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養(yǎng)花》是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發(fā)表在《文匯報》上的一篇散文。本文通過寫?zhàn)B花的過程,告訴我們養(yǎng)花的樂趣: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全文按由事到理的順序,層層遞進,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全文共7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講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內容。
課文第1自然段主要講:養(yǎng)花的原因、目的,即“把養(yǎng)花當做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課文第2自然段主要講:自己不養(yǎng)名貴花草的原因。一個原因是“珍貴的花草不容易養(yǎng)活”;第二是北京的氣候不適合養(yǎng)名貴的花!岸炖洌 “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傾盆”;秋天“鬧霜凍”。
課文第3自然段主要講:養(yǎng)花可以多得些知識。文中主要講了花草“喜陰”“喜陽”“喜濕”“喜干”的不同特點。
課文第4自然段主要講:養(yǎng)花雖然辛苦勞累但有許多好處。那就是勞逸結合,“有益身心,勝于吃藥。”
課文第5、6自然段主要分別敘述養(yǎng)花的快樂與憂傷。
最后一自然段總結了“我”養(yǎng)花的種種樂趣。
【教學建議】
一、聯系實際,談話導入。
1、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請學生談談自己或家人、朋友喜歡什么花草,為什么喜歡,以及在養(yǎng)的過程中有什么感受?
2、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養(yǎng)花的,從中可以看出老舍是個怎樣的人。
二、初讀課文,把握大意。
1、指導學生自讀時,教師可以提示:老舍先生是怎么養(yǎng)花的?從文中找出相應句子,可以邊讀邊勾畫。
通過多種形式的閱讀,使學生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即為什么養(yǎng)花;養(yǎng)什么花;養(yǎng)花要摸門道;養(yǎng)花有益身心;養(yǎng)花使人喜悅;養(yǎng)花使人傷心;養(yǎng)花的樂趣。
2、指導學生用列提綱的方法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在指導中,教師注意巡視,發(fā)現問題隨機解決。
三、品味語句。
再細致地讀課文,結合養(yǎng)花的實際,看你能發(fā)現什么。
(1)老舍是一個很有生活情趣的人。
從文中可以知道,老舍不但養(yǎng)花,還養(yǎng)了“小貓”。老舍的生活情趣這一點,從他兒子舒乙的那句話也可以看出。
(2)為什么只養(yǎng)好種易活,自己能奮斗的花?
一方面與老舍沒有精力照顧費心思的花草有關,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老舍的興趣愛好。對花草提出了一個內在的標準,不追求外形大小,色香與否,要自己能夠奮斗。老舍的一生也是勤勉奮斗的一生。
(3)作者為什么說養(yǎng)花“有意思”?
增長知識,有益身心。在養(yǎng)花實踐中摸到門道:花種類不同,習性不同,對自然環(huán)境與管理要求不同;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得到適當的調節(jié),有益身心,勝于吃藥。
(4)老舍的花到底養(yǎng)的如何?
應該說老舍的花養(yǎng)得很好。一是數量多、品種多。從小貓上房看出了院子里的花草有多少!菊秧有“三百棵”,“砸死三十多種一百多棵”。還養(yǎng)著曇花……這些說明了老舍對花的癡迷。二是從“送牛奶的同志進門就夸‘好香’,”說明老舍的花養(yǎng)的不錯。最可貴的是養(yǎng)花達到了把玩品味、物我相依的程度。想一想,曇花盛開的夜晚,幾個朋友在院中、庭中小坐,談天、論花,是多么愜意!
(5)從中我們還可以體會出老舍的為人。
——非常勤快。從養(yǎng)花搬進搬出可以看出。
——愛交朋友。從約朋友看花,把花贈給朋友可以看出。
——寬厚待人。菊秧遭災,不怪暴雨,也不抱怨鄰家,只默默自己承受。
這一切,也充分說明了老舍對生活的熱愛。因為心中涌動著摯愛,所以它能夠發(fā)現山美、水美、花美、人美……生活處處充滿了美好。
……
四、總結全文,了解作者。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總結養(yǎng)花的樂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體會理解中心句: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yǎng)花的樂趣。
2、從《養(yǎng)花》中,你對老舍有什么了解?(熱愛生活,熱愛勞動,探求知識,積極奮斗。)
五、學習課文寫法,選擇自己的愛好寫一個片段。要寫出點門道、甘苦和“多么有意思”。
【參考資料】
1、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他一生創(chuàng)作豐富,著名的長篇小說有《月牙》《四世同堂》《駱駝祥子》等。老舍是一代 “語言大師”,有駕馭語言的本領,尤其善于運用北京話,使作品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強烈的生活氣息,形成一種通俗又詼諧幽默的獨特風格。
老舍養(yǎng)花,是從33歲結婚組織家庭后開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興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別愛養(yǎng)菊花,經常與愛養(yǎng)花的朋友互相交談,致使花的品種達到100多種。大風、暴雨來臨,全家就搶救花草。到了群花盛開的時候,老舍先生總是邀請好友前來飲酒、賞花,他覺得這是非常有樂趣的事。
2、舒乙是老舍先生唯一的兒子,下面是他回憶父親“老舍先生”的幾段文字:
給孩子起名字
為什么給我起這個名字?這要從我姐姐說起。我的姐姐生在濟南,所以叫“舒濟”。這個“濟”字繁體字難寫極了,所以起完這個名字,父母兩個人都后悔:“唉,怎么給小孩兒起這么個麻煩名字?讓她上小學怎么上啊?”到我這兒,就極端一下子,“乙”,就一筆。
兩個妹妹的名字就都基本是觸景生情的那種起法。舒雨是因為生她的時候下了一個月的雨。我父親是很幽默的人,我看他文章里說過,原來他說,“給這孩子起名 ‘舒亂’得了”,意思說當時國家很亂。我母親說,“那怎么可以”。我父親就又說:“那就叫舒雨吧,趕明兒小孩兒寫字的時候就光點點兒了,那多好玩兒啊!”
舒立呢,是她的生日跟我父親很近,基本上是立春生的,我父親叫“舒慶春”,就不能再叫“春”了,就叫舒立吧。
啟發(fā)新鳳霞寫作
祖光先生去北大荒的那些日子,鳳霞的日子也很難過。父親就自己到他們家里去看望,安慰他們,鼓勵鳳霞給祖光寫信。鳳霞說:“我不會寫信! 父親說:“掃盲你不是學了點字嗎?你每天給他寫。記著,第一要寫,第二要天天寫。你不是不會寫嗎?你不是有錯字嗎?你讓他給你改,再寄回來,你不就有提高了嗎?對他也是安慰呀,他感覺到家里溫暖,自己也愉快啊!”鳳霞非常感動,她真這樣做了,真的每天寫信,那邊真的每天給她改,你看后來鳳霞都變成作家了嘛!
《養(yǎng)花》 教學設計
知識能力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及新詞,聯系上下文理解“置之不理、秉燭夜游、自生自滅”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善于觀察、體驗生活,抒發(fā)真情實感的表達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從養(yǎng)花中得到的樂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2.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樂趣,感受生活之美好。
過程與方法目標:
引導學生讀中感悟,也可聯系自身經歷體會養(yǎng)花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養(yǎng)花的酸甜苦辣;學會作者把養(yǎng)花的樂趣寫具體。
預習作業(yè):
1.課前通過查閱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下面的詞語。
[奇花異草] 稀奇難得的花草。形容花草品種很珍貴,稀有罕見。
[置之不理] 置:放。理:過問。之:它,這里指花。置之不理就是把它放在一邊,不去管它。
[自生自滅] 自然地發(fā)生、生長,又自然地死亡。形容不加過問,任其自然發(fā)展。
[秉燭夜游] 秉:拿著。舉著燈燭在夜間游賞。
[三年五載] 載:年。指不太長的時間。
[大雨傾盆] 傾盆:大雨傾注的樣子。比喻雨勢急驟。
2.從課文中我們發(fā)現曇花似乎是很名貴,并且顯得有一點神秘,只在夜間開花,還令主人特別自豪。那么曇花到底是一種怎樣的花呢?你能不能想想辦法進一步認識曇花,了解曇花,揭開曇花神秘的面紗。把你所說的制作成一份圖文并茂的“曇花介紹”。
3.熟讀課文,給每個自然段加一個小標題。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 設計意圖 |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初摸心靈 1.生活中,你們覺得做什么事最有樂趣? 2.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很愛養(yǎng)花,他在養(yǎng)花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哪些樂趣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 二、讀中融入,感受心靈 (一)自由讀文,初知“樂趣” 1.輕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語句,勾畫出生詞及其他不理解的地方,小組內解決。如果在小組內沒有解決,全班交流。 2.默讀課文,思考作者圍繞養(yǎng)花講了哪些內容。 3.認讀生字、新詞 循環(huán)、曇花、秉燭夜游、菊秧、砸死、置之不理、 試驗、霜凍、調節(jié)、遵循、秧苗、腰酸腿疼 4.說說作者圍繞養(yǎng)花講了哪些內容? 5.找一找,劃一劃:老舍先生覺得養(yǎng)花給他帶來了哪些樂趣。 (二)披文入境,體驗“樂趣” 讀文叩問。 (1)(承上交流出示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yǎng)花的樂趣。) (2)指名數位同學讀。 (3)質疑。讀著老舍爺爺這段感受,你們有什么疑問嗎? 第二課時: 攜疑深究。 喜、笑、有果實,這些都堪稱樂趣,為什么勞動累得腰酸腿疼也是樂趣?甚至是“憂”、“淚”也被視為養(yǎng)花的樂趣呢? (1)問題產生了,你們打算如何解決?(好好讀讀,品味品味/聯系生活實際想一想/把自己放入文中,設身處地地想一想) (2)自讀思考:那么老舍爺爺向我們講述了養(yǎng)花過程中的哪些事呢?每件事中你又體會到了什么?請同學們仔細讀讀課文,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作重點研究。 (3)小組交流;ハ嘣u議、補充和啟發(fā)。 (4)大堂匯報,適時點撥。(匯報內容、目標及方式基本如下圖所示,出現順序可視實際情況而定) ① 養(yǎng)自己能奮斗的花——人生啟迪 ② 養(yǎng)花要摸門道——增長知識 ③ 養(yǎng)花要付出勞動——有益身心 ④ 養(yǎng)花使人喜悅——有喜 ⑤ 養(yǎng)花使人憂傷——有憂 注意以下幾點: 1.盡量避免雷同;2.既有利于語言實踐,又有利于體驗感悟;3.形式與內容的匹配。 讓學生感受和領悟養(yǎng)花的“知識之樂”是通過賽讀評議的方式,讓學生在讀、評“一來二去,我摸著一些門道”“摸著門道,花草養(yǎng)活了,而且三年五載老活著,開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亂吹,這就是知識呀!”等句段的過程中關注語言文字,甚至關注標點符號,從而領悟作者由衷的自豪。 而體會養(yǎng)花的“成果分享之樂”則讓學生邊讀邊展開想象:朋友受老舍先生之邀,秉燭夜游,欣賞曇花會說些什么。學生進行角色轉換、想象說話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動用已有經驗與文本對話,闡述閱讀感受的過程。 至于對養(yǎng)花中傷心事的體會,主要采用自由思辯和相互辯論的方式,促動學生深入思考:傷心事也能稱得上樂趣嗎?作者怎么會覺得養(yǎng)花中的憂和淚也別有一番滋味呢? 這樣的思辯,既是與作者的交流與碰撞,更是學生與自我與內心的對話。在這樣的對話中,學生的心靈感受不斷豐富,精神世界不斷得以洗禮。 三、引領提升,抒發(fā)心靈 學到這里,你對生活中的樂趣有沒有什么新的認識?(說一說或寫一寫) 四、總結全文 養(yǎng)花之樂勞動亦樂成果之樂給人啟迪 五、小練筆 選擇一種你喜歡的花草,寫一篇短文。要寫出這種花的特點和你為什么喜歡它。如果你養(yǎng)過花,也可以寫寫自己的感受,字數不限。 | 讓學生交流“生活中做什么事最有樂趣”既能引發(fā)學生對既有生活情趣的思考,又能讓老師及時捕捉學生原有的思想認識,為下文學習老舍先生養(yǎng)花的過程、感悟作者的感受以及反觀自我、提升學生的生活品味奠定必要的基礎。 在初步感知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文章的脈絡,逐漸文章的主要內 讓學生走近教材,感受教材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自由讀文”的設計,意在讓學生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練習初步把握文章的主旨,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段 體會老舍先生的感受是獨特的、真摯的,同時也是頗具意蘊、值得人們細細品味的。讓學生細細品讀這段話,老舍先生的感受和學生的原有認識便發(fā)生著碰撞。 這是本課教學中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互動對話最關鍵的板塊。這個板塊融閱讀、理解、感受、體驗、表達等于一體,是學生的語言實踐與情思激發(fā)共融互促的過程。這個過程展開的充分與否、到位與否,直接影響學生對“生活樂趣”的感悟程度。因此“攜疑深究”又分“自讀思考”、“小組交流”、“大堂匯報”三步展開。 語文學科擔負著滋養(yǎng)學生心靈,提升學生精神的重任。這種滋養(yǎng)與提升講究的是水到渠成,不著痕跡。此處設計“你對生活中的樂趣有無新認識”這一說寫環(huán)節(jié),既是對課始的呼應,又是對本堂課教育目標達成度的檢測 |
板書設計:14. 養(yǎng)花 有喜有憂 有笑有淚 有花有果 樂趣 有香有色 既須勞動 又長見識 |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