驕橫之氣、霸道之態(tài),不至于蛻變?yōu)殡[形之盜賊、衣冠之禽獸,于人于己于社會皆有益。

    有時候,人遭惡時厄運,常是壞事連連,處處不順,原本光明的人生忽然黯淡下來,如月牙一現(xiàn),如云遮殘月。身處逆境之中,或心灰意冷、悲觀厭世,或甘于沉淪、自暴自棄,或憂心如焚、夜不能寐,或牢騷滿腹、怨天尤人。其實,人若于月虧之日想到月圓之時,識得世事易變之理,即可于逆境之中志不衰,氣不餒,態(tài)不失,達觀以處世,寬心以養(yǎng)身,“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如此面對困厄,必不會怨天尤人蹉跎歲月,必不會奴顏婢膝玷污人格,必不會見利忘義為虎作倀。

    人生如月,皆有陰晴圓缺。我們大可不必顏隨勢改,氣逐時移,得志時趾高氣揚,失意時垂頭喪氣。我以為,無論順逆得失,都平靜地接受世界,從容地面對生活,這才是智者的活法。

    ⑴給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污為虎作倀

    ⑵文章第1段“月月如斯,歲歲如斯”中的“斯”具體指什么?

    ⑶人處于順境時,常會有什么感覺?作者是如何告誡的?

    ⑷針對有人身遭惡時厄運的種種實際,作者是怎樣勸告他們的?

    ⑸文章第4段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⑹本文闡述了一個什么道理?

    〖參考答案〗

    ⑴èdiànchāng

    ⑵指月由纖弱而圓滿,由圓滿而虧殘。

    ⑶優(yōu)人一等。

    花開自有花謝時,月圓必有月缺日,且常常是花開之后便是謝,月圓之后即為缺。

    ⑷人若于月虧之日想到月圓之時,識得世事易變之理,即可于逆境之中志不衰,氣不餒,態(tài)不失,達觀以處世,寬心以養(yǎng)身。

    ⑸總結全文,點明主旨。

    ⑹告訴我們?nèi)颂庬樉巢豢,逆境不悲,這才是智者的活法。

    【備課資料】

    一、時文超市

    生命三題:

    1、感謝生命

    那是一個萬物復蘇的春天,我漫步在北京朝陽門外大街上,忽然發(fā)現(xiàn)天空中飄著許許多多纖維狀的白色物,一大片一大片,像下雪似的,但又比雪花更綿薄更柔軟,紛紛揚揚,連天扯地。

    我沒見過這種東西,不覺詫異,還以為是附近有什么工廠對環(huán)境造成的污染,不由吃了一驚。但看到街上的人們,穿行在這漫天漫地的乳白色霧中,一副毫不介意泰然處之的樣子,任它輕輕地飄在身上,緩緩地從身邊擦過,靜靜地落在腳邊的地上,漫不經(jīng)心地掛在林陰道的樹枝上。一時間,大街上像披上了一層薄如蟬翼的白紗……

    后來,有人告訴我,這是楊絮。依靠風力在傳播種子。

    這是我第一次親眼見到植物自己播種生命的方式,我完全被震撼了。

    我的心里簡直承受不住這份欣喜和景仰之情。我伸出一只手,只一瞬,便有一片悄悄落入我的手心,像一朵小小的白云,載著希冀的夢幻。我不忍驚擾它美好的夢境,松開手,讓它隨風飄去。我看見它在風中紛飛旋舞,一忽兒上,一忽兒下,一忽兒左,一忽兒右,像在向我招手,又像在微笑。很快地,它與天空中無數(shù)羽毛交融在一起,帶著一粒種子的希望,飄向它夢幻的草地與湖畔,去撒下一地可見的生命。

    因為有了它,這世界才變得如此生動,充滿著活力和勃勃生機。

    誰見了這種場面也不會無動于衷,誰都不能不被這種生命不計成本、不惜一切代價的付出和投資所感動。在它辛勞的飄散中,仿佛聽見有一種聲音在殷切地呼喚,那是它在呼喚每一粒種子落入黑乎乎的泥土,綻出一枚嫩綠的新芽,在春天里瘋長,散發(fā)著生命的芬芳。這是它的心愿。但是這些成千上萬飄飛著的楊絮,也許只有一顆種子能夠遇到一片沃土,助它生根、發(fā)芽,長成一株濃蔭蔽日的參天大樹。而其余的種子,因為土地的貧瘠,盡管艱難地生長,終究無法蔚然成陰,而早早地夭折在胚胎中,但它依然如故,在這個季節(jié)從不失約地如期而至,自始至終不間斷地潛心這項浩大的生命工程的創(chuàng)造與勞動,只管耕耘,不問收獲。

    我在想,楊絮日日夜夜不知疲倦地飄送,是因為它生命本能的使然,還是一種強烈生命意識的覺醒,想在創(chuàng)造中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伸葆有一份永恒?是它深諳生命的無常,才將自己所有的精髓毫無保留地撒向人間,最大限度地展示一種生命過程,還是它將生命的價值,隱逸在這令人感泣的茫茫無際的生命絕唱和制造里?

    我不由自主地聯(lián)想到人類的生命史。

    圣經(jīng)上說,人類最早的祖先是亞當和夏娃。而唯物論者認為,人是由類人猿衍變而來。人類的生命究竟是以何種形式轉(zhuǎn)化而成,我們從何而來?盡管至今為止,世上已有無數(shù)學者對生命的奧秘這個深奧的哲學問題進行的論證和闡釋,卻沒有一種答案能夠令人完全滿意和毫不置疑地信服。

    其實,對于人類生命的起源,不是人類學家的我們,是用不著在這件事上刨根問底糾纏不休的。真正值得我們深思的命題在于:在大自然生命的啟悟下,我們應該懂得怎樣感謝生命,珍惜生命,把握生命。

    由此我們沒有理由不對生命投以虔誠的謝意和崇高的敬畏。畢竟,生命屬于每個人只有一次。即使在人生的道路上,事業(yè)、前途、愛情、家庭都如泡沫一樣破滅了,也不必悲觀,不要絕望。要知道,生命本身就是一種資本,一種幸運,一種對不公命運勇敢的挑戰(zhàn)和蔑視啊。

    感謝生命,賦予我像楊絮一樣純潔而質(zhì)樸,異常珍貴而不懈追求的存在。

    (選自2001年4月5日《人民日報》,作者:李丹)

    提示:本文作者從楊絮借助風力傳播種子這一大自然的生命現(xiàn)象中引發(fā)對生命意識的哲理思考,提出了“感謝生命,珍惜生命,把握生命”這一濃縮著人生感悟的理念,寓意深刻,發(fā)人深思。

    文章運用托物明理的表現(xiàn)手法,由物及人,虛實相生,逐層深入,說理生動形象;運用比喻、排比、擬人、設問等修辭手法,語言搖曳多姿,文采斐然,魅力無窮。

    2、生命的奇跡

    每一次生命的綻放,都是一次驚喜;每一個生命的成長,都是一個奇跡。

    不知何時,陽臺上那個廢置已久的花盆中,竟長出一株瓜秧來,誰也不知道它究竟是怎么冒出來的。但一個生命既悄然而至,我又怎能不驚喜相迎。生命,不就是偶然之中的必然么?

    但瓜秧的孱弱,卻令我擔心。也許它的消亡就會像它的出現(xiàn)一樣,來也悄悄,去也悄悄。生命,原本就是沒有定數(shù)的。

    日子悄然而逝,但瓜秧卻依舊活著,仿佛要同命運抗爭似的。小小的葉片傲然挺立,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似乎匍匐在泥土中是一種莫大的恥辱,它們是不屑為之的。莖葉上白色的茸毛,在陽光的映射下現(xiàn)出幾分金黃,不由給瓜秧平添了幾分柔美。我不禁起了憐惜之心,將它的莖條攀纏到了一根本條上。余下的,全看它自己了。

    我不諳養(yǎng)花之道,對花素來是持著任其自生自滅的態(tài)度的。小小的瓜秧在無人照管的情況下,若想在這盆砂土中立足,實非易事。但它,卻做到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它將根須深深地插入泥土中,它用莖條牢牢地攀住木條。這一切,都仿佛在向人們證明:它要抓住生命,絕不放松。沒過多久,它開出了漂亮的小黃花,像一個個小喇叭,吹送著對生命的熱愛與歡欣。

    我曾一度以為,這便是它生命的極致了,燦爛的生命終將要以明日黃花為結局。然而,我錯了。這,僅僅才是開始。花兒漸漸地衰敗了,只有綠葉上依舊泛著勃勃的生機。陽光在葉片上流轉(zhuǎn),現(xiàn)出一片斑斕;雨滴聲聲,敲打著葉片,洗出頁頁新碧。瓜秧越長越旺,葉片有的已有手掌般大小了,呈現(xiàn)出老綠色;有的還未褪掉鵝黃的底子;但大多是那種綠如翡翠的葉片兒。

    一日,我撥開層層掩映的葉片兒,在一朵小黃花的殘骸上,竟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的生命──一個拇指般大小的小翠瓜。

    我毫不懷疑這個小翠瓜終將長大。因為我知道,這株瓜秧一直在創(chuàng)造奇跡,從存活,到開花,到現(xiàn)在結果。

    生命,原本就是一個奇跡。

    3、一個尋找死亡的年輕人

    周濤

    從前,有一個年輕人,他很憂郁,總覺得自己生活得太不幸。他從來沒有愉快過,更沒有笑過,總是皺著眉頭,陰沉著臉,頭發(fā)長得很長他也不剪,懶得做任何事。

    他曾經(jīng)跟一位畫師學過畫畫,他很聰明,只學了三個月,就掌握了不少的技巧。第四個月,他離開了畫師,說:“這玩藝兒沒什么可學的!”

    他又跟一個商人學習做生意,他仍然很聰明,只學了半年,就碰上了一次好運氣,他發(fā)了財,賺了不少錢,到第七個月,他離開了商人,說:“這玩藝兒也沒什么可學的!”

    第三次他遇到了一個哲學家,他跟哲學家學了一年,他覺得悟透了人生的道理,那就是一切都沒意思,一切努力最終都會被死神一筆勾銷。他認識到死是最偉大的,只有死才是永恒,除此之外,一切都是短暫的。

    于是他離開了哲學家,準備尋找一個他最滿意的地方,然后自己結束自己的生命。他走啊,走啊,走了很多地方,都覺得不是理想的自殺地。后來,他來到了昆侖山下的一個林子里。

    “很好!彼南,“這個地方是最合適的位置,位于昆侖山下就算到了極地,空氣干燥,流沙移動,可以免于尸體腐化,說不定能成為木乃伊保存后世,何況這里人煙稀少,死后可以清靜免除塵世喧囂。”他想好了,準備就在這地方安息長眠,明天就上吊。

    第二天,他來到一棵500年的核桃樹下,正準備死,碰到一位白須垂胸的老人,老人正吃力地搬一輛陷進水渠里的毛驢車輪子?匆娝驹跇湎,便對他說:“年輕人!你站在那里干什么?為什么不來幫我一下?”

    年輕人覺得老人的要求是合理的,就跑過去幫助他搬車子,他想搬完了車子再死也不遲。等到搬完車子,天已經(jīng)快黑了,老人一定要感謝他,留他吃飯。他推辭不掉,心想,吃完飯再死也不遲。

    就這樣,老人不斷地請他幫助,植林帶不然流沙就會埋掉房屋啦,修水渠不然莊稼就會干枯啦,種葡萄不然夏天院子里就沒地方乘涼啦,一件事又一件事,年輕人沒有理由推辭,只好干下去,一天天推遲死期。

    秋天的時候,老人對年輕人說:“你不是一直要死嗎?對不起,為我的事耽誤了這么久,你可以去死了!

    年輕人看著這塊美麗的田園,林帶,葡萄架,堆滿糧食的谷包,長滿了綠草的水渠兩岸,還有新蓋的房子,盛開的花圃……這一切,全都和自己的汗水有關系,讓他舍不得了。

    他決定不死了,和老人好好地活下去。

    他又畫開畫了,畫得非常好,而且他會做生意,賣畫賺了不少錢。最后他開始總結和思考這里的人生意義,準備寫一部哲學著作,題目就叫《福樂智慧》。

    據(jù)說,這個年輕人現(xiàn)在還活在世上。

    (選自《山河判斷·和田行吟》)

    提示:這是一篇寓言。年輕人的心捉摸不定,有時像五月晴朗的天空澄澈透明,有時卻像暗流卷涌的海洋深邃莫測,憂郁、彷徨是難免的。生活需要不斷尋找新的目標以激發(fā)動力。如果失去目標,生命就像坐滑梯很快滑到最低點,甚至陷入精神“死穴”。那位年輕人原來之所以厭倦生活,就是因為沒有認識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沒有奮斗目標。后來在老人的指引下,一個個具體的生活目標引領他逐漸進入創(chuàng)造的境界。擁有一份自己的事業(yè),一個不斷追求的目標,每天快樂而充實地勞動、創(chuàng)造,這就能擺脫虛無和抑郁,挖掘到生命本原的意義。一棵大樹生長了幾百年,郁郁蒼蒼,冠蓋如云,可是,生命之初,只因了那粒小小的種子。這是生命的力量、創(chuàng)造的力量!確實,這個年輕人現(xiàn)在還活在世上。生活中,我們常?梢钥吹竭@個年輕人的身影。

    二、閱讀知識推介

    關于朗讀(三)

    停頓的技巧。停頓用來提起聽眾的注意,表示感情的轉(zhuǎn)換,表達內(nèi)容的層次,滿足換氣、控制語速,使語意完整的需要。

    從內(nèi)容上說,有語法停頓、邏輯停頓和結構停頓。

    語法停頓是根據(jù)語句的語法結構所作的停頓:

    1、定語較長時,定語后要停頓。如:那好像是一個長劇的/一個短小的/序幕。

    2、狀語較長時,狀語后要停頓。

    3、賓語補語較長時,賓語前要停頓。

    4、主語謂語之間有時要停頓。

    邏輯停頓是為了突出某一事物,強調(diào)特殊含義,在語法停頓的基礎上,延長了停頓的時間,或者在不是語法停頓的地方適當停頓,從而表示出詞組、句子、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

    結構停頓是為了表示出文章的段落層次,停頓的時間長短為段落(層次)句子。

    從時間上說:

    1、題目的末尾一般要停三拍,表示題目與正文之間的間歇;段與段之間停三拍。

    2、句號、冒號所表示的停頓,一般要停兩拍。

    3、分號處一般停一拍或一拍半。

    4、逗號處一般停一拍。

    5、頓號處停半拍。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