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學習,在腦海中樹立樟樹蓬蓬勃勃的形象,懂得樟樹的可貴。
3、領會樟樹的象征意義,體會人們對宋慶齡的崇敬和懷念之情。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領會樟樹的象征意義,它體現(xiàn) 了一種什么樣的高貴品質。
教學過程:
一、情境渲染,切題導入。
1、這堂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第22課《宋慶齡故居的樟樹》。
2、通過上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兩棵樹。
出示:這是兩棵樹。
這是兩棵樟樹。
這是宋慶齡故居的兩棵樟樹。
【緊扣文章明線“這是一棵怎樣的樟樹”有意識地加深孩子對這一明線的印象】
3、這是上海宋慶齡故居里的兩棵樟樹,當周恩來勸宋慶齡同志搬家時。宋慶齡不肯,因為她——“舍不得這兩棵樹。”(出示:她不肯,說:“我舍不得這兩棵樹!保
4、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宋慶齡非常喜愛這兩棵樟樹)你從哪個詞語中體會到的?(紅筆標注“舍不得” )指導朗讀
【扣住文章情感主線“舍不得”,讓學生體味到樟樹與宋慶齡之間存在著某種聯(lián)系】
二、細讀課文,體情悟道。
1、是怎樣的兩棵樟樹,讓宋慶齡如此的不舍呢?請同學們快速地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的哪些自然段具體描寫了這兩棵樟樹。
2、出示第四自然段,學生自由讀,找出一個最能反映樟樹生長特點的詞語。屏示第4小節(jié)。
(讀后交流)“蓬蓬勃勃”
(屏示:這是蓬蓬勃勃的兩棵樟樹。)
(板書:蓬蓬勃勃)
什么叫蓬蓬勃勃?
理解意思:生命力非常強、長得很茂盛、很繁榮、很旺盛的意思
這段話中哪些地方反映樟樹的蓬蓬勃勃呢?讓我們再讀課文(讀后組織交流)
a 從“樟樹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壯,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遠遠的”。這一句看出樟樹的蓬蓬勃勃。
師: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嗎?
(“枝干粗壯,伸向四面八方”—— “枝繁葉茂”。)
(從“枝干不僅伸向四面八方,而且伸得遠遠的”這一句,可以看出枝干多,而且長得粗壯。)
師:你能讀一讀這個句子嗎?(指名讀、齊讀)
b “稠密的樹葉綠得發(fā)亮”這一句中,“稠密”是說葉子又多又密,“綠
得發(fā)亮”,說明葉子長得好,只有葉子長得好,才能發(fā)亮。
師:多美的樹葉。女生一起把它的美讀出來。
女生深情朗讀:稠密的樹葉綠得發(fā)亮。
c “樟樹四季常青,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它們總是那么蓬蓬勃
勃”中的“四季常青”這一個詞看出樟樹的生命力非常強。
師:再來讀一讀這句話。還有哪個關聯(lián)詞也說明它生命力頑強呢?(“無論……總是……”)
師引讀:是啊,無論 ,它們總是 。
多么頑強的兩棵樟樹呀,它還會在什么環(huán)境中,什么條件下總是那么
蓬蓬勃勃呢?讓我們想象一下,同桌交流彼此的看法。
出示句式:
無論 ,它們總是那么蓬蓬勃勃。
學生練說。
多么頑強的生命力,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齊讀第4小節(jié))
如此蓬蓬勃勃的樟樹,難怪宋慶齡這樣的舍不得它。
3、這兩棵樟樹除了長得的蓬蓬勃勃外,還有什么特點?
同學們自由地讀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在這一段中找找答案
(這樟樹還具有可貴之處。)
① 你能說說樟樹的可貴之處在哪里?
(屏示:這是具有拒蟲香氣且永久保持的兩棵樟樹。)
(板書:拒蟲香氣,永久保持)
②這種拒蟲的香氣可以永久保持,到底久到什么程度?
(即使……也……)
(只要……就……)
師引讀:(師)這木質存在一年,(生)蟲類就怕它一年。
(師)這木質存在十年,(生)蟲類就怕它十年。
(師)這木質存在一百年,(生)蟲類就怕它一百年。
師:這個香味保持得也算夠久的了!
作者是通過什么方式展現(xiàn)出,這是樟樹獨有的品格的呢?
(與其他樹木比較)
這是多么難能可貴的品質,怪不得宋慶齡那么不舍得它們。
4、文章讀到這里,我們了解了
屏示:這是兩棵樹。
這是兩棵樟樹。
這是蓬蓬勃勃的兩棵樟樹。
這是蓬蓬勃勃、具有拒蟲香氣且永久保持的兩棵樟樹。
師:這還是——
這是宋慶齡故居里蓬蓬勃勃、具有拒蟲香氣且永久保持的兩棵樟樹。
【本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作為作者重點描述的兩棵樟樹的形象,我們要在教學時作重點突破。首先從文章的鋪敘中,提煉出描寫要點:蓬蓬勃勃、拒蟲香氣永久保持。這是從大量的描寫中“讀出一條線” 的讀書方法,即概括、提煉的能力訓練。然后,再回歸到語言文字,進一步品味兩棵樟樹的特殊之處,不僅是在概括、提煉之后,從理性提煉回歸到感性描述,品味作者語言文字的味道,更是在樟樹和學生的情感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在認同式閱讀的同時,用交流感受、感情朗讀等方式,也建立起對樟樹的情感,為下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5、宋慶齡的故居有很多東西,為什么作者只寫了這兩棵樟樹呢?宋慶齡跟這兩棵樟樹到底有什么關系呢?或是說,宋慶齡根這兩棵樟樹有什么共通之處呢?
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一些關于宋慶齡的小知識和故事(抽屜中取出)
同學們自己來讀一讀,同桌可以討論討論
你讀懂宋慶齡和樟樹究竟有哪些共通之處了嗎?
學生說說,宋慶齡與樟樹的關系。
老師還為同學們搜集到一些外國友人對宋慶齡的評價(屏示)學生自讀
師:這就是宋慶齡!
她的聲名,不僅在中國地大地上傳播,而且香飄過洋,她的品德像樟樹一樣飄灑著永遠的芳香!
(出示:她的美德就像樟樹一樣四季常青,芳香四溢,播灑在人們的心間!)
齊讀
6、透過這兩棵樟樹,人們仿佛就看到——宋慶齡
當我來到宋慶齡的故居,站在這兩棵樟樹下,我 。
寫話,指名讀。
【樹人合一是教學本文的另一個重要內容。但是,有關于宋慶齡的情況,課文里卻幾乎是個空白。四年級的學生對于宋慶齡,知之甚少,怎樣消除這種疏離感,親近人物?我首先從樟樹入手,將宋慶齡和兩棵樟樹聯(lián)系起來,接著從人們的態(tài)度出發(fā),引進課外資料,豐富學生的認知。資料簡介給學生的是整體性的感知,小故事的閱讀則是給學生更具感性的印象。雖然,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里,學生無法對人物有很全面很深刻的認識,但至少在這些措施下,對人物有了進一步的靠近。】
7、這兩棵樟樹與宋慶齡一同度過春夏秋冬,一起走過風風雨雨。這不再是兩棵普通的樟樹,樟樹的高貴品質和宋慶齡的崇高人格融為了一體。正如在人們的心目中,化身紅燭的老師,化身青松的陳毅爺爺,這樟樹就是宋慶齡的化身,在它們身上,我們看到了宋慶齡的影子。作者寫樟樹,其實就是在寫宋慶齡;作者贊美樟樹,其實就是為了贊美宋慶齡。這樣的寫作方法就叫“借物喻人”(板書)
三、課外拓展
中國福利會還在1985年設立的全國性專項獎——宋慶齡樟樹獎,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四、作業(yè):
搜集一些有關宋慶齡的故事,深入地了解她身上所體現(xiàn)的那種樟樹精神。
板書:
22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
充滿活力 蓬蓬勃勃
一身正氣 拒蟲香氣永久保持
借物喻人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