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積累詞語,體會名言諺語所體現(xiàn)的精神,懂得幫助別人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知識與技能>:
1.學習積累表示時間很短的詞語。
2.體會詩句中贊頌的精神。
3.抄寫、背誦有關(guān)團結(jié)合作的名言諺語。
4.朗讀詩歌,懂得思考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重點:
掌握生字新詞,學習積累好詞好句。
教學難點:
朗讀詩歌,學習作者表達方法。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一讀。
1.學生自由讀詞語,讀準字音。
2.指名認讀。
3.思考:這些詞有什么共同之處。
4.全班交流。
5.教師小結(jié):這些詞語都表示時間很短。像這樣的詞語還有一些,請同學說一兩個!百康、轉(zhuǎn)眼間、須臾”
二、認一認,讀一讀。
1.自由朗讀詩句,理解詩句含義。
2.討論:詩句含義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全班交流。
4.老師點評。
5.學生朗讀背誦。
三、寫一寫,背一背。
1.同學自讀自悟,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情感。
2.結(jié)合句子,談談自己的體會。
3.用多種形式朗讀,引導背誦。
4.學生背誦名言警句。
5.指導抄寫名言。
四、讀一讀。
1.自由朗讀小詩,邊讀邊想:你讀了這首詩,知道了什么?
2.全班交流: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思考令夢想成真”?為什么“思考令夢想成真”?
3.自由有感情地朗讀小詩,讀出自己地感受。
4.指名有感情朗讀。
第二課時
一、探究與發(fā)現(xiàn)。
教師介紹:相聲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國各地。一般認為于清咸豐、同治年間形成。是以說笑話或滑稽問答引起觀眾發(fā)笑的曲藝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變而來的。到了晚精年代,相聲就形成了現(xiàn)代的特色和風格。主要用北京話講,各地也有以當?shù)胤窖哉f的“方言相聲”。
1.自由讀相聲片段,說說:這段相聲講了什么意思?
2.全班交流:帶點詞語是什么意思?
3.你讀后,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交流學習方法。
6.拓展訓練:生活中還有這樣的例子嗎?
7.教師總結(jié):
詞語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這種現(xiàn)象是非常普遍的。知道這一點,對我們正確閱讀、寫作大有好處。
二、口語交際:
1.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
2.指名讀書中對話:看看圖上的小朋友在說些什么?省略號中有什么話沒有說完?
3.小組內(nèi)交流,說說誰幫助過你。
4.全班交流。
第三四課時
一、談話導入
二、讀課文習作提示,明確內(nèi)容,要求。
1.學生讀習作提示,從中明確此次習作內(nèi)容:黑眼睛的大紅魚(續(xù)編)
2.習作要求:想象豐富,故事內(nèi)容具體,有趣味。
3.看圖:想象后來發(fā)生了什么?
4.全班交流,師小結(jié)。
三、明確習作的結(jié)構(gòu)和寫作方法。
出示例文:文章哪些地方很有趣?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寫作方法?
四、習作,修改。
五、評議。
更多本課教學資料 返回語文A版六年級上冊 語文樂園七 報錯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