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孔子在今天仍然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教育思想。
2、練習自讀,做好摘錄筆記,標注和記錄問題,展開討論。
3、認識生字及生字組成的詞語,并能正確書寫。
4、理解“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包羅、敬重、選擇、富裕、愚笨、謙虛、謹慎”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并積累。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1、談話: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誰被稱為“至圣先師?(師板書課題)
2、介紹資料。談談你對孔子的了解。師補充。
3、交流《論語》的句子,簡單談談意思。
(二)、抓重點詞句學習課文內容
學習一自然段:
1、文中向我們介紹了孔子的兩個重要思想,是什么?快速瀏覽勾畫重點詞。抽生回報。(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師板書,并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師:這兩個重要思想在飛越兩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這兩個詞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3、請自讀一自然段,用“——”勾出來那句話解釋了“有教無類”的意思。抽生匯報,齊讀這個句子。
總結:向這樣來理解詞語的方法叫做——聯(lián)系上下文。
4、在這句話中有兩對反義詞請找出來讀讀,說說這兩對反義詞的作用是什么?“包羅”換個詞是什么?敬重呢?為什么如此受到人的敬重?
學習二三自然段:
1、自讀二三自然段,說說從中你了解到子夏和孔子分別是怎么樣的人,并說說你的理由。
2、引導學生分角色讀二三自然段。(指導學生讀好問的語氣和孔子耐心解答學生的問的語氣,同時了解“不及”的意思。)
3、二自然段孔子說話的主題是他在表揚每個學生的——所以子夏產(chǎn)生了疑問,而此時孔子又是怎么樣回答的呢?(抽生讀相應的句子,抽學生評價,重在理解詞 “和顏悅色”)
4、孔子說的這段話中心句是哪一句?請用﹦勾出來。齊讀,談談為什么還要不斷學習?他們各自還需要學習什么?
5、子夏點頭稱是的“點頭稱是”是什么意思?“這”指的是什么?這句話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6、老師對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都了若指掌并能準確地之處每個學生的不足,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來進行教學,這種方法叫什么?用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叫什么?(因材施教)請聯(lián)系課文內容說說這個詞的意思。
7、再讀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有教無類概括的是哪個段的內容?而因材施教呢?這個句子將一段和二三段巧妙的聯(lián)系起來,由一段自由過度到二三段,這樣的句子叫什么——過渡句!作用是——承上啟下!
三、總結
1、如果將這篇課文分成三個部分,怎么分?說說理由。
寫文章就是要有條例,結果分明,層次分明才能讓人讀懂哦。
2、總結這節(jié)課你的收獲。(知識上,情感上、思想上、寫作上…)
四、拓展練習。(練兵場)
分析三自然的排比句,和每個排比句中的分句的特點,都是轉折句,然后仿寫段。
目的:學習寫排比句,體會轉折句的用法并能正確運用。
反思
本文的重點就是讓學生了解孔子的兩個重要的教育思想,積累詞句。于是我用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的方法教會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讓比較抽象較難理解的詞語用分散難點的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很容易理解,并且印象深刻。同時滲透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的知識和技巧,逐步引導學生掌握這一技能,形成能力。
“寫”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是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因而重視引導學生在習得語言的同時學會運用語言,將書面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提高自己組織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長此這樣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一定能夠得到最佳的發(fā)展。
不足:
沒有充分了解本班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因為在教學上師生互動的時間較少,師生充分與文本對話的時間不夠,學生不太適應我的這種教學方法,因而很多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回答問題的面不廣,學生聽課的習慣也有待進一步提高,出現(xiàn)很多提問后無法回答的局面。應該加大研究學生的力度。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