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nèi)容 | 《地震中的父與子》 | |
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2.知識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10個生字,掌握10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力目標: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zhì)的表達方法。 | ||
教學重難點: 1.正確認讀本課10個生字,掌握10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 ||
文本細讀: 《地震中的父與子》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1994年美國發(fā)生的大地震,一位年輕的父親為了救出自己的兒子,在一片廢墟中堅持不懈地挖掘了38個多小時,最終成功救出兒子以及兒子的十四個同學。 是一種什么力量支撐著父親在其他人感到絕望時他一直心存希望?是一種什么力量支撐著兒子在黑暗的廢墟中始終等待著父親的援救?是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毅力;是父親深沉、偉大的愛。 這單元緊緊圍繞“人間真情”這一主題,講述了素不相識的人之間的友愛(《炊煙》《賞花》);鄉(xiāng)鄰之間的關愛(《古井》),以及學生們深沉博大的父愛(本課以及《新年禮物》)。前兩課已經(jīng)初步學習了體會句子的方法,本課是一篇自讀課文,也是這一方法的進一步理解和運用?梢砸龑W生自主讀書,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 | ||
教學時間:一課時 | ||
教學設計 | 設計意圖 | |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有一種愛,含蓄而堅定,深沉而偉大。這愛就是父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父愛的文章,名叫《地震中的父與子》。 二、自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1.學生自讀課文。 2.在文中找一找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想一想,事情的起因如何,經(jīng)過怎樣,最終結果怎樣? 3.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1994年美國發(fā)生的大地震,一位年輕的父親為了救出自己的兒子,在一片廢墟中堅持不懈地挖掘了38個多小時,最終成功救出兒子以及兒子的十四個同學。) 三、合作學習,交流評析。 1.學生再次默讀課文。 閱讀提示: 文中哪些語句使你感受最深,請在文中勾畫出來,談談自己的感受,再有感情地讀一讀。 2.小組交流。 師:剛才同學們自己勾畫出了最感動的地方,也體會著讀了讀。下面就把你的這種感受在四人小組當中交流交流吧。在交流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傾聽別人的回答,或許你會從他人的交流中發(fā)現(xiàn)一些更有價值的觀點。 3.全班交流。 師:誰想把自己的感動和別人一起分享。 (1)“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著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 (2)“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著挖! (父親不肯放棄。) (3)“他挖呀挖一直挖了三十六個小時! (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堅持不懈,可見父親對兒子愛的偉大。) (4)“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fā)生什么,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堅信父親會來救他。) (5)“不! 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 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論發(fā)生什么事,我知道你總會跟我一起! (兒子的先人后己,對同學們很有責任感。) 師總結: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他們心靈相同,終于團聚了。父親愛著兒子,兒子相信父親。是愛,讓他們幸福著。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拓展延伸,感情升華。 如果你是在地震中剛剛獲救的阿曼達,你想對父親說些什么?把你最想說的話寫一寫。 六、作業(yè)。 把這篇文章講給爸爸媽媽聽,和他們一起交流讀后的感受。 |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墩Z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是中年級閱讀教學的的重點之一。相對于精讀而言,文章結構、語文修辭等不是它所要關注的,略讀的目的是粗知文本大意。它的優(yōu)勢在于發(fā)揮人的直覺思維的作用。所以在本課中,首先讓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略讀課的教學不是讓學生簡單的讀一讀,再快速閱讀的同時還要了解文章的主要觀點,作者意圖,本課的情感目標是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所以,充分挖掘課文的情感因素,以情育情,以情導情的同時,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使學生的情感被喚醒,激活,心靈得到觸動,情感得以升華。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老師是引導學生讀書,看書的,而不是給學生講書”。在本課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通過想象,填補了課文空白,使學生更深地感受、理解了父親的和兒子的了不起。把讀書與習寫巧妙地結合起來,引領學生“零”距離體驗作者的感受,感同身受。這樣,不但抒發(fā)了孩子們內(nèi)心的真情實感,而且從學習語言走向了運用語言。并通過和父母的交流,促進學生與父母之間的情感,打造多彩的情感世界。 | |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