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習】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圈出不理解的詞語,運用學過的方法解決。
2、課文一共寫了幾件事?哪幾件事是詳細介紹的?簡要地說說大意。
3、課文是從第一人稱“我”的角度寫的,所以文中較多的地方描寫了“我”的內(nèi)心想法或感受,找到相關的句子,做上記號,讀一讀。
說明:從三年級起,預習在教材中設立了專門的訓練單元,并在之后的教材中逐步提高要求,到四年級第二學期應做到:讀通課文,理解詞句,了解主要內(nèi)容,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和查找資料等方法,試著解決遇到的問題。因此,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已形成了一定的預習能力和預習習慣。在本文的預習要求中,第一題是常規(guī)性預習內(nèi)容,主要是解決字詞障礙(這類常規(guī)性的預習對于已形成習慣的班級不必每次都布置,除非有特殊的要求);第二題是訓練學生運用已有的學習方法了解新課大意,對于語言上的要求,是基于四年級“簡要復述”和“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基礎之上提出的,但在學生預習時,只是作為一種“喚醒”,提示學生努力的方向,課堂上教師應作進一步指導。第三題是根據(jù)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提出的,旨在讓學生有所思考,有所準備。
【教學目標】
1、自主認識本課生字,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遐想”、“禮遇”、“嘉獎”、“自暴自棄”等詞的意思。
2、聯(lián)系發(fā)生在“我”和新班主任之間的事情,揣摩引發(fā)“我”心理變化的原因,體會年輕女教師對學生誠摯的關心和對工作高度的責任心。
3、結合理解“要知道,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會有永遠坐在最后一排的人”的意思,體會課題的含義。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設置理解課題含義的懸念。
1、出示課題:4、坐在最后一排,齊讀。
師:同學們,“坐在最后一排”似乎只涉及到一個小小的座位,然而,預習了課文后,你們一定有新的發(fā)現(xiàn),它對文中的“我”來說意義非凡。
那么,“我”和這個座位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呢?
2、根據(jù)預習時所了解到的信息進行交流。
(引導學生從“為什么會坐在最后一排”和“又為什么離開最后一排”兩方面作交流。)
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重點學習:
⑴了解自卑的原因,板書“自卑”。
⑵從第二小節(jié)中找到體現(xiàn)我倔強、孤僻的事例,相機理解“遐想”
⑶強調(diào)“我”位置變動的原因。板書:第一排當中
3、師生共同小結:通過交流,我們了解到五年級時的這位新班主任改變的不僅僅是“我”的座位(板書:五年級新班主任),在座位的變動中還意味著“我”的變化(板書:),所以課題“坐在最后一排”指的不僅僅是一席小小的座位,它還有著更深的含義。
板書:?(標在課題邊)
二、概括文中介紹的幾件事,了解本文的敘述順序。
師:小女孩的改變是從這位新來的班主任開始的,她在和老師相處的過程中發(fā)生過很多事,作者寫的時候沒有平鋪直敘,而是有詳有略。
1、根據(jù)課前了解到的,先交流詳寫的事。
預設與引導:
學生歸納有難度。
①提示表達要求,重在突出三方面的內(nèi)容:
“我”怎樣(起因)?老師怎么對待(經(jīng)過)?
“我”的感受怎樣(結果)?
②指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介紹第一件事。板書:第一件事
先指名交流,指導后,同桌互說,掌握概括方法。板書:那天
③引導學生運用方法介紹第二件事。板書:一天
幾天后
將數(shù)學課上發(fā)生的事和語文測驗后發(fā)生的事作為兩件事。
①建立起兩件事情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即在數(shù)學課上“發(fā)現(xiàn)近視”,在語文測驗得全班第一時提議“換位子”。板書:第二件事
②引導學生講完整。
2、繼續(xù)交流略寫的幾件事。板書:以后
3、根據(jù)板書小結文章的敘述順序。
三、研讀7-15小節(jié),了解“我”在老師的關心下,改變了自己原來的想法。
1、基于學生對第一件事的概括,從兩個表示轉(zhuǎn)折關系的句子入手,體會“我”的矛盾心理。
師:語文自習課上,正當我拿著筆胡思亂想時,被老師發(fā)現(xiàn)了,讀這兩個句子,從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出示:
從未享受過如此“禮遇”的我禁不住心頭一暖,但還是老老實實地趴在桌上,膽怯地聽著她翻閱練習冊的聲音。
我畏懼地等待著習慣的嚴厲批評,卻驚奇地聽見她輕柔的笑聲。
預設和引導:
從“老老實實”、“膽怯”、“畏懼”、“習慣”這些詞中感受“我”的害怕心理。
①想象“我”在五年級之前發(fā)生此類事后的境遇,了解“我”自卑的更深層原因——由于自己的自暴自棄而經(jīng)常受到老師的批評。
②理解“自暴自棄”。
從“心頭一暖”、“驚奇”這些詞中了解“我”對這位新來班主任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
①相機理解“禮遇”。
②聯(lián)系初見新老師時“我”的“不屑”心理,指導朗讀相關句子,引導學生從三個反問句式和省略號中讀出他內(nèi)心的“憤憤不平”,并從中進一步感受“我”的倔強和孤僻。
指導讀兩個句子,抓住“但”、“卻”,體會她矛盾的心理。板書:矛盾
2、從老師和“我”的對話中,感受老師的嘉獎給我?guī)淼男腋8惺堋?/p>
⑴抽生分角色朗讀9-13小節(jié)中老師和“我”的對話,聯(lián)系上文老師的態(tài)度和對話中的提示語,讀出語氣。相機理解“嘉獎”。板書:幸福
⑵同桌互讀。
3、體會作者在一詳一略的敘述中流露出的幸福感受,和由此帶來的自責心理。
⑴理解性引讀14、15小節(jié):
這天夜里,……
①指導“這天”是指語文自習課上受到老師嘉獎的那天;
②從“全部認認真真的補上”和“通宵未眠”感受這件事給“我”帶來的極大的動力。
以后的日子,……
①“以后”是指在“這天”之后的很長的一段時間。
②從略舉的幾件事中知道在這段時間里,老師關心“我”的事情有很多,經(jīng)常能體會到這種快樂,但由于篇幅有限,所以擇要介紹,然而雖然寫得簡要,卻就在這點點滴滴中“我”有了新的認識。板書:略
⑵出示學生心理活動的句子:我這才發(fā)現(xiàn)……我這樣的學生,其實只配坐最后一排。
①了解“這”的意思。(指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接觸,感受到了老師真心關心“我”的那時起)
②自讀句子,當“我”真正體會到老師的關心后,此時的“我”又有怎樣的心理變化呢?(由快樂轉(zhuǎn)為自責)板書:自責
③如果你就是文中的“我”,請聯(lián)系上文說說你自責些什么?
各自準備,組織交流時,重在指導學生運用上文中交代過的信息,說清楚自責的理由。
如:以前,我總以為大家是因為我丑,我笨,所以不愿意和我一塊兒坐,為此我自暴自棄,即使近視也不愿跟老師提出,情愿呆滯地盯著黑板做一些毫無意義的遐想。至于作業(yè),除了作些適合我胡亂發(fā)揮的題目外,其他的根本懶得做。這樣我的成績只會越來越差,怎么能受到同學們的尊重和老師的寵愛呢!
……
(引導學生在交流中感受到“我”對之前消極想法和表現(xiàn)的幡然醒悟;感受到文章語言間的前后聯(lián)系。)
④指導讀句,讀出自我責備的語氣。板書:只配作最后一排
4、總結7-15小節(jié),梳理“我”的心理變化過程:矛盾-幸福-自責,感受新班主任給我?guī)淼淖兓。板書:改變自己的想?/p>
四、學習16-26小節(jié),了解同學們在老師的教育下,改變了對我的看法。
師:既然“我”已經(jīng)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作者為什么還要具體介紹后面發(fā)生的那件事情呢?
1、自讀16-26小節(jié),找到其中的緣由。
預設與引導:
因為這件事主要介紹老師發(fā)現(xiàn)了“我”眼睛近視,幫“我”換了位置,解決了困難。
引導學生從“眼淚竟大滴大滴落下來”中體會“我”此時的感動。板書:感動
因為當老師提出給“我”換位置的建議時,好幾個同學都站了起來。
強調(diào)在老師的幫助下,同學們看到了“我”的努力,改變了對“我”的看法。板書:改變同學的看法
因為從白老師的話中“我”懂得了“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會有永遠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理解白老師這句話的含義,板書:不會有永遠坐在最后一排的人,指導讀句;從“我的熱淚洶涌而出”感受在“我”知道老師良苦用心后的感激之情。板書:感激
……
2、師生共同總結:白老師的關心,不僅改變了“我”原來的想法,讓“我”有了努力學習的動力,而且還改變了同學對“我”的看法,她們都愿意和“我”調(diào)換位置。板書:關心
3、同桌一起有感情地朗讀16-26小節(jié)。
五、聯(lián)系白老師意味深長的話,理解課題的含義。
1、聯(lián)系課題和白老師的那句意味深長的話,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2、小結:知道本文作者把隱含著文章道理的關鍵詞作為課題,這是確定文章題目的好方法之一,同時,讀者也可以透過課題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主要意思。
3、帶著自己理解讀好課題和白老師的那句意味深長的話。
六、回顧“我”的心路歷程,了解“心理活動”描寫的特點。
1、根據(jù)板書中心理變化的詞出示相關句子,師生配合,整體回顧“我”的心理變化過程及變化原因(師概述原因,生朗讀體現(xiàn)心理變化的句子):
矛盾:從未享受過如此“禮遇”的我禁不住心頭一暖……
我畏懼地等待著習慣的嚴厲批評……
幸福:那半小時是我上學以來第一次感覺快樂和幸福的時刻。
自責:我這才發(fā)現(xiàn),以往的憤憤不平和自暴自棄……
感動:我沒有說話,眼淚竟大滴大滴落下來。
感激:我的熱淚洶涌而出。
小結:通過學習,我們了解到了“我”發(fā)生著一系列心理變化的原因,這一切都源于這位新班主任的關心。
2、對照課前預習要求,說說你認為哪些句子描寫的是“我”的內(nèi)心想法或感受?
學生交流。
3、指導與小結:描寫“我”內(nèi)心想法或感受的內(nèi)容,就是心理活動描寫,這在采用第一人稱寫文章時經(jīng)常會用到;而寫“感動”和“感激”的兩句話,是通過描寫人物的神情表現(xiàn)出來的,這是神情描寫。
4、交流本文中其他描寫“我”心理活動句子,有感情地朗讀。
七、根據(jù)板書,小結學習收獲。
附板書:
4、坐在最后一排
五年級
(自卑)
新班主任(關心)
矛
盾
第一件事
這天
幸
福
改變自己的想法
以后(略)
自
責
只配坐最后一排
一天
感
動
第二件事
改變同學的看法
幾天后
感
激
第一排當中
不會有永遠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課后練習】
積累與鞏固
1、抄寫、默寫以下詞語:
自卑 倔強 孤僻 遐想 短暫 嘉獎
通宵未眠 自暴自棄 躍躍欲試 懵懵懂懂
2、圈出帶點字的正確讀音:
遐(xiā jiǎ)想 模(mú mó)樣
不屑(xiāo xiè)懵懵(měng měn)懂懂
3、結合課文內(nèi)容,將句子寫具體(任選一題)。
⑴在語文自習課上,我受到了老師的嘉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以前同學們都不愿和我一起坐,老師讓我坐在最后一排,我自暴自棄,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感情地朗讀描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并選擇一處,寫下產(chǎn)生這些想法或感受的原因。
5、完成“學習小建議”4。
遷移與運用
讀第5課《尋找幸運花瓣》:在尋找幸運花瓣的過程中“我”的心理有哪些變化,找到相關的句子,讀一讀,把描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抄寫下來。
說明:課后預習分兩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積累與鞏固,主要是積累本課的詞句或語段,鞏固課堂所學的重點內(nèi)容,以了解課堂教學的效果;另一方面是遷移與運用,主要是使本課學得的重點知識和能力,能在新的語言環(huán)境中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訓練。至于新語境的選擇,可以是老師自己設計的,也可以融入到后面的新課預習中,如,了解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初步學習“心理活動描寫”這一知識,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而第5課《尋找幸運花瓣》在選材組材上與本課相似,因此本課的“遷移與運用”練習就和第5課預習內(nèi)容相結合。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