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理念:
進行本文教學時,我緊扣課題,直接點擊“豐碑”,把握文章主線,附帶暗線,引領學生進入文本,走進云中山,貼進軍需處長的心靈。抓準文中第七小節(jié)這一重點語段,通過品析“鎮(zhèn)定、安詳”等關鍵詞句,讓學生在在讀中體驗人物的內心活動,在聽說讀寫等語言實踐中感悟人物品格,在讀中經受長征的洗禮,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得到情感的熏陶。
教材分析:
本文源自人教版十冊第七單元22課,記敘了紅軍長征途中一個真實的故事,講了紅軍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把棉衣讓給戰(zhàn)友,而自己卻被活活凍死的感人事跡。歌頌了軍需處長一心為公,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本文文字精美、語言生動,感情真摯,描寫細致傳神,感情豐富深沉,是一篇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其語言素養(yǎng)的好教材。文章雙線并行,一條按事情發(fā)展順序來寫,正面描寫軍需處長,另一條是隱含在文中的情感線索,通過將軍的情感變化來反襯軍需處長的偉大品格,通篇折射出可歌可泣的紅軍精神。
學情分析:
長征中的故事離學生的生活較為久遠,雖然他們對長征中的故事有所了解,但都是一些支零破碎的甚至是一知半解得堆砌,因此學習較難進入情境,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紅軍精神較難易建構。本課針對這些客觀因素,在第一課時背景交流的基礎上精心構思,巧設情境,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直面人物內心,點擊“豐碑”進行層次建構,積累學生的情感內存,使他們受到教育。
教學目標:
1、理解“覆蓋、晶瑩、鎮(zhèn)定、安詳”等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中積累語言,讀中體驗情感。
2、通過對文中語言的品析、訓練,感受革命先輩的偉大形象,感悟軍需處長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品格,并將這種品格升華為紅軍精神。
3、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第七自然段及最后三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
通過研讀文本,感悟軍需處長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品格,并將這種品格升華為紅軍精神。
教學難點:
通過“他的神態(tài)十分鎮(zhèn)定,十分安詳”體會軍需處長崇高的內心世界,并理解“豐碑”一詞的深刻含義。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流程:
一、導入,回顧“豐碑”的第一個層面——高大的石碑
1、(板書課題“豐碑”) 同學們,“豐碑”原指什么?
2、過渡:是的,豐碑原指高大的石碑,但是在本文中,豐碑還僅僅是一座高大的石碑嗎?它到底指什么呢?不急于回答,讓我們到文本中去尋找答案。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由“豐碑”切入,從豐碑的原意談起,意在喚起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及對豐碑的意象,為“豐碑”深刻內涵的構筑奠定基礎。)
二、初讀,解讀“豐碑”的第二個層面——軍需處長形象
1、拿起課本,快速默讀課文。思考:文中的“豐碑”到底指誰?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劃出這樣的句子或段落。
2、交流并隨機出示:
風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3、指數(shù)名學生讀句子。
4、出示兩個重點詞:覆蓋、晶瑩 指名讀,強調“覆”字的寫字要領。
理解:“晶瑩”什么意思?那“晶瑩的豐碑”就是——?
5、指導朗讀:理解了晶瑩,你能把這個句子讀的更好嗎?誰來試試?指名讀再齊讀。
6、質疑:軍需處長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讀了這句話,你腦子當中有什么疑問嗎?
7、提煉本課主問題:“為什么說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8、過渡:是啊,軍需處長是一個掌管部隊后勤大權的人,為什么說他會成為一座晶瑩的豐碑呢?現(xiàn)在我們有了問題,該怎么辦?——對,讓我們再一次潛入文中,用心去讀,去品,去體會,并找出直接描寫軍需處長的段落,看看你能從中找到什么答案。
(設計意圖:緊扣文眼進行質疑,然后梳疑,提煉出本節(jié)課的主問題,為教學流程的設置建構起了支架,圍繞主問題組織教學流程,條理清晰,層次分明。這樣也把提問的自主權還給學生,通過質疑挑起學生的認知上的矛盾沖突,引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品讀,領悟“豐碑”的第三個層面——軍需處長品格
學生自由朗讀全文,找直接描寫軍需處長的段落。
(一)、學習第7自然段,走近軍需處長,深刻感受其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
1、反饋:文中那個段落直接描寫軍需處長?交流后出示:
一個凍僵的老戰(zhàn)士,倚靠光禿禿的樹干坐著。他一動不動,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滿了雪,無法辨認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態(tài)十分鎮(zhèn)定,十分安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間還夾著半截紙卷的旱煙,火已被雪打滅;左手微微向前伸著,好像在向戰(zhàn)友借火。單薄破舊的衣服緊緊地貼在他的身上。
2、啟讀:孩子們,就這一段話里的每一個字都那么催人淚下,那么扣人心弦,F(xiàn)在就請你們認認真真地把這段話讀一次,邊讀邊圈出能幫助你理解軍需處長的一些關鍵詞來,待會兒我們一起交流:
3、“鎮(zhèn)定安詳”的形象解讀。交流:說說你從那些字眼兒中讀懂了軍需處長的什么?并隨機指導讀有關的句子。
當學生講到“鎮(zhèn)定、安詳”時,便緊扣“鎮(zhèn)定、安詳”,結合“凍僵、塑像、單薄破舊、貼”進行層層建構式解讀。
他的神態(tài)十分鎮(zhèn)定,十分安祥。
插入句子比較: 單薄破舊的衣服緊緊地貼在他的身上。
單薄破舊的衣服緊緊地穿在他的身上。
隨機點撥:從哪些句子看出軍需處長的鎮(zhèn)定、安詳?被凍死是很痛苦的,為什么軍需處長凍死時卻那么鎮(zhèn)定,那么安詳?你從鎮(zhèn)定、安詳中讀懂了什么呢?
軍需處長是干什么的?一個掌管著整個部隊后勤工作的軍需處長,居然穿著這樣單薄破舊的衣服,以至于被凍死,這是為什么?
軍需處長因為沒有棉衣而被凍死了,他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被凍死的呢?(引導學生結合課文1——2兩個自然段內容進行回答)
在冰天雪地里,棉衣代表著什么?軍需處長把棉衣讓給了別人,就等于把什么讓給了別人?而對于此,軍需處長在犧牲前他后悔了嗎?你從哪兒看出?
引 讀:一個凍僵的老戰(zhàn)士,倚靠光禿禿的樹干坐著, 身上落滿了雪,無法辨認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 ;
盡管在冰天雪地里他是被活活凍死的,但可以看出————;
軍需處長就這樣走了,他走得那樣從容、這樣的無怨無悔,你看,他的神態(tài)是————。
4、波濤澎湃般的心靈解讀。軍需處長在冰天雪地里犧牲了,他走的那么平靜,沒有一句豪言壯語,難道軍需處長不知道生命對于人來說只有一次嗎?難道他不想等到家人團聚的那一刻嗎?那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會想些什么呢?
說話訓練:在生命的最后時刻,軍需處長想 。
5、小結回讀:也許軍需處長還來不及想這些就這樣不知不覺的,帶著幾分眷戀,帶著幾分憧憬,這樣悄悄地走了。然而軍需處長心系革命、心系他人,他以身殉職而無怨無悔,這是多么偉大的戰(zhàn)士,多么令人敬佩的軍需處長,讓我們帶著對軍需處長的無比敬佩之情再來讀第七自然段吧!
配樂指名讀,齊讀。
(二)、學習9——12自然段,通過解讀將軍的情感變化,深化處長的精神與品格。
1、導語:軍需處長就這樣長眠于云中山了,他與云中山化為了一體,他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震撼著每一個戰(zhàn)士,震撼著讀這篇文章的每一個人,更是深深的震撼著文中的這位將軍。請拿起課文,找到9——12自然段,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感人至深的一幕。我讀敘述部分,學生讀人物語言部分。
2、小練筆:
將軍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想 。
3、點評:他為隊伍凍死戰(zhàn)士而痛惜;為軍需處長的失職憤怒至極;而當他得知眼前這個凍僵的戰(zhàn)士,這顆英雄的靈魂,就是軍需處長時,他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震驚、愧疚、敬仰、痛惜……如今千言萬語,萬語千言只能凝結在這一個沉重的軍禮之中。請每一位同學再融入文中,讀讀12自然段,把自己的心讀進去,把文章的情讀出來。
4、回讀(指名讀):
將軍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濕潤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緩緩地舉起右手,舉到齊眉處,向那位跟云中山化為一體的軍需處長敬了一個軍禮。
端起課本,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話,讓這一刻成為永恒的定格。齊讀。
(三)、回歸主問題,深刻感悟“晶瑩的豐碑”之深刻意蘊與精神內涵。
1、導語:是的,軍需處長的身體被大雪覆蓋了,但他的崇高形象像一座無形的豐碑矗立在將軍和戰(zhàn)士們的心中。驚天地、泣鬼神,天地之神也為軍需處長舉辦著一場特殊的追悼會:出示:
風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2、結題:現(xiàn)在誰能回答剛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為什么說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隨機指名感情朗讀本節(jié)。
3.悟讀:有了這樣的理解,我想你們會讀的更好了。指名讀,齊讀。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是本課設計的重點,先著力凸顯主線,以“鎮(zhèn)定、安詳”為基點,結合“凍僵、單薄破舊、貼”等關鍵詞句,通過自主品讀、交流討論及說話訓練等語言實踐活動,由鎮(zhèn)定、安詳?shù)男蜗蟮讲懫鸱男撵`再扣回鎮(zhèn)定安詳離去的那一幕,進行層層建構。讓學生深刻感悟處長在生命的最后時刻那份視死如歸、臨危不懼的崇高精神。再彈出文章的暗線,抓“愣”這一生長點進行練筆,揣摩將軍的內心活動,透過將軍的視角來反襯處長的高尚品格。進而促進學生健康情感、價值、態(tài)度等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較好的體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和諧統(tǒng)一。)
四、拓展,提升“豐碑”的第三個層面——偉大的紅軍精神
1、導語:有一種倒下叫起立,有一種離去叫永生,孩子們,一個軍需處長倒下了,但是更多的像軍需處長這樣的戰(zhàn)士邁著堅定的步伐走來了,( 課件演示《長征》電影片斷 )
2、 看,這支前進中的紅軍隊伍,如滔滔江水奔騰洶涌,如鋼鐵洪流滾滾向前。聽,這腳步聲是多么堅定而有力,這腳步聲分明是在告訴人們:出示:
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
3、指名數(shù)位學生讀:這聲音、這氣勢分明是在告訴你:——
這聲音、這氣勢分明也在告訴你:——
這聲音、這氣勢就是在告訴我們:——
4、延伸:在紅軍艱難的征途中,這晶瑩的豐碑又何止一座呢?讀了這篇課文,你還想到了誰?
5、總結:是的,無數(shù)為革命而獻身的英雄,都是我們心中的豐碑,許許多多像軍需處長那樣的可親可敬的紅軍戰(zhàn)士,組成了一支無堅不摧的、鋼鐵長城般的革命隊伍。有了這支隊伍,就能取得一個一個勝利,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豐碑就是——紅軍精神,就是崇高精神。
(設計意圖:在紅軍長征的過程中,涌現(xiàn)出無數(shù)的豐碑,課堂中充分引進學生熟悉的資源,對豐碑的理解沒有局限于本課的軍需處長,而是引領學生走出文本,這樣就豐富了豐碑的內涵,豐富了文本,又超越了文本。讓學生的情感體驗得以升華,從中受到崇高精神的熏陶,讓豐碑的意義進行更高層次的提升。)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