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課是蘇教版第七冊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是一首散文詩,描寫的是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的荷蘭的田園風光。課文以作者對荷蘭的田園風光的贊美與向往之情為線索,描寫了一幅運河、草原、郁金香、奶牛、綿羊、豬群、小雞、長毛山羊、小船、擠奶人、燈塔等構成的和諧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圖,全詩仿佛是介紹荷蘭的影視風光片的解說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設計理念:
1以學定教,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充分發(fā)揮“組織者”的作用,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和建構文本的意義,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方法進行自主學習。2遷移運用,習得言語表達的經驗。語文學習主要不是讓學生去討論語言是什么,而是要讓他們學會運用語言。本課設計努力以“言語學習”為主旨,教師引導學生從感知領悟語言的精妙,步步深入,引領學生在實踐中吸收,積累,習得語文。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多媒體演示,師講述:這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地方,在碧綠如絲絨的草原上--(結合畫面,用文中的語言來介紹荷蘭,并揭示課題)2齊讀課題。3師:“田園”指什么?它又有哪些詩情畫意呢?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們一定會明白的!緞(chuàng)設情景,激情導入,激發(fā)學生帶著濃厚的探知欲望去探究文本,為學習本課奠定了情感基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通語句,讀準字音。(要求學生初讀時要有一定速度,養(yǎng)成認真、正確的讀書習慣)2同座之間對讀,弄清課文介紹了荷蘭哪些美麗的景色?(讀后勾畫,讓學生在自己認為具有詩情畫意的地方或優(yōu)美的語句下畫線,在不太懂的地方作上記號)3學生交流,匯報初讀的感受。(師相機點撥,啟發(fā)引導)【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教師指導學生初讀要讀正確,讀充分。引領學生通過初讀從整體上感知文本,在讀中知大意、理脈絡,這是整體感知的階段目標。】
三、再讀感悟,品析交流
1師:讀了課文,你感受到了作者帶著怎樣的感情?你是怎么怎么體會到的?(引導學生抓住全詩中心句,即“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來感受荷蘭的獨特風光,抓住“這就是荷蘭--這就是真正的荷蘭”兩句小結語,體會到作者對荷蘭的喜愛之情。)2師:同學們,你有沒有產生這種喜愛的感情呢?四人小組讀讀課文。(挑選出自己最喜歡的景色和語句多讀一讀,邊讀邊體會,讓學生在小組內說說喜歡的理由。)3朗讀、議讀,品析交流。(1)讓學生主動朗讀自己想讀的,品讀自己喜歡的語句和段落,注意讀出自己的理解。(2)指多名學生朗讀、議讀。(教師相機點撥,不需讓學生多作分析,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感悟讀出喜愛之情。)【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環(huán)節(jié)教學中,堅持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自主地從課文中找出自己想讀的內容和喜歡的句段,自主地討論和交流感悟到的內容。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無論是朗讀效果、理解的多少,還是情感體驗的深淺,都不強求一個標準,力求體現(xiàn)個性的差異,讓學生真正地成為閱讀的主人。】
四、遷移運用,實踐語言
1(多媒體演示荷蘭風光圖片或錄像)師:荷蘭的確是個美麗的地方,讓我們再一次欣賞荷蘭的風情。邊看邊想想可以用怎樣的語言來描述。(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選擇恰當?shù)恼Z句來為圖片配上解說詞?梢詣庸P寫一寫,也可以背誦、朗讀有關的內容;可以自己獨自完成,也可以與同學合作完成。)2交流:指名當“小導游”。(出示圖片,學生解說。如:同學們,你們看--這里就是被譽為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的荷蘭。荷蘭的鄉(xiāng)村非常迷人。我們先來看一看碧綠如絲絨般的草原……接著再來看一看碧綠色的低地……到了傍晚我們上了小船……啊,這就是真正的荷蘭!)3作業(yè):荷蘭這么美,回家后同學們還可以找一找有關荷蘭的資料(圖片或文字),出一份關于“荷蘭風土人情”的小報,我們來開展一個小報比賽!尽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鄭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痹谶@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著力于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學會運用學到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讓學生通過在“做小導游”、“出小報”等語言實踐活動中學會收集資料,學會運用語言,學會與人合作和交際,促進了學生語言素養(yǎng)的提高!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