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別人沒想到的》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自學生字詞。
(2)理解課文重點詞句,讀懂課文內容。
2.教學方法
(1)通過自學、合作學習,掌握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誦讀品味,體會小徒弟為何會被畫師稱贊。
3.情感目標
在學習課文中加深體會,明白要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勤動腦、多思考,才能想到別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獲。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畫師稱贊小徒弟的原因。
教學難點:
理解畫師最后說的那段話。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寫有生字詞、自學提示的小黑板。
2.收集一些“想別人沒想到的”例子。
3.布置學生預習課文。
學生準備
1.預習課文。
2.收集一些“想別人沒想到的”例子。
教學過程
1課時
一、激發(fā)興趣,揭示課題。
(一)(出示一張白紙)同學們,如果要讓你們在這么大一張紙上畫盡可能多的駱駝,你會怎樣畫?(學生自由作答)
(二)大家說的都有道理。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畫師的三個徒弟是怎么畫的。
(板書課題:想別人沒想到的,齊讀課題。)
二、根據(jù)自學提示,自讀自悟
(一)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二)邊讀邊想,文中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用筆畫出三個徒弟各是怎樣畫的句子。
三、根據(jù)問題研讀課文
(一)大徒弟畫了什么?要讀出“多”要強調哪些字詞?指名讀
(板書;很多)
(二)二徒弟畫了什么?從哪里看出多?
(板書:許多)
(三)三徒弟畫了什么?讀一讀畫的內容
(板書:兩只)
小徒弟畫得多嗎?從哪里看出很少?
(幾條、一只、另一只)
四、比較三幅畫,體會小徒弟畫的妙處
師:這三幅畫,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畫得更多,為什么畫師對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畫反而不滿意,而對小徒弟的畫,畫師卻點頭稱贊?你能體會其中的妙處嗎?
(四人小組討論,后交流)
畫師是怎么評畫的呢?老師故意把畫師的話隱去,請你們當小畫師用“雖然……但是……”“因為……所以……”來評評小徒弟的畫,把畫師的話補充完整。
畫師是怎么評價的?(顯示畫師的話)
(一)讀一讀畫師的話。
(二)理解“若隱若現(xiàn)”的含義。
(三)小徒弟的畫中,哪只駱駝是若隱若現(xiàn)的?
聽了畫師的話,你們明白畫師為什么稱贊小徒弟的畫了嗎?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沒有?你從哪個字看出來?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們“悟”到了什么?用“原來……”造句。
小徒弟是怎樣表現(xiàn)出駱駝多的?
(板書:以少代多)
完整地讀課文。把你悟到的東西通過朗讀把它表現(xiàn)出來。
五、總結,隨文閱讀
總結:一張紙,即使畫滿了駱駝,也是有數(shù)的,而小徒弟不光畫法簡潔,而且利用山路轉彎,只畫了兩頭行走的駱駝,意味深長,給人無限想象。這就是想別人沒想到的,只有這樣,才會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創(chuàng)新。
你通過讀書或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還有沒有這樣的事?
(自主談,教師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如曹沖稱象、司馬光砸缸、愛迪生救媽媽等)
圖片欣賞:“蛙聲十里出山泉”
六、拓展內容
(一)像這樣想別人沒想到的故事還有很多,我們再來學一篇。
宋代的趙佶皇帝喜歡以詩做畫。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詩句。課件出示:
下面四幅圖,哪一幅最適合"深山藏古寺"的畫面,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畫著一座寺廟.(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無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廟的一個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彎彎曲曲的石階上,一個和尚挑著水(深山藏古寺)
(二)故事欣賞:
“萬綠叢中一點紅”
“踏花歸去馬蹄香”
(三)試一試,在一張白紙上怎樣畫出最多的花?
板書設計:
28* 想別人沒想到的事
大徒弟 很多 (直接)數(shù)量有限
二徒弟 許多 (借代)
小徒弟 兩只 (以少代多)可能無限
(動腦、創(chuàng)新)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