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拱宸中學 虞雪芳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朗讀課文,復述故事情節(jié),領(lǐng)會寫作意圖。
2、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聯(lián)系生活,感悟哲理,培養(yǎng)直面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體驗人物心理,感悟中心。
2、難點:
多角度探究文本的內(nèi)涵,加深對人生的理解。
【課前準備】
學生查閱字典、詞典,掃除文字障礙,熟悉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1、學生簡述自己記憶猶新之事。
2、簡介莫頓·亨特,想一想65歲的莫頓為什么深深記得8歲那年的那次“脫險”經(jīng)歷。
二、默讀與復述
1、默讀:
注意速度,每分鐘500字,4分鐘讀完;把握內(nèi)容,怎樣冒險,如何脫險。
2、復述:
說清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懸崖的情況等等。
自己放聲準備(冒險或脫險的經(jīng)歷。),同桌合作。
班上交流,點評,總結(jié)經(jīng)驗,改進方法。
三、朗讀與感悟
1、在冒險過程中,我的心理感受怎樣?從哪些文字的描寫中可以看出?
2、小伙伴們的態(tài)度如何?
3、脫險過程中我的心理有什么變化?
圍繞以上三個問題分析,篩選文字,有感情地朗讀,進行朗讀指導,力求傳達出人物豐富的情感。
教師范讀。
變語言朗讀,體味。
如:“我聽見有人啜泣,正納罕那是誰,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原來是我自己”改成“我忍不住啜泣起來”效果如何?
又如:“下來吧,孩子!晚飯做好了!边@是父親見到孩子時所說的第一句話,似乎沒有一點緊張和關(guān)切,改成“我的孩子!可把你爸給擔心死了!你怎么樣?受傷沒有?別害怕,爸爸抱你下來!”效果如何?
小結(jié):
1、經(jīng)過了這樣一次冒險與脫險的經(jīng)歷,莫頓學到了一個怎樣的生活哲理?
2、“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究竟有什么含義?
3、有感情朗讀教材第10頁汪國真的詩。
四、合作與探究
1、父親眼看孩子在懸崖石架上下不來,明知一不小心就會摔死,為什么不上去抱他下來?
2、那五個孩子的做法對不對?
五、延伸想象
1、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將怎么辦?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么辦?
六、比較閱讀《一條美麗的鱸魚》
他11歲時,每當他家的船泊在一個湖心島的船塢,他就去釣魚。
有一天,剛好是鱸魚休漁期的最后一天,傍晚時分,他和他父親想去釣些翻車魚來。他把誘餌掛在魚鉤上,然后拋入水中。誘餌沉下去了,周圍漾起細細的漣漪,在夕陽的照耀下,銀白的漣漪象是月亮從湖中升起。過了好些時候,他的釣竿被重重地向下拉了一下,魚兒上鉤了!他的父親看著兒子釣魚時那副熟練的樣子,臉上露出了贊賞的微笑。小男孩很謹慎地把魚從水中拉上來,啊,這是一條非常大的魚,他從來沒釣到過這么大的鱸魚。
男孩和他的父親看著這條美麗的鱸魚,它的鰓在月光下一呼一吸。父親擦了根火柴,看看他的表,晚上十點,離鱸魚休漁期結(jié)束還有兩個小時。父親看了看魚,然后對男孩說:“你必須把它放回去,兒子!
“爸爸!”男孩極不情愿地喊了一聲。
“我們會釣到別的魚。”父親說。
“但不會有這么大的了!蹦泻⒉桓市。
男孩看了看湖周圍,在月光下沒有其他的漁夫和船只。男孩又看了看他的父親,雖然沒有人看見他們,雖然別人也不會知道他們是什么時候捕到這魚的,但男孩從父親的聲音里知道這命令是不可更改的。他漫漫地把魚鉤從魚嘴里拿出,把魚捧到水面上,讓魚游回黑暗的水里。魚二搖搖尾巴,游走了。
這是34年前的事了。男孩已經(jīng)是紐約一位成功的建筑師。他父親的小船依然泊在湖心島,他有時帶他的兒女去那船塢釣魚。他再也沒有釣到過那么大的鱸魚,但他的腦海里時時浮現(xiàn)那條美麗的鱸魚,當他考慮道德問題時。
誠如他父親所說,道德很簡單,是個是非問題。但一旦付諸實踐,又會變得很困難;當沒有人監(jiān)視我們時,我們會不會監(jiān)守道德呢?我們會不會依然做對的事情呢?如果我們像男孩的父親那樣教育,把魚放入水中,那么我們可能會一生樹立一種內(nèi)在道德;永遠做對的事,不管有沒有人在旁邊看著。
這是條美麗的鱸魚,這也是個令人驕傲的故事。
七、聯(lián)系實際,寫一段自己的生活故事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