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小的盒子里放著桑葉,幾條蠶寶寶正在努力長大。為了吐絲結(jié)繭,他們一生要經(jīng)歷四次痛苦的蛻變。這是一種怎樣的痛苦啊,幾天的不吃不喝,甚至孤獨地在那里打滾。但痛苦之后,卻是那無窮的驕傲與欣喜。這次,《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的磨課也讓我感受到了這種痛苦與成功。
說來有趣,這次磨課的時間跨度比較長。2007年上半年,是我的第一次嘗試,那時,是上一堂教研組研討課。2008年上半年,為了在實驗學片開課,我覺得這堂課很有意思,于是又“重操舊業(yè)”,開始了五堂課的磨合與提高,真正覺得課是磨出來的,真正覺得只有學生感興趣的,才是有效的道理。
課文的教案,我是四易其稿。第一次,主要用“分解過程,細化動作,進行表演,模仿描寫”的教學手段,學生興趣倒也很濃。但教學以后總覺得缺了什么,自己感覺到在肢解文本,過多的注重講解,并且沒有很好地把動作描寫的特點以及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關(guān)系理清楚。第二次,我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聽取了竹老師在聽課后的建議,讓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chǔ)上,明確動作描寫的三個特性,即準確、有序和交叉,但是由于偏重了這一點,又導致了文本內(nèi)容的偏移,而且要歸納出這三個特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我感覺非常糟糕。我又開始了第三次的備課旅程。這一次,我強化了這個片段首先是閱讀文章,通過文本的學習與多手段的理解,明確動作描寫是為突出了人物的特點,然后運用這種方法,進行小練筆。學生有了前面的學習感悟,練筆也就一氣呵成了,整體感覺學生的學習更有興趣,有效果。第四次的修改則是對小練筆的內(nèi)容的調(diào)換,因為在在作家徐光耀的小說《小兵張嘎》中還有對小嘎子和胖墩兒的第二次摔交的描寫,所以,我想試試讓學生練寫第二次摔交的情景。結(jié)果,效果比較令人滿意。
從這次備課中,我對有效作業(yè)也有了一些思考如果說,第一次小練筆的設(shè)計僅僅是一種練筆的需要的話,那時我還沒有對有效性展開思索,所以內(nèi)容的選擇主要是從學生的生活中去找,選材范圍比較廣泛,學生寫得也不錯。但是由于寫得都不一樣,缺少可比性。后來,我把小練筆換成了對小嘎子和胖墩兒的第二次摔交的描寫,這樣不僅練筆有針對性,有興趣,而且,小嘎子的爭強好勝的性格也被凸顯,所以,我感覺,課堂教學更加一氣呵成,而且練筆更有效。
蛻變是痛苦的,幾個夜晚是不眠的,尤其是去黃鸝小學pk前的一天,我既要參加區(qū)里星級教師的說課,又要參加計算機兩個模塊的考試,回到家后頭昏腦脹,渾身乏力。稍作休息后,馬上又開始準備第二天一早的上課,真是痛苦至極。但是,當痛苦結(jié)束后,我知道電腦考試全部通過,課也入選,此時的滋味也是非常驕傲的。在整個過程中,我非常感謝校長和教研組的其他老師全程陪同我,給我出謀劃策,給我鼓勵。
陳萍寫于2008、5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