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位于臺灣島最北部,是一個港口都市。轄7個區(qū)、7個附屬島嶼,總面積132.76平方公里。
基隆古名雞籠,一說因基隆山象雞籠形狀而得名,又一說認為該地以前為高山族凱達喀蘭人住地,“雞籠”是“凱達喀蘭”的閩南方言譯音。明末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張燮著的《東西洋考》里,就有雞籠社、雞籠港、雞籠城、大雞籠街等記載。表光緒元年(1875年)設(shè)基隆廳時,才把雞籠改為基隆,其含意是“基地昌隆”。
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雞籠,1642年被荷蘭殖民者所取代,1667年才被鄭經(jīng)(鄭成功之子)率部趕走。日本入侵時期(1895年至1945年),設(shè)基隆郡基隆街,后來升格為市,1945年臺灣光復(fù)中國政府接管后,成為省轄市。現(xiàn)轄仁愛、信義、中正、中山、安樂、暖山、七堵等7個區(qū)。
市境東、西、南三面環(huán)山,但山勢不高,多在250公尺以下,北面為港灣,入口處有和平島和桶盤嶼橫扼門戶,成天然防波堤。氣候濕潤溫和,雨期長,雨量多,人們把基隆市稱為“雨都”或“雨港”。溫帶海洋氣候很顯著,年平均氣溫21℃,最高為8月,平均28℃,最低為1月,平均15℃。
火燒寮位于基隆、臺北、宜蘭三縣市交界的迎風(fēng)面,除西南方海拔較高外,其西、北、東、東南等地勢逐漸向外傾斜,有利于地形雨的形成,每年夏、秋季的臺風(fēng),冬季的東北季風(fēng)、夏季的東南季風(fēng)都會在這里形成地形雨。另火燒寮是夏季風(fēng)必經(jīng)之路,深受夏季風(fēng)的影響。所以每年九月到次年三月的東北季風(fēng)挾帶大量水氣南下,在此處受到地形攔截形成綿密的雨勢;逢夏秋季的臺風(fēng),瞬間降雨量更驚人,因而有全臺“暴雨中心”之稱,是中國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區(qū)。
燒寮位于臺灣島東北端,基隆的南面,是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據(jù)1906-1944年38年資料統(tǒng)計,年均降水量達6557.8毫米,1912年降水量高達8409毫米,降水日數(shù)也多,年均降水日數(shù)達214天。
火燒寮之所以成為我國降水最多的地主,主要是受位置、地形、冬夏季風(fēng)和臺風(fēng)等諸多因素影響造成的。火燒寮位于臺灣山脈東北端海拔420米的山坡上,坡向面海。夏秋季節(jié),自東南海上吹來的濕熱夏季風(fēng)、臺風(fēng)登陸時被地形抬升作用造成豐沛的降水;冬季時,又受到東北季風(fēng)的影響,由于東北季風(fēng)經(jīng)過了廣闊的海洋,特別是掠過了“黑潮”的暖流水面后水汽劇增,氣流到達火燒寮時,又受到地形的抬升便形成了大量的降水。據(jù)統(tǒng)計,從11月到次年3月,火燒寮的冬季降水量,占全年總降水量的一半。由于火燒寮冬夏降水量都很大,從而成為我國的“雨極”。
雨港基隆
如果有人去基隆,他在腦子里第一件想到的事,一定是帶雨衣;〉挠,也像不測的風(fēng)云一樣,即使是烈日當(dāng)空,誰能擔(dān)保半小時或者幾分鐘以后,不下傾盆的大雨呢?
三十七年十月二十六日的上午十點,我乘的中興輪進了基隆港,統(tǒng)艙里的旅客們忙得一塌糊涂,我卻把頭從圓窗洞口伸出去,安閑地在欣賞基隆的雨景。
遠在半年以前,友人給我來信,告訴我臺灣多雨,千萬不要忘記帶雨衣、雨鞋。也不知是什么緣故,我從小就愛雨;尤其在夏天,看到一陣驟雨過后,把故鄉(xiāng)的石板路洗滌得干干凈凈,一條七彩美麗的虹橫在西邊天上,不知勾引出我多少幻想:我幻想著自己成了仙,踏上那條美麗的虹,飄飄地進了仙宮。
也許就因為這個緣故吧,一直到如今,我還在愛雨。
當(dāng)岸上的人都被雨淋得抬不起頭來,誰都在詛咒著天公無情的時候,我卻暗暗在高興,居然半小時之內(nèi),我看到臺灣的氣候,有各種不同的變化:原來是蔚藍的天,遠處,海水和天一樣地碧綠,突然一陣大雨降下,海面被蒙蒙的輕霧籠罩著,海潮發(fā)出怒吼,站在岸上那些沒有帶傘穿雨衣的人們,馬上成了落湯雞。正當(dāng)在船里的人替岸上的人感覺萬分著急的時候,雨又像被用刀切斷似的突然停住了。幾分鐘之后,整個海面都被霧封鎖,使你的眼睛應(yīng)接不暇。這種千變?nèi)f化的自然美景,如果不細細體會,是很難領(lǐng)略到的。
其實,基隆的雨景,還有比這更美的呢!
那聚集在電線上的雨點,恰像五線譜上的全音符,它們一串串地排列著,又像珠子在那里游行,有時慢慢地向右邊移動,接著又轉(zhuǎn)到左邊來;也有左右兩邊的水珠同時都向中間聚集,然后匯成一顆大水珠降落在馬路上。雨越大,自然水珠也越多,降落得也越快;假如你站在基隆公園獅頭山的頂上看雨景,那更是美到了極點!
一陣傾盆大雨降下來,恰像飛機從天上撒下大大小小的雪亮的珠子在海里,那些珠子在碧綠的海水里沸騰、翻滾、翻滾沸騰。它們在跳躍,它們在怒吼,它們在歌唱。這時候,也許你正躲在一株大樹下面避雨,雨點打在樹葉上的聲音,山洪爆發(fā)的聲音,小溪澗里流水的聲音,這又是另一種天然的音樂,在合奏著雄壯幽雅的交響曲。
正在這時,雨忽然停住了,海里翻滾著洶涌的浪濤,樹上滾下亮晶晶的水珠,碧草搖擺著柔軟的軀干,棲息在枝葉下的小鳥振一振兩翼,啪的一聲又向遠方飛去了。這時一輪強烈的日光,沖出了云層,像大地示威似的照得漫山遍野通紅。在海上又是另一番景色,海濤在日光的反照之下,現(xiàn)出五色燦爛的花紋,恰像孩子們玩的萬花筒,起著各種不同的變化;假如是晚上,基隆的雨景更美更壯麗,更令人感到驚奇!那一艘艘昂然地泊在海里的軍艦,它們像神話中的龍船。那些透明的電燈,照耀得海上如同白晝,倒映在水里的光影,不住地搖晃著,恰像海龍玉宮殿里的神燈;再把視線轉(zhuǎn)移到街市吧,那燈光輝煌的地方,并沒有什么稀奇,倒是那兩排特別整齊有三個地球燈連在一起的路燈,實在太美,太神秘,它們是指引迷途者走向光明之路的象征。每次到基隆,晚上回來的時候,我特別欣賞這兩排路燈,這是基隆市上特有的景物,也是給與旅客印象最深的地方。
來到臺灣快六年了,在基隆一共住過三晚,每次的印象都不相同。第一次住在友人的雨樓上,因為屋頂破了還沒有修理,所以當(dāng)豪雨像瀑布似的從天而降的時候,樓下飯廳里便成了水池,由窗戶口飄進來的小雨點,特別富有詩意。我仿佛在聽衡山的黑龍?zhí)镀俨迹曇粜蹓讯榇,我悄悄地爬起來一看,只見水龍隨著樓梯曲折蜿蜒而下,這是很少有人看見過的奇景。為了聽雨聲,我忘記了疲勞,興奮得一夜沒有睡好。
第二次,住在水上招待所,等孩子們睡熟了之后,我跑到船頂上去了望,這時已經(jīng)是十二點多了,街上靜寂得像海上一般,只剩下那些龐大的建筑物,呆呆地站在那里,馬路也顯得特別寬而潔凈,令人發(fā)生一種寂寞空虛之感;仡^再看海景:遠遠地,燈塔的光是那么柔和地照耀著海面,一到靜寂的午夜,海濤的聲音更顯得壯麗,雄偉了。那屹立的軍艦,真像海市蜃樓,使人感覺到一種形容不出的神秘之美。
第三次,是住在瑛嫂的房里聽海嘯。自從民國十七年,我由上海到北平去,第一次看見海以后,我便對海發(fā)生了愛情。我愛海,因為海的度量大,涵養(yǎng)深,能包羅萬象,能藏垢納污。它的生命力很強,滾滾的浪濤,曾啟示我不少向前奮斗的勇氣。我第一次到海邊,就留連忘返。我看見過海的雄姿和靜態(tài),但沒有聽過海嘯的聲音。海嘯是可愛也是可怕的,有時它像鬼神在呼嘯,有時又像嫠婦在哀號;有時像夜之神吹著輕快的哨子,奔向黎明;有時又像真理向強權(quán)發(fā)出控訴反抗的怒吼,它能使善良的人聽了鼓舞前進,使罪惡之人聽了膽戰(zhàn)心驚。
我愛基隆的雨景,更愛午夜的海嘯;豪雨會洗滌大地的污跡,海嘯會喚醒那些醉生夢死的人們。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