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要求:
知識目標:認識本課會認字,會寫要求的生字。
能力目標:自讀感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情感目標:培養(yǎng)讀詩興趣,理解詩中的詞句,體驗作者情感,培養(yǎng)學生語感。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同學們,你的朋友多嗎?在你的朋友或親人要和你分別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我在讀大學時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我們一起學習,一起生活,什么知心話都說,可畢業(yè)后,她去深圳工作了,我回到了黃石。我們有六年沒見面了,真想去深圳看看她呀,她是胖了還是瘦了呢,我們常常寫信、打電話,還時常在夢里相見呢。你有這樣的體會嗎?
一、談話導入。
1.談話。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關于朋友相送的古詩——讀詩題《送元二使安西》
2.解題:誰送誰從哪兒出發(fā)去哪里?“使”:出使的意思。指導學生讀題。(師板書)
3.了解作者:關于詩人王維,你知道些什么?(師作相應的準備:學過他的什么詩?;他是一位什么樣的詩人?他和元二之間的情誼。)
4.師生交流:安西在哪兒呢?(是唐代中央政府為管理西域地區(qū)安西都護府的簡稱,治所在龜茲城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庫車。這位姓元的朋友的奉朝廷之命,從長安出發(fā)前往安西,唐朝時期,凡是去往西部,都在長安渭城送別,在今天的西安渭河北岸。)
二、初讀古詩,了解詩意。
1.初讀:請大家自由地朗讀這首詩,特別注意把注音的生字讀準。
2.認讀生字詞卡片:
渭城:講解詞義。
(結(jié)合詩中詞語,對比古今詞義的不同。)
3.再讀古詩,注意它的停頓。
4.指名讀古詩,生評議;(抓住學生的優(yōu)點對字音、節(jié)奏等方面作評價);再指名讀。
三、理解詩意。
1.師:詩里的詞和每句詩的意思你明白嗎?(師作上記號。)
2.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辦呢?(生自由說)
3.師幫助歸納:老師給大家三條求助方法:
(1)多讀看圖,用心思考;
(2)查工具書;
(3)向他人求助。
4.生開始自主學習,老師也和你們一起學習。
5.指名說說自己的收獲,比比誰知道的最多。重點詞句教師板書。
朝雨;輕塵;客舍;更盡;陽關(古今義比較,“陽關大道”);
6.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每行詩的意思。(前兩句告訴我們送別時的環(huán)境,后兩句作者送別時的情景。師板書:景、情)
四、體會意境,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老師與學生交流學習體會。
老師也學習了這首古詩,邊聽邊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的老朋友元二今天跟我告別從渭城出發(fā),去千里之外的西域當差。恰巧這天公作美,今日清晨下起了綿綿細雨,滋潤了道路兩旁的青青柳樹。平日里,這條人來人往的大道上車水馬龍,塵土飛揚,而現(xiàn)在一場小雨剛停,天氣清朗,仿佛是上天特意為朋友安排的一樣。也不枉我特意趕來為君送行呀。來,再干了這一杯吧,出了陽關,此行一去,不知何日才能再相見,這份情怎能讓人割舍得下呢?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從詩中的哪些字詞中最能看出王維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呢?(“勸君、更盡、無”作者先寫景,再寫情,是借景抒情。師板書。)
3.想象自己與親人朋友分別時的場面,加上你從詩中體會到的情感,再讀這首詩。生自由練讀。
4.指名讀,師生評議。(從情感上去評價)再指名讀。
5.指導:有時為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我們還可以加上動作朗誦這首詩。(生練習)
6.師:請一位同學試著用他的朗誦把我們帶到渭城去。(指名讀背,師為他配樂。)
生評議,再指名背,齊背。
五、拓展賞析。
1.師:同學們還收集到了很多關于朋友相送的古詩,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再好好讀一讀,然后把它工工整整地抄下來,咱們一會來個書法及誦讀比賽,好嗎?(別董大、贈汪倫、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2.請學生上臺展示書法,朗誦古詩。
3.師小結(jié):生活中美麗風景和難忘的心情都可以用詩表達出來。(試著即興創(chuàng)作詩歌)
六、布置作業(yè)。
1.檢測本課生字詞,讀字組詞。
2.今天你想做什么作業(yè)?鼓勵學生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愿望。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