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榮成市第二實驗中學 賽淑麗
【教材分析】
《土地的誓言》是新課標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四篇課文。本單元課文的內容都是以祖國為主題,選編了六篇不同題體裁的文學作品,從各個不同的角度表現(xiàn)了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人民熱愛祖國、發(fā)憤圖強的美好情操。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著飽滿、深沉的愛國熱情。作者這種情緒的表露,并不流于空泛,他把九一八事變以后東北流亡青年壓抑的情感用火一樣熾熱的語言表達出來,仿佛使人諦聽得到心臟的跳動,感受得到熱血的沸騰。眷念鄉(xiāng)土,這是一種具有共通性的感情,而作者所眷戀的關東原野,當時卻已被日本侵略者強占十年之久,對作者來說,她是失去的美好家園;對國人來說,她是祖國完整版圖上淪喪的土地,因此,眷念鄉(xiāng)土就有了讓人產生共鳴的強烈的愛國色彩。這篇課文在藝術上體現(xiàn)了端木蕻良濃郁的抒情風格與獨特的抒情方式,那就是以傾訴式的語言表達激,以富有力度與濃度的情感打動人心。通過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培養(yǎng)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是語文教學的目的之一。
【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在現(xiàn)代教育培養(yǎng)全面型人才理論指導下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強調要進行情感教育,以情動人,以美感人;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能力,充分發(fā)掘語文課的教育功能。教師和學生的思想感情,交融互滲于作品所描繪的客觀景物之中,形成主觀情思和客觀景物相統(tǒng)一的審美境界,使學生獲得美的感受,培養(yǎng)其高尚的審美情操,進而使學生思維水平不斷提高。
2、討論法:
它是在教師指導下,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集體對話和互學形式,進行學生之間或師生之間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實現(xiàn)語文教學目的的一種常用教法。它從根本上改變了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突出 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了民主教學思想。
3、研究法:
它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自學研究的方式,借以掌握語文知識,培養(yǎng)語文能力的一種有效教法。它突破了傳統(tǒng)教法重教輕學的局限,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教學思想的轉變。
【教學目標的確立】
本文幾近于一首散文詩,其間充溢的是眾多鮮明的意象和豐沛激越的情感。教學時如果不從“詩意”這一角度處理,將會使課堂枯澀沉悶、生氣全無。主要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朗讀課文,聯(lián)系時代背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2、過程與方法: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對土地、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努力引起學生的心靈共鳴)
學生由于年齡所限,根本沒有家國之痛、民族之恨這些經(jīng)歷和體驗,但他們有著樸素的感情,也有豐富敏感的心靈。教師在教學之前,務必努力喚起學生的內心情感?梢酝ㄟ^影視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東北人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慘狀和悲痛,讓最形象的畫面最直接最強烈地撞擊學生的心靈,使之產生強烈的震撼。然后再播放《松花江上》《黃河大合唱》等音樂,以直接訴諸心靈的方式深入感染學生。當學生情感被調動起來之后,本文教學就易于進行了
二、朗讀課文,理解全文結構
1、教師范讀:
建議初讀由教師本人進行表情朗讀。本文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能夠感受到文中豐沛的感情卻難以確切地把握理解文意。如果在教學之初由學生朗讀課文,可能不易掌握好分寸。其實,教師的表情朗讀也是一種處理教材的方式。經(jīng)過朗讀處理之后,課文中飄忽的情感會變得直觀可感,學生會更加容易接受理解。
2、掃清生字障礙:
本課生字生詞教多,教學時應扎扎實實地教學字詞,掃清閱讀障礙,增加詞匯積累。
3、學生自讀:
在情感熏陶、文意大致理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反復誦讀課文。可以進行配樂朗讀,表情朗讀,以使學生充分領會本文的詩意和情感。
4、理解全文結構:
這一環(huán)節(jié)宜簡不宜繁,三言兩語略加點撥即可完成任務。切忌在此環(huán)節(jié)喋喋不休,以致影響學生對課文情感產生共鳴,妨礙學生的想像和體會。
三、合作探討品析文中關鍵意象和關鍵語句
這是核心環(huán)節(jié)。本文眾多的意象如列錦般排列在一起,密集的意象紛至沓來,不斷沖擊著讀者,從而在文章中形成一種氣勢和力度。這也是作者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思念故鄉(xiāng)時,故鄉(xiāng)的一切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一事一物無一不奔涌而出,這些意象就構成了一個立體的充滿了細節(jié)的活生生的“關東原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想像體味這些意象,力求將它們還原為真切的感受和活生生的形象,從而在學生的頭腦中再造出一個美麗富饒的“東北大地”。另一方面,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認真揣摩文中關鍵的詞句,這是搞好閱讀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
1、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梳理,標上序號,呈現(xiàn)于黑板:
“呈現(xiàn)問題”是合作學習的第一步。疑起于思,這些問題都來自于學生對課文的思考。在合作學習前先讓學生獨立通過讀書找疑,便于多角度、多層次地發(fā)現(xiàn)問題。大大增加了合作時的信息交流量。教師進行歸類整理又加以呈現(xiàn),更明確了學習的目標。
⑴如何理解本文的標題“土地的誓言”?
這一標題應該理解為“面對土地發(fā)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發(fā)出的誓言”。
⑵怎樣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中的“泛濫”與“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中的“埋葬”這兩個詞語的確切含義?
⑶樣理解“當我記起故鄉(xiāng)的時候,我便能看見那大地的深層,在翻滾著一種紅熟的漿液……在那亙古的地層里,有著一股燃燒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噴涌著血液一樣”等語句?
⑷為什么文章起初寫“關東大地”用“她”來稱呼,而到了后面時卻又改口說“土地,原野,我的家鄉(xiāng),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
2、組內合作、解決問題:
確定合作形式。請同學們自由選擇你最想解決的一個問題,然后請選擇相同問題的同學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到指定地點,選出一位臨時組長。合作學習前,確定合作小組的形式很重要,它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參與程度和學習效率。學生面對所呈現(xiàn)的問題并不一定都有能力解決,也不是都感興趣,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采用“自由組合式”較為合適。
3、組間交流、教師調控:
請各小組派代表交流討論結果,組員可隨時補充。教師指導、總結。
四、擴展思考
通過本文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同學們你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怎樣表達對祖國的熱愛的呢?學生自由發(fā)言,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的強烈熱愛之情 。
五、布置作業(yè)
(播放《松花江上》)
“九一八真的成為歷史了嗎?”以此為題寫一篇小作文。(可以網(wǎng)上檢索有關資料)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