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
2.了解寓言內容。
3.了解寓言包含的寓意。
4.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關鍵性話語展開討論。
教學難點:
1.古今詞義和表達上的不同。
2.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3.用自己的話表達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師:(響起古典音樂)中國被譽為東方文明古國,中國古代的寓言更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人們把“寓言比作理性的詩歌”,一個個短小的故事中蘊涵著深刻的道理,這一節(jié)課讓我們共同走進古代寓言故事之中。
2.板書課題:14寓言二則——自相矛盾
3.在課前,老師布置預習,請同學們查找與本課有關的資料,誰愿意匯報。
(韓非、矛、盾、寓言)
4.同學們能從多種途徑收集資料,不僅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本課內容,同時也鍛煉我們的自學能力,開拓我們的視野。
通過同學們的介紹,我們知道矛與盾是古代作戰(zhàn)的武器,課文圍繞著矛與盾會講述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讓我們一同欣賞課文吧!
二、初步感知課文
1.先聽老師讀課文,注意文中字的讀音以及句子的停頓和讀音。
(投影出示讀法)
2.下面請同學們試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和句中的停頓,要把句子讀通順,難懂的地方多讀幾遍。
(巡視,表揚讀的好的同學)
3.誰愿意讀課文。
(找兩人讀,一個差一點,一個好一點)(自發(fā)鼓掌)
4.看得出大家的掌聲是對他的表揚,就讓我們像他一樣,有感情地齊讀課文。讀后告訴老師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翻譯古文
同學們通過朗讀,已初步感知了文章內容,下面我們一起學習課文。
1.第一句:
(1)理解“鬻”和“譽”含義。
(2)請翻譯第一句
(3)讀的語氣
(4)讀(評議)(生自發(fā)站起來范讀)
教師:讓我們用炫耀的語氣齊讀這句話。
(生提問:“鬻”字能推薦好的識記方法?)
2.第二句:
(1)解釋“利”
(2)請翻譯第二句
(教師:你們能用不同方法翻譯這一句么?)
(3)能用吹噓的語氣讀出這句話。
3.第三句:
(1)翻譯第三句
(2)找出文中古今意思差別較大字?
(3)讀時注意什么(“如何”讀時應用什么語氣?聲調怎樣?)
(4)設想一下,問話人的年齡、性格,讀時語氣怎樣?試這讀一讀。
4.第四句:
師:第四句內容很少,我們改變下形式,請一名同學到前面來擔任小老師,帶領大家一同理解這一句。
(1)“其人弗能應也”中“應”什么意思?
(2)翻譯第四句
(3)看圖想象一下楚人此時什么表情?這句話要用什么樣的語氣讀?
(4)為什么“其人弗能應也!
四、理解鞏固文章內容
1.看得出同學們學得都非常認真。現在誰能給大家講一講這個寓言故事。(板書)
2.誰能說說讀了這則寓言,你想到了什么?
(自由談)
(說寓意、生活中的類似現象、造句)
3.你們都非常善于思考,理解的很深刻,希望你能把自己的理解溶入到朗讀中。
五、全文總結
本文以短小精悍的故事情節(jié)、幽默的語言,告訴我們做人一定要誠實,不要犯自相矛盾的錯誤。
在我國的文化寶庫中,這樣的寓言故事有許多,它們蘊涵著深刻的道理,凝聚著寶貴的經驗。希望同學們課下都來閱讀,更好地培養(yǎng)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最后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本文。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