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中遠程教育網(wǎng)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積累“屏風、納涼、帷幕、緩沖、造型、傖俗、雅俗之分、因地制宜”等詞語。
⑵了解中國古代的屏風,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
⑶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詩詞的意思,喚起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
2、能力目標:
⑴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進一步提高說明文的閱讀能力。
⑵揣摩語言,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體會本文行文特點,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3、德育目標:
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繼往開來,把我們的生活裝點得更美好。
【教學重點】
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對“屏”的感情。理解引用的古詩詞的詩意。
【教學方法】
自讀和點撥相結(jié)合。本文是一篇自讀文,應(yīng)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設(shè)置一些思考題指導學生自讀。如有疑難,通過同桌之間討論、小組內(nèi)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釋疑,教師作一些必要的點撥即可。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精讀課文,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局部研討,把握作者對屏風的感情;揣摩文句,體會本文富含詩意和韻味的行文特點。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shè)計
設(shè)計(一):
同學們,在《故宮博物院》一文中,我們都被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朱漆方臺上安放著的金漆雕龍寶座所吸引。在嘖嘖驚嘆之時,你是否注意到其背后安放著的雕龍屏,屏面上的紋飾巧奪天工,浮雕的云龍紋更增加了御座的莊重肅穆。今天,我們聚焦“屏風”,再次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國古代人民的超群智慧。
(板書文題)
設(shè)計(二):
屏風在我們生活中已經(jīng)不多見了,不過,它留在古詩文中的各種身影,總是能牽動我們幽微的情思,也許,屏風有一天會重新大放異彩?今天,我們一道“說‘屏’”。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多媒體顯示各種屏風的圖片,如插屏、圍屏、山水屏、花鳥屏、人物屏等等。
1、教師配樂朗讀課文或選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朗讀。
教師提示一些需積累的詞語。
多媒體顯示:
2、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教師要求學生概括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話給同學們介紹文章內(nèi)容。
明確:文章主要介紹屏風的實用功能與藝術(shù)裝飾功能,作者就屏風的使用和設(shè)置發(fā)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借此喚起建筑師、家具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在今天得到更好的使用。
三、學生精讀課文,把握說明對象及其特征,理解作者對屏風的感情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多媒體顯示:
1、劃分文章結(jié)構(gòu)層次,理清行文思路。2、作者介紹了關(guān)于“屏”的哪些知識?請用自己的話說明。
3、細讀文章第一段,作者對“屏”的感情是怎樣的?
1、同桌之間討論交流。
2、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3、小組長代表本組發(fā)言,全班交流。
明確:
⑴全文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第1段,引出說明對象,點出屏風的特點:“似隔非隔,在空間上起著神秘作用”“功能與美感相結(jié)合”。第二部分為第2段到第4段,分別介紹屏風的作用、屏風的種類以及屏風在建筑美學上應(yīng)起的作用。第三部分為最后一段,總結(jié)全文,再次強調(diào)屏風的作用,點明寫作意圖。
⑵文章主要介紹了屏風的實用功能和藝術(shù)裝飾功能。按其所在的空間分,有室內(nèi)屏、室外屏,作者介紹了室外安置屏風的作用:
①避免從門外直接望到廳室;
②屏風上有書有畫,是一種藝術(shù)點綴;
③可以擋風;
④空間仍然是流動的。室內(nèi)屏起著與帷幕相同的作用,“可以緩沖一下視線”。按照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屏又分為金屏、銀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屏也有大小之分,它的設(shè)置要做到得體才好。
⑶抓住段中關(guān)鍵語句分析把握作者的感情。把“屏”看作是一個富有詩意的名詞,表露了作者對屏風的情有獨鐘;受古詩詞和古畫的感染和影響,作者從小就對屏風產(chǎn)生了喜愛和向往之情;后來在實際接觸和研究工作中,對屏風的認識更深,也就“更覺得它實在微妙”。作者對屏風的感情逐步加深,并且添加了理性的成分。
此外,還有不少地方也流露出作者對屏風的贊賞之情。
四、把握文章獨特的行文特點,感受文章濃濃的詩意和韻味
1、請學生找出課文中引用的古詩詞句,并嘗試理解這些詩句。
明確:“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閑倚畫屏” “抱膝看屏山”
2、教師提供杜牧《秋夕》全詩,請學生結(jié)合全詩理解文中的這兩句詩句。
多媒體顯示:
秋夕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學生猜讀,教師點撥。
明確:這是一個失意宮女深宮生活的圖景。在一個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蠟燭發(fā)出微弱的光,給屏風上的圖畫添了幾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調(diào)。這時,一個孤單的宮女正在用夏日用的小涼扇撲打著飛來飛去的螢火蟲。
3、教師總結(jié):這些古詩詞句,使全文具有了濃濃的詩意和韻味,而這和本文的說明對象──屏風──這種中國傳統(tǒng)器具是相稱的。
五、布置作業(yè)
閱讀《細菌也有益》,回答問題:
細菌也有益
①人們都喜歡用美妙的詞句、動人的詩篇去贊美那些湖光山色、花香鳥語,卻很少有人贊美過細菌。一提起細菌,人們總會預感到一種不祥之意,因為它能傳染疾病,給人們帶來痛苦?墒,誰又能想到細菌也有有益的一面呢?
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時每刻都在跟細菌打交道。細菌非常微小,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見?墒怯行┘毦鷮θ祟悈s起了重大作用。譬如,在工業(yè)上,可以利用細菌勘探石油;在日常生活中,像我們食用的醋泡菜和我們飲用的紅茶菌,都是用細菌制成的;還有農(nóng)作物生長也離不開細菌。大家知道農(nóng)作物要想長好,土壤必須肥沃,而土壤的肥沃就是靠有些細菌來發(fā)揮作用的。
③關(guān)于土壤中細菌的作用,科學家曾經(jīng)做過這樣的觀察:在1克重的土壤中有1億到幾十億個生物,其中大部分是細菌。土壤細菌能把土壤中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的養(yǎng)料分解成植物所需的物質(zhì)。另外,土壤細菌還能制造各種抗生素和微生素,幫助植物抵抗病菌,促進植物生長。但是也有些細菌對植物有害,它們能吞食養(yǎng)料分解成異物,使土壤板結(jié)。
④因此,我們要消滅有害細菌,確保有益細菌的生長和繁殖,充分發(fā)揮它對人類的作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更多的細菌被人們開發(fā)和利用。
1、本文的說明順序是,運用了說明方法。
2、本文主要說明了()
A、我們時時刻刻都跟細菌打交道
B、有些細菌對人們?nèi)粘I、生產(chǎn)是有益處的
C、我們要消滅有害細菌
D、人類開發(fā)利用細菌的前景
3、本文層次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土壤細菌對植物生長有哪些作用?
5、文章第①段寫人們喜歡用美妙的詞句、詩句贊美“湖光山色”“花香鳥語”“卻很少有人贊美細菌”請你說說這是一種什么寫法?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參考答案〗
1、邏輯順序(因果)作比較、舉例子、列數(shù)字等
2、B
3、A(①段引出說明對象,抓住其主要特征“有益的一面”;②③詳細介紹細菌的作用,重點說明土壤中細菌的作用;④總結(jié)上文,展望未來)
4、①能把土壤中的養(yǎng)料分解成植物所需要的物質(zhì);②能制造各種抗生素和微生素,幫植物抵抗病菌,促進生長。
5、欲揚先抑、反襯、對比(三者均可)
為下文說明“有的細菌是有益的”作鋪墊。
【板書設(shè)計】
【活動與探究】
一、寫作活動設(shè)計
1、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進步,有些東西已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了。不過,它們都曾在歷史中留下剪影,請選擇一兩件東西,寫一篇文章,介紹它們的特征及功用。
2、請寫一個片斷描述你所在的城市廣場的雕塑,要求抓住特征,說明順序合理,用詞簡潔、生動。
二、課外收集與屏風有關(guān)的古詩詞句,或者相關(guān)的材料,組織一次“話說屏風”的讀書交流會
三、開放性探究
閱讀下文,思考文后的問題:
文房四寶
紙、墨、筆、硯是我國傳統(tǒng)的文書工具。由于它們在運用于書畫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上具有特殊的功能,因而被譽為“文房四寶”。而宣紙、徽墨、湖筆和端硯則又是這“四寶”中的名品。
宣紙是唐代(公元618~907年)制造于安徽省涇縣,曾被朝廷封為貢紙。由于它歷來集散于涇縣附近的宣城,故得名“宣紙”。宣紙蜚聲海外由來已久。在清朝嘉慶年間(公元1796~1820年),宣紙制品曾遠銷歐洲,引起許多國家重視。英國的一個貴族,竟以70個基尼金的高價,在倫敦買下了一束用宣紙扎的花。楮片(檀樹皮)和稻草是宣紙的原料。它的制作要用一年左右的時間,經(jīng)過一百多道工序。這潔白如雪、厚薄均勻、質(zhì)地堅韌的宣紙,按厚度分單宣、夾宣、三層以至四層;就吸水性能分為“生宣”和“熟宣”!吧蔽詮姡嘤糜趯懸猱,工筆畫則一般使用“熟宣”。由于宣紙具有抗老化、不易破碎等優(yōu)點,所以我國不少古代名家的書法、繪畫真跡能夠長期保存下來。
墨,分松煙墨和油煙墨,是在煙灰中加膠調(diào)劑,而后置鐵臼里搗研制成。質(zhì)量高的墨還在原料中加入麝香、冰片等香料和十幾種中藥,有的還摻入黃金。這樣的墨研磨起來香氣馥郁,書寫后色澤烏艷,墨跡見水不化。古時制的墨往往有“輕膠萬杵”或“十萬杵”的字樣,意思是料精功到;漳闹圃焓加谔颇O鄠骱颖蹦ま沙瑤е鴥鹤油カ暠軄y南徙,看到黃山附近的歙州松多質(zhì)好,就定居在此制墨為生。以歙州古松燒煙制成的墨色澤肥膩,性質(zhì)沉重,再加上奚庭珪鉆研技術(shù),改進搗煙、和膠等方法,墨的質(zhì)量具有“光澤如漆”“其堅如玉”的優(yōu)點。
文房四寶中的筆,指的是毛筆。相傳秦始皇的大將蒙恬,監(jiān)筑長城時,偶然看到城墻上粘有一撮羊毛,隨手扯下,拾取枯木一枝,將羊毛束在一端,造出了我國第一支毛筆。傳說后來蒙恬曾在浙江吳興縣的善璉鎮(zhèn)住過,當?shù)厝朔钏麨椤肮P祖”,在鎮(zhèn)上修建了“蒙恬祠”,并開始制造湖筆。湖筆是用上等山羊毛(羊毫)、山兔毛(紫毫)、黃鼠狼尾毛(狼毫)經(jīng)過梳、結(jié)、裝、擇等七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用湖筆書寫、繪畫,落筆重壓時有腰力,提筆離紙后筆頭尖正成錐形,筆的周身圓渾飽滿,揮毫潑墨,剛?cè)嵯酀眯膽?yīng)手。
端硯產(chǎn)于廣東肇慶市東郊端溪,據(jù)記載,問世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出現(xiàn)硯石的坑洞星羅棋布于端溪兩岸的斧柯山上。端硯的制作分采石、選料、雕刻、配盒等四道工序。用端硯磨的墨經(jīng)久,還極耐凍。傳說晚唐時,端州梁舉人赴京會試,時值隆冬,人家的硯臺都結(jié)了冰,只有此公硯上的墨水不凍,于是中了進士,因而人們也稱端硯為“神硯”。
──摘自《人民畫報》
1、本文采用了什么樣的說明順序?“四寶”中的名品各有什么特點。
答:。
2、體會本文的行文特點。
答:。
〖參考答案〗
1、本文采用了分類說明的方法,先總說后分說,在依次介紹“文房四寶”時,介紹了歷史、產(chǎn)地、制作及其優(yōu)點。
宣紙:潔白如雪,厚薄均勻,質(zhì)地堅韌,抗老化,不易破碎。
徽墨:色澤肥膩,性質(zhì)沉重,光澤如漆,其堅如玉。
湖筆:落筆重壓時有腰力,提筆離紙后筆頭尖正成錐形,筆的周身圓渾飽滿,剛?cè)嵯酀眯膽?yīng)手。
端硯:磨墨經(jīng)久,耐凍。
(考查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
2、說明中穿插故事的敘述,將記敘和說明有機結(jié)合,熔知識性、趣味性于一爐。
備課資料
一、重溫經(jīng)典
屏風絕句
杜牧
屏風周昉畫纖腰,歲久丹青色半銷。
斜倚玉窗鸞發(fā)女,拂塵猶自妒嬌嬈。
提示:周昉是一位約早于杜牧一個世紀,活躍在盛唐、中唐之際的畫家,善畫仕女,極盡工巧之能事。杜牧此詩所詠的“屏風”上當有周昉所作的一幅仕女圖。屏風上畫著一個亭亭玉立的女子,由于時間的侵蝕,畫上的女子已非舊觀,斜倚玉窗,拂塵觀畫的妙齡少女在“妒嬌嬈”(即妒嫉畫中人),一副悵然若失的樣子。這首詩反映了在屏風盛行的時代,屏風人物畫較為普遍,以裝飾生活,美化生活。
二、說明文知識短文推介(二)
說明文的表述形式:散文式。
散文式
散文是文學的一大部類,是指與小說、戲劇、詩歌相并稱的一種文學形式,散文作品千姿百態(tài),豐富多彩。表達具有靈活性,便于表達感情;語言具有生動性,節(jié)奏性強,音樂性美,富有表現(xiàn)力。借散文的形式來說明事物,可稱作“散文式”說明文。
請看葉永烈的《巨人族的英雄──鈦》:
巨人族的英雄──鈦
葉永烈
在廣州街頭,我曾看到高大挺直的樹,盛開火紅火紅的花,遠遠看去,像一團火焰似的,非常醒目!袄蠌V東”說,它像披紅掛彩的英雄,我們都喊它“英雄樹”,學名叫木棉。從那以后,英雄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想不到,在四川金沙江畔,也有這種英姿颯爽的樹。不過,那里的人們稱它為“攀枝花”。如今,攀枝花的大名,已經(jīng)傳遍全國。然而,它已不是花木的名稱,而是地名。這地名是這么來的:在金沙江畔的荒山野嶺之中,住著七戶人家。那里長著一棵攀枝花,于是,人們就把那里喊為“攀枝花”。1954年,地質(zhì)工作者在那里發(fā)現(xiàn)了寶藏。英雄的拓荒者們在那里開天辟地,建成了規(guī)模宏大的現(xiàn)代化礦區(qū)——“攀枝花”。
在這英雄們開辟的、用英雄樹命名的地方,埋藏著一種英雄的金屬——鈦。
鈦,當人們在18世紀末發(fā)現(xiàn)這種神奇的元素時,便以希臘神話中巨人英雄──泰坦(TitAn)來命名。在古希臘,“泰坦精神”就是勇往直前的同義詞。
鈦,確實是一種具有英雄氣質(zhì)的金屬。
鈦,銀光閃閃,輕盈而又漂亮。
它拒腐蝕──大名鼎鼎的強腐蝕劑“王水”能夠吞噬白銀、黃金,而對鈦無可奈何!有人曾把一塊鈦片扔進大海,經(jīng)過五年后取出來,依然亮閃閃的,沒有一星半點銹斑。
它不怕火──俗話說“真金不怕火”“烈火見真金”。其實,金的熔點不過1063℃,而鈦的熔點高達1668℃,比號稱“不怕火”的黃金高出600多度。當黃金早已熔化成液體的時候,鈦仍在烈火中屹立。
它堅強──它的比重比鋁稍大,比鐵輕42%,而機械強度卻比純鐵大一倍,比鋁大三倍。
它有著廣泛的用途。人們用各種各樣的“桂冠”稱頌它!疤战饘佟薄翱臻g金屬”──鈦,已經(jīng)成為宇宙航行的重要角色。人們用這種輕盈而結(jié)實的金屬,制造宇宙飛船的船艙、骨架、推進系統(tǒng),制造火箭、導彈發(fā)動機殼體。如今,有的超音速遠程截擊機用鈦作為主要結(jié)構(gòu)材料,占總重量95%,稱為“鈦飛機”。
人們稱譽它是“新興金屬”“時髦金屬”──“鈦坦克”“鈦潛艇”“鈦炮”“鈦槍”……種種“鈦式武器”,已經(jīng)在世界上出現(xiàn)。由于鈦耐腐蝕,在化工廠、造紙廠、制藥廠、漂染廠、食品廠、電鍍廠、煉油廠大受歡迎,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銀光閃閃的“鈦式設(shè)備”。
人們還贊揚它是“生物金屬”──這是一頂難以從文字上理解含義的“桂冠”。有一次,我到上海異型鋼管廠采訪,看到一種剖面近似于梅花型的異型管,一打聽,那不是鋼管,而是鈦管,定制單位是醫(yī)院。原來,這是一種“人造骨”,可以用來“頂替”人體中某些損壞了的骨頭。鈦耐腐蝕,對人體又無毒。更可貴的是,鈦跟人體組織很合得來,肌肉會緊緊地與“人造骨”長在一起。這樣,鈦就得了“生物金屬”的美稱。
令人奇怪的是,鈦,曾經(jīng)有過一頂很不相稱的“帽子”──“稀有金屬”。這是因為人們在發(fā)現(xiàn)鈦之后,想在大自然中尋找它的蹤跡,然而,所獲寥寥無幾,于是便稱鈦為“稀有金屬”。
如今,鈦再也不是“稀有元素”了。攀枝花是一座“鈦城”“鈦都”。據(jù)探測,攀枝花的鈦的儲藏量,占全國90%以上,是世界上罕見的大鈦礦之一,引起了世界的注意。
其實,那些英雄的金屬,早在盤古開天之時,便埋在金沙江畔。一直到英雄的隊伍高舉著紅旗開到那里,才喚醒了沉睡了千萬年的英雄的金屬。
啊!我贊美英雄的金屬,贊美攀枝花——英雄樹,我更贊美那些披荊斬棘、戰(zhàn)天斗地、勇往直前的英雄。
《巨人族的英雄──鈦》是一篇較為典型的“散文式”說明文。它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來描述、說明事物;介紹時伴隨著贊美,說明中滲入了抒情的成分。鈦本是一種無生命的、一般人不熟悉的金屬。經(jīng)過作者娓娓動聽的敘述,讀來情趣盎然,艱深難懂的科學知識也變得通俗易懂了。
“散文式”說明文的寫作,也與“詩歌式”一樣,一是要有爛熟的科學知識,二是要有熟練的散文創(chuàng)作技巧。散文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特征本來就是靈活多樣,自由活潑,很難用簡短的文字歸納出其創(chuàng)作的要點,但有一條是必須牢記的──緊緊把握住說明事物的寫作宗旨。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