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qū)洪塘中學 謝興存
【教學角度】
廣博的胸襟、宏大的抱負。
【設(shè)計思路】
1、作為千古名篇,本文不論是思想內(nèi)涵還是寫作技巧,都有值得品讀講解的地方。但是,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學的實際,不可能、也不必要在課堂設(shè)計上面面俱到。因此,怎樣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斟酌取舍,做到“長文短教”,這是在備課過程中首先要解決好的問題。本三例教案以此為設(shè)計原則,即:選擇一個恰當?shù)摹扒腥肟凇,突出重點,化解難點,解讀要點,達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同時,課文字詞句的理解翻譯則主要放在課外,要求學生借助課內(nèi)外資料,進行自主學習。
2、本例教案以理解感悟課文的立意美為中心,理清課文“由樓寫景,由景寫情,由情寫論”的寫作思路,重點體會古代政治家范仲淹的思想境界。
【實施過程】
一、導入
以江總書記的“三個代表”和胡錦濤主席“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以人為本的執(zhí)政思想為媒介,引出范仲淹在本文中表達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二、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研讀第5段
1、學生齊讀;
2、要求學生對照注釋,展開討論,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并談?wù)勛约旱睦斫猓?/p>
3、理解“噫,微斯人,吾誰與歸!”一句的意思,體會其中包含的對滕子京的勸勉和對自己的鞭策這一言外之意。
4、理解“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的句意,分析其中“二者”的所指,由此導入下一環(huán)節(jié)。
四、研讀第3、4段
1、概括段意;
2、討論:第3段寫悲景抒悲情,找出體現(xiàn)“悲”的意味的詞句,翻譯品味;
3、討論:第4段寫喜景抒喜情,找出體現(xiàn)“喜”的意味的詞句,翻譯品味;
4、理解句式“登斯樓也,則有……者矣”;
5、討論:怎樣理解這兩段文字與第5段議論之間的關(guān)系?明確:這兩段景物描寫,實質(zhì)是在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從而引出“古仁人之心”,借以表達自己的胸襟和抱負;
6、討論:這兩段的寫景抒情與第2段的景物描寫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明確:第3段寫景旨在扣題,第4段寫景照應(yīng)了第3段“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說法,通過表現(xiàn)“遷客騷人”面對悲喜兩景而產(chǎn)生的不同感受,引出下文的“古仁人之心”,借以表達自己的胸襟和抱負。
五、討論小結(jié)
1、在理解全文的基礎(chǔ)上,理清課文“由樓寫景,由景寫情,由情寫論”的寫作思路;
2、將范仲淹的思想與今日共產(chǎn)黨人的思想加以比較,談?wù)勛约簩Ψ吨傺偷男亟蠛捅ж摰脑u價。
六、齊讀全文
七、作業(yè)
1、參考相關(guān)資料,翻譯課文;
2、背誦全文。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