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興市濟川中學 錢漢江
【教學目標】
1、關于親賢遠佞等建議。
2、體會諸葛亮在“表”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3、議論為主兼用敘事、抒情。
4、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以中國古代智謀之士的故事引出……在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中,我們耳熟能詳?shù)闹腔鄣幕聿挥嬈鋽?shù)……(由學生舉例導入)
以學生了解到的中國古代小說、戲曲,傳說中的諸葛亮的事跡、形象導入。
以杜甫的《蜀相》及陸游的《書憤》導入。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陸游《書憤》)
二、解題
1、作者: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瑯玡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三國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東漢末年隱居隆中(今湖北襄陽西),劉備三顧茅廬,他成為劉備的主要謀士。蜀漢政權建立后,任丞相。劉備死后,諸葛亮輔佐后主劉禪,主持國家軍政大事。他勵精圖治,賞罰嚴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有利于當?shù)亟?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曾多次出師伐魏,爭取統(tǒng)一中國。著有《諸葛亮集》。
2、文體:表,古代向帝王上書言事的一種文體。
3、背景:建興(后主劉禪年號)五年(227年),諸葛亮出師伐魏,臨行時,寫這個表給劉禪。
三、朗讀課文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讀。
四、對照注釋閱讀課文,了解大意
五、布置作業(yè)
熟讀課文,口頭翻譯課文。
第二課時
一、第一段
1、朗讀。
2、重點字詞句講解。
3、研讀,討論。
⑴為什么說“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客觀)
⑵當時的有利條件是什么?(主觀)
⑶諸葛亮向劉禪提出了什么建議?(“開張圣聽”)
⑷提出這一建議的目的是什么?
4、小結:論述當時的嚴峻形勢,提出了廣開言路的建議。
二、第二段
1、指名朗讀。
2、重點字詞句講解。
3、研讀,討論。
提問:作者在本段提出了什么建議?如何具體執(zhí)行?
4、小結:提出嚴明賞罰的建議。
三、第三、四段
1、指名朗讀。
2、重點字詞句講解。
3、研讀,討論。
⑴諸葛亮向劉禪舉薦了哪些人?這些人具有怎樣的特點?
⑵舉薦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親賢有什么好處?
4、小結:
諸葛亮向后主薦賢,考慮周密。
四、第五段
1、指名朗讀。
2、重點字詞句講解。
3、研讀,討論。
⑴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第1句。
⑵“每與臣論此事”中“此”指代什么?
第1句。
⑶“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的主要條件是?
“親賢臣,遠小人”。
4、小結:從總結歷史教訓中提出親賢遠佞的建議。反復叮嚀,表明自己推舉賢能,旨在興復漢室。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1~5段,熟讀第6段。
2、歸納虛詞“而”、“以”的用法和意義。
第三課時
一、第六段
1、朗讀。
2、重點字詞句講解。
遂許先帝以驅馳:用。
爾來二十有一年矣:此,那。
3、研讀,討論。
⑴表明自己身份的詞語(句子)?
(“布衣”)
⑵當時自己的志趣是什么?
⑶諸葛亮“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⑷哪句話高度概括了與先帝患難與共的歷史?
4、小結:自敘本志及先帝“三顧茅廬”之恩。
二、第七段
1、朗讀。
2、重點字詞句講解。
3、研讀,討論。
⑴作者“夙夜憂嘆”的原因是什么?
⑵哪些句子表明北伐的時機已經(jīng)成熟?
⑶“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小結:本段再敘接受先帝“托付”,“夙夜憂嘆”,慘淡經(jīng)營的苦心。首先追敘白帝城托孤一事,用“臨崩寄臣以大事”提挈全段。接著敘述“受命以來”的心情和行動。然后著一“今”字,從追敘往事轉入出師的正題。末了用“報先帝,忠陛下”收結這一層意思,表達了鞠躬盡瘁之情。末句為補筆,再說出師后國內政事的安排,強調了郭攸之等人的職責,又一次啟發(fā)后主重視親賢納諫。
三、第八、九段
1、朗讀。
2、重點字詞句講解。
3、研讀,討論。
⑴第一句照應上段哪一句?
“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還于舊都!
⑵第二句前半句照應上段哪一句?
“斟酌損益,進盡忠言”。
⑶第二句后半句照應第一段哪一句?
“開張圣聽”。
⑷第九段表達了諸葛亮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明臨行之前百感交集,無限依戀之情。
4、小結:第八段明確指出出征者、留守者的職責,并突出了對后主本人的勸諫。篇末的“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固然集中地體現(xiàn)了諸葛亮最劉氏父子的無限忠誠,但這“涕零”中也隱含著他對國內政局的擔憂,對劉禪能否采納建議,修明內政的擔憂,透露出他復雜矛盾的心情。
四、全文總結歸納
1、理清文章的結構。
第一部分(1~5)分析當前形勢,勸勉劉禪繼承先帝遺志,并提出三項建議。
第二部分(6~7)關于出師這一決策的說明。
第三部分(8~9)歸納全篇主旨。
2、提問:諸葛亮向劉禪所提建議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明確:廣開言路是前提,執(zhí)法公平是關鍵,而親賢遠佞是核心。
3、中心意思:
本文以十分懇切的言辭,針對當時的局勢,反復勸勉劉禪要繼承先帝遺志,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修明政治,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yè);也表達了諸葛亮“北定中原”的堅強意志和對先主感恩圖報的一片深情。
4、寫作特點:
以議論為主,兼用敘事和抒情。
5、介紹后世有關《出師表》的著名詩句。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文天祥《正氣歌》
凜然《出師表》,一字不可刪。陸游《感狀》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古義和今義。
⑴誠宜開張圣聽。
⑵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⑶先帝不以臣卑鄙。
⑷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3、查閱有關諸葛亮的資料,結合自己學習《空城計》《出師表》的體會,圍繞“諸葛亮”這個話題,寫一篇小論文或小隨筆。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