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依據
《蒲公英》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標教材)三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镀压ⅰ肥且粍t寓言故事,全文采用擬人的手法,寫蒲公英的種子對太陽公公的囑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結果他們的命運也各有不同,從而揭示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做人要腳踏實地,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
二、設計思想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解讀這一精神,我努力讓學生在主動積極而又活躍的學習活動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感受,讓學生對文章體現的精神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時我又針對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學習解讀文章時,用角色替換的方式,在他們充分閱讀的基礎上,讓學生積極提出自己的看法,探討自己的感受,讓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三、教學目標
、通過理解關鍵詞語來理解課文內容,讀好文章中的角色語言。
、以不同方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讀想想說說”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
、通過課文的學習,明白做人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四、教學重點
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有感情朗讀,角色的體驗和感受來感悟課文中蘊涵的深刻道理。
五、教學難點
深刻體會文章所蘊涵的道理。
六、教學準備
課件(圖片、錄象資料、輕音樂)
七、教學過程
(一)動情導入
蒲公英的花瓣落了,可愛的絨球變成了一個個小小的降落傘?,他們準備出發(fā)旅行去了![觀看蒲公英飛翔的錄像資料
風聲刮起] 同學們,讓我們也做回蒲公英種子,和伙伴們一起出發(fā)吧!
(二)品讀課文
(學生做好出發(fā)的姿勢)
等等,太陽公公好像有話說。[出示太陽公公說的那段話——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太陽公公想跟我們大家說什么呀?
(指名學生念。)[注意在學生朗讀時,借助對“囑咐”的理解,讀好太陽公公的那段話。
太陽公公囑咐我們什么呀?(他要告訴我們不要落在沙漠,不要落在湖泊。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我們生根長葉的地方。)
你理解太陽公公的話嗎?(學生談自己的理解。泥土有營養(yǎng),可以幫助我們生長。)
蒲公英們,你們記住了太陽公公的囑咐了嗎?
好,我們出發(fā)!
展示圖片:湖泊、森林、小溪、田野、沙漠
伙伴們,你們在快樂的旅行中,見到了什么呀?
(我們見到了碧波浩淼的湖泊、樹木蔥蘢的森林、潺潺流淌的小溪、一望無際的沙漠、廣闊無垠的田野.)[注意指導學生用完整生動的語言來描述見到的景色
蒲公英種子們,你想去哪兒安家呀?
、這顆蒲公英種子,多可愛呀!你想去哪兒安家呀?
(我想去田野安家。)這是為什么呀?
(田野里有泥土,可以讓我快樂生長。)
、這顆蒲公英種子,瞧,多壯實呀。你愿意告訴我,你打算在哪兒安家嗎?
(我想去森林安家,森林里有泥土,可以讓我茁壯成長。)
、你好,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你愿意在湖泊里生長嗎?
(不愿意。)為什么呀?(那里沒有泥土,只有水,我會淹死的。)
、你愿意在沙漠里生長嗎?
(不愿意,那里沒有泥土,只有沙子,不能生長。)
……
看,我們這些蒲公英種子們,都記住了太陽公公的囑咐。[出示太陽公公的那段話,請學生來有感情地朗讀,再細細地體味。
可是,唉,有兩顆種子卻……
他們去哪兒了呢?
出示文章中描寫兩顆種子的內容。]學生自己讀一讀內容。
、第一顆種子去哪兒了?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嗎?(讀好語言)
你對他的這種選擇有什么看法?
唉,他呀,被沙漠表面金光閃閃的沙子迷惑住了。我真擔心呀!
、另一顆呢?(讀好語言)
你知道他為什么選擇這個地方呀?
哦,原來他被湖泊表面的波光粼粼所迷惑住了。我更擔心了。
他們將來會怎樣呢?讓我們跟著時間老人快速行走吧!
春風吹起,蒲公英們都長大了?矗琜出示圖片:遍地蒲公英]真美呀!
太陽公公特別想知道當初去旅行的蒲公英種子的情況,所以他托我來了解了解。
、你好,我記得當初你選擇的是森林,你近來怎么樣呀?(學生表達。)
、看,這顆蒲公英長得好美。你當初選擇的是哪兒?你最近怎么樣呀?(學生表達。)
……
你們聽說那兩顆離隊的蒲公英種子怎么樣了?
(學生表達:一顆淹死了,一顆干死了。)
可真可惜,如果當初他們聽太陽公公的話,那就好了。
(三)想象表達
風聲想起,圖片展示]呼,又有一群蒲公英種子要去旅行了?墒,有兩顆淘氣的種子,他們正鬧著要去湖泊,沙漠,小溪呢!太陽公公這下可著急了。
蒲公英們,你們快替太陽公公勸勸他們吧!
(學生想象表達。用上“只有……才……” )
(四)明白事理。
兩顆種子的不同選擇,導致了兩種不同的結局,最后他們都不能像其他種子那樣茁壯成長,裝點大地。這是為什么呀?
(學生說。)
旅行要結束了,太陽公公舍不得大家,他還有話要對大家囑咐呢。
聽——[出示太陽公公的另一段話:孩子們,做人一定要腳踏實地呀,可千萬不能被表面的現象所迷惑了呀!記住,記!
同學們,你們記住太陽公公的囑咐了嗎?
(讀)
(五)總結祝愿
希望同學們能記住太陽公公的囑咐,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能更快樂,收獲更大。
八、教學反思
陶行知指出:“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yǎng)出能思考、會創(chuàng)造的人!比昙壍暮⒆邮且蝗合胂罅ωS富,活潑好動的孩子。如果用照搬課文,深講道理的方式,孩子是無法認真聆聽的。因此,我通過讀書入境,情景中明事理的方法,讓孩子成為了蒲公英中的一員,讓他們和蒲公英們一起飛翔,一起思考。我鼓勵學生講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和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我將學生置身于主動、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中,對課文進行了有趣的解讀,對蒲公英作了生動的演繹。在課堂上,學生體驗著成功的喜悅,快樂地說著,快樂地學著。此時的閱讀,成了學生自主化的行為,而深奧的道理也在快樂之中簡單地被學生所領悟。
學習《蒲公英》過程中創(chuàng)設的情境,有趣,活潑,學生在角色扮演的同時,歷練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而入境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不過,在教學時如果能采用更活躍、更有效的朗讀方式,相信會更好。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