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傾訴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最后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詩語言凝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熱烈。全詩共4小節(jié)。第一小節(jié)是全詩的引子,寫作者和所有中國人一樣,滿懷激情地迎接香港回歸祖國這一歷史時刻的到來。第二小節(jié)表達了人們眼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與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區(qū)旗冉冉升起時,無比激動無比自豪的心情。第三小節(jié)主要講作者聯想到了香港的屈辱歷史,聯想到了鴉片戰(zhàn)爭以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表達了如今揚眉吐氣的歡欣鼓舞。第四小節(jié)是說香港從此掀開了歷史的新篇章,表達了對香港回歸祖國的熱情歡迎和對香港美好未來的深情祝福。
教學目標
1、學會在自主合作學習的情況下,聯系收集的資料理解詩歌內容。
2、初步感受新詩擬人、聯想等表現手法,并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歌強烈的愛國情感,激發(fā)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結合歷史背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感情強烈的詩句。
學情分析
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在文字中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并升華這種情感。
教學方法手段
1、抓住作者直抒胸懷的詩句體會情感。
2、聯系所搜集的歷史背景資料理解詩句,體會情感。
3、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體驗詩歌表達的情感。
教學準備
在教師指導下,收集相關文字或圖片資料,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閱讀背景資料,積淀情感。教師準備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等相關資料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看香港回歸交接儀式錄像導入,激情讀詩
1997年6月30日是無數中國人徹夜難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國,無數顆心在期待一個莊嚴的時刻。香港維多利亞灣畔,中英兩國政府將要進行香港政權交接儀式。與祖國分離150年的香港,將重新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熱切期盼的時刻啊!所有的中國人都急切地盼望著等待著這最后一分鐘的到來。
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詩歌——《最后一分鐘》,重溫那激動人心的一刻!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師:昨天大家預習了課文,你知道這“最后一分鐘”是指哪一分鐘?
生:最后一分鐘是指1997年6月30日23點59分—1997年7月1日0時0分,這一分鐘。
師:這一分鐘有著什么特殊的意義?
生:這是香港回歸的最后一分鐘。
師:既然講的是激動人心的一分鐘,那我們應該怎么讀題?
生:激動地讀。
師:請你讀。
師:是啊,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在最后一分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行政區(qū)區(qū)旗同時升起,國歌響起的這一時刻,人們激動得熱淚盈眶,今天,我們將一起走進香港回歸的最后一分鐘,讓我們激動地讀——
生讀:最后一分鐘。
師:我們永遠也不能忘懷這歷史性的一刻,讓我們深情地讀——
生讀:最后一分鐘。
二、初讀詩歌。
師:這首詩總共有四個小節(jié),我們請四個同學一人讀一小節(jié),聽聽字音是否準確。
生讀。
師:同學們讀得很準確,看來預習作業(yè)做得不錯。
三、品讀詩歌。
師:這是一首感情真摯,讀來催人淚下,讓人熱血澎湃的新詩,不知哪個小節(jié)最讓你熱血澎湃,待會我們將和你的小組伙伴一起學習。
(屏幕提示:請選擇詩歌中最讓你熱血沸騰的一個或兩個小節(jié),運用你已有的學習方法和同學合作學習,注意體會含義深刻的詩句,寫下你內心的感動,讀出你奔涌的豪情。)
(自學建議:
1)、第一小節(jié)寫到香港的“風雨歸程”,你知道是怎樣的嗎?
2)、第二小節(jié)寫的是什么?你發(fā)現了什么?
3)、第三小節(jié)寫到哪些歷史事件?分別是怎樣的?
4)、第四小節(jié)寫的是什么?讓你想到什么?)
生合作學習。
師: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請大家按照1到4小節(jié)的順序說說各自的體會和收獲。先請學了第1小節(jié)的小組:
生:我們讀懂了“風雨歸程”。
師:是嗎?那請你為大家說說。
生:百年的滄桑,百年的風雨啊,所以說是最后一分鐘的“風雨歸程”。
師:這一百年的滄桑經歷到底是怎樣的呢?你可以為我們講述一下嗎?(板書:百年滄桑)
生描述
師:香港曾是烙在我們中華民族身上無法忘卻的痛苦和屈辱。請同學們讀一讀這段資料: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1840年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強迫清政府于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1856年英法聯軍發(fā)動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60年英國迫使清政府締結《北京條約》,永久割讓九龍半島尖端。1898年英國又乘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之機,逼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行租借九龍半島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個島嶼(后統(tǒng)稱“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滿。中國人民一直反對上述三個不平等條約。
師:看完這段歷史,有什么感受?
生:香港經歷了太多,其間的辛苦不是我們能體會到的。
生:我認為香港百年的屈辱牽系著我們所有中國人的心,所有作者才用了“心跳和叩問!
師:理解得真好。香港,一直以來就是我們祖國的一部分,就如我們的兄弟姐妹,來,讓我們帶著我們的心,一起自豪地、激動地、深情地迎接失散了百年的秭妹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
生齊讀。
師:同學們利用查找香港回歸的歷史資料,體會到所有中國人的激動和自豪。那么作者是怎么將這份深情、激動和自豪表達出來的呢?
生:我發(fā)現作者是用一個擬人來寫出來的。
師:具體說一說。
生:作者把香港當作人來寫,說要拉住她的手、聽腳步、聽歸程,這樣就更能體現我們的激動和心中的片片深情。
師:解說得很透徹。帶著你心中的感受,為我們讀讀。
生讀。
師:我想,不僅是他能感受此刻所有中國的人激動深情的心,在座的所有同學也能。來,我們一起讀。
生齊讀。
師:咱們接著交流第2小節(jié)。
生:我們根據老師的自學建議,合作學習得出:最后一分鐘是旗幟、旗桿、脊梁、天空和土地、寂靜和嘴唇。這是一組排比,同樣像第一小節(jié)的擬人一樣,將人們的心情寫得更激動了。
師:我不能不說你們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真強。是啊,一組排比,不僅寫出了人們激動的心情,更將最后一分鐘寫得具體,形象。我們請剛才那個小組的同學為我們讀讀。
生小組合作讀。
師:同學們,最后一分鐘,看不見,摸不著,但作者卻把它寫成了——
生:旗幟、旗桿,天空和土地、寂靜和嘴唇。
師:這既是現場情景的真實描寫,又是夸張的強調。強調什么呢?
生:無比激動、無比自豪。
師:是啊,一組排比,就將“虛”的寫為“實”的,這樣的寫作手法就叫化虛為實。在這樣一個激動人心的場景中,我們可以無限想象,激動、自豪的意味有多濃!來,誰來讀。
生讀。
師:誰還可以把聲調調高,更為激情并茂的朗讀?
生讀。
師:好,就像他這樣,讓我們一起捧著無限激動的內心,走進這最后一分鐘。
生一起讀。
師:我們已經交流了1、2小節(jié),有沒有學了第3小節(jié)的,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我們學了第3小節(jié),根據老師的提示,我們了解了“虎門硝煙”這樣一個歷史事件,在“虎門硝煙”的歷史資料中,我們知道了侵略者不僅想搶奪我們吃的東西,穿的東西,還想從精神上打擊我們,從而掠奪我們的經濟。
師:虎門硝煙可以說是鴉片戰(zhàn)爭的導火索,而鴉片戰(zhàn)爭又是中國近代屈辱歷史的開端,這段被撕碎的歷史,已經留下了深入骨髓的傷痕。
生:我們還了解到詩句中的“條約”就是指《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師:你們怎么知道的?
生:昨天從網上收集了資料。
師:好,那你說說你們了解后的感受?
生:帝國列強的侵略恥辱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傷痛,同時我們也為當時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而憤概。
師:是啊,這段歷史是滄桑的一百年,也是屈辱的一百年。我們的心不僅有憤概,還有酸楚、激動、自豪,喜悅。帶著你的體會讀一讀。
生讀。
師:在這最后一分鐘里,作者聯想到了虎門硝煙、南京不平等條約,這些百年的屈辱啊,在這最后的一分鐘里得以雪洗,我們的心是復雜的,憤概、酸楚、激動、自豪,喜悅,所有淚珠在緩緩地流淌。誰來讀?
生讀。
師:在這最后一分鐘里,作者想到了虎門硝煙、南京不平等條約,這些中國人百年的痛楚、百年的傷痕,在這最后的一分鐘里得以雪洗,又怎能不讓我們熱血沸騰?一起讀。
生齊讀。
師:孩子們,其實香港在1945年本可以收回,但由于蔣介石的妥協讓步,錯失了機會,由此可見,只有共產黨才可以收回香港,幾代人的愿望只有在共產黨人手中才可以實現,可見一個好的政府是多么重要。∠愀劢K于重回母親的懷抱了,此刻,(屏顯)看著五星紅旗和香港行政區(qū)區(qū)旗在香港的上空緩緩升起,你最想說的是什么?(板書:重回懷抱)
生:
師:聽著你們的發(fā)言,我也特別激動,我想用作者的語言來表達現在的心情(讀第四節(jié))
師:指軟黑板:這節(jié)寫的是什么?讓你想到了什么?(板書:祝福香港)
師:歷經百年滄桑的香港終于回來了,我們激動,我們自豪。香港從此掀開了新的篇章。請齊讀全詩。
生讀
師:聽著你們的朗讀,讓我不由得想起了一首歌。這首歌是在香港回歸前,香港音樂人原創(chuàng)的一首歌《我的中國心》。1984年,香港歌手張明敏作為第一個在內地亮相的港臺歌手,在春節(jié)聯歡晚會上演唱《我的中國心》一夜紅遍中國。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引起了全國人民的共鳴呢?我們一起來聽。
板書
24、最后一分鐘
百年滄桑
重回懷抱
祝福香港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