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渭城曲》和《別董大》兩首古詩,從內(nèi)容和情感上講都屬于“送別詩”或“贈別詩”。
《渭城曲》原名《送元二使安西》,因被譜成曲子廣為傳唱,又名《陽關曲》。詩的前二句緊緊抓住富有特點和代表性的景物來寫,展現(xiàn)了一幅清新明朗、和諧悅目的畫面。這里非單純的景物描寫,點明送別的時間、地點、景物。楊柳是離別的象征,寓意依依惜別的摯情。后兩句再寫頻頻勸酒,依依離情。離別的依依不舍、深情體貼的叮嚀及殷殷祝愿,化作一句“再干了這一杯吧,出了陽關,可就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雙方的惜別之情在這一瞬間達到了頂點,強烈而深沉。
《別董大》詩的前兩句描繪送別時候的自然景色,純用白描手法。黃云蔽天,綿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點余光。夜幕降臨以后,又刮起了北風,大風呼嘯。伴隨著紛紛掃揚的雪花。一群征雁疾速地從空中掠過,往南方飛去。這兩句所展現(xiàn)的境界闊遠渺茫,是典型的北國雪天風光。此等景象,氣象雄渾,意境悲涼,處處顯示著送別的情調(diào),以及詩人的氣質心胸。日暮天寒,本來就容易引發(fā)人們的愁苦心緒,而眼下,詩人正在送別董大,其執(zhí)手依戀之態(tài),我們是可以想見的。但是,高適沒有沉溺在離別的感傷之中不能自拔。他以理馭情,寫出慷慨激昂的壯偉之音,把臨別贈語說得體貼入微而又堅定不移:“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因為是知音,說話才直率豪爽,不必含蓄委婉;又因其淪落,才化希望為慰藉,并在慰藉之又充滿信心和力量。高適這兩句,不僅緊扣董大為名琴師,天下傳揚的特定身份,而且把人生知己無貧賤,天涯處處有朋友的意思融注其中。
這首詩之所以卓越,之所以能為志士增色,是因為作者“多胸臆語,兼有氣骨”,“以氣質自高”。正是因為詩人內(nèi)心的郁積噴薄而出,所以,他才能把臨別贈言說得如此貼切入微,堅定不移,樸實無華,感人至深!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渭”、“浥”、“君”“曛”四個生字。
2、理解重點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3、學習古詩詞的鑒賞方法,提高審美能力。
4、有感情的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過程與方法:
1. 從景入情,學習鑒賞送別詩,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送別詩的寫法;
2、通過反復誦讀,品味唐詩的語言特色,讀中悟情,理解寫景與表情之間的關系;
3、引導學生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理解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2、通過學習唐詩,了解我國悠久、文明的歷史,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重難點分析:
重點:引導學生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詩中所表達的情感和詩所用的表達技巧;
難點:把握送別詩的特點,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提高古詩鑒賞能力。
詩詞的用詞高度凝練,教師課上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品詞析句,在同學的交流中,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通過學生自己搜集與作者相關的資料,教師適時點撥,更好地理解詩中所表達的情感。在閱讀過程中,強化朗讀,以理解促朗讀,以朗讀促理解,通過反復誦讀,品味唐詩的語言特色,讀中悟情,理解寫景與表情之間的關系,領悟詩中所用的表達技巧。
課前準備:
課件、學生搜集作者相關資料,其他的送別詩。
教學過程與設計說明:
第一課時
一、復習古詩,導入新課。
1、古人由于道路崎嶇難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別動輒多年,再會難期,因而古人更重離別。士大夫們送別,不光是備酒餞行,折柳相送,還常常寫詩送給行者(送別),或留給居者(留別),所以,表達離愁別緒是古代詩歌常見的一種主題。出示課件復習以前學過的送別詩。
2、出示課件導入:學習兩首送別詩《渭城曲》、《別董大》。讓我們一起回到唐朝,再次見證一段深厚的友誼。
3、復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解詩題,知作者。
抓字眼,明詩意。
多誦讀,悟詩情。
學古詩,知詩人。
二、朗誦詩歌,整體感知。
(一)解詩題,知作者。
1、從課題入手學習古詩,出示課件:
解題:《渭城曲》原名《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字眼,點明地點):秦時咸陽城,漢改渭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介紹作者,王維701-761),字摩潔,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通音樂,工書畫。唐代著名詩人及他的詩作成就。
2、默讀古詩,注意讀準詩中的生字,把詩讀通讀順。出示課件
3、教師范讀,出示朗讀節(jié)奏課件
(二)抓字眼,明詩意。
1、自學:學生借助工具書理解古詩的字面意思,在旁邊做批注,寫下解釋或感受。
2、小組合作:在學習和交流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記號。
3、集體交流重點詞語的理解,教師點評。
·渭城朝雨浥輕塵,出示課件
朝(字眼,點明時間):早上(同朝辭白帝彩云間)
浥:濕潤(注意字型)
輕塵:塵埃(注意“塵”字的“小”沒有勾)
解釋:渭城早上的雨濕潤了道路上的塵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出示課件
客舍:旅店。
柳色:柳象征離別。
新:煥然一新。
解釋:旅店外的綠柳被雨水沖洗得煥然一新。
師小節(jié):這一句詩都是描寫作者當時所看到的景物。
·勸君更盡一杯酒,出示課件
勸:請。
君:對人的尊稱,表示“你”的意思。
更盡:再飲完。
解釋:請你再喝完一杯酒。
師:從這句詩中,你看見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維和元二喝了好幾杯酒卻還沒離開,看出他們依依不舍)
·西出陽關無故人。出示課件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釋:等你西行出了陽關就再也沒有一個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三)多誦讀,悟詩情。
教師引導學生把握整體內(nèi)容。
1、從詩中,你看見了什么?
渭城的柳色——?
渭城的空氣——?
渭城的客舍——?
渭城的朋友——?
2、從詩中,感受到什么?
前兩句展現(xiàn)了一幅清新明麗的自然風景圖,后兩句抒發(fā)了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感情。
(四)學古詩,知詩人。
1、詩人王維介紹:其中最能代表其創(chuàng)作特色的是描繪山水田園等自然風景及歌詠隱居生活的詩篇。王維描繪自然風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詩壇獨樹一幟,成為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fā)展了謝靈運開創(chuàng)的寫作山水詩的傳統(tǒng),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園詩的成就達到了一個高峰,因而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與孟浩然并稱,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
2、學生介紹自己所了解王維的古詩
三、反復誦讀,感情升華。
1、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輪流朗誦詩歌。
2、教師:同學們,在生活中,有相聚,也有分別。在分別之時,你會對你的朋友、親人說些什么呢?可以用上學過的詩句,最好是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句。給大家1分鐘時間思考,然后互相說一說,再寫下來。
第二課時
一、回顧復習,導入新課。
1、學生背誦《渭城曲》,復習該詩的主要內(nèi)容以及表達的思想感情。
2、“相見時難別亦難”,有人說離別是詩,有人說離別是歌,是畫,有人說離別是淚水。我們讀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我們讀過“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今天我們在學一首送別的古詩《別董大》,看看和我們上節(jié)課學習的《渭城曲》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
二、反復誦讀,整體把握。
(一)抓字眼,明詩意。
1、出示課件自讀古詩,把詩讀通讀順。
2、檢查自讀情況,出示課件教師范讀
3、簡評,“曛”這個生字,指出形聲字!瓣帧笔侨章鋾r的余光,曛黃,黃昏的意思。
第一句寫了什么?途中描寫了怎樣的景象?(天、雁、雪)
(黃云:當時他們分別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黃沙飛揚,以至于云都成了黃色的了;出示課件與“曛”聯(lián)系起來即曛黃,指夕陽西下時天色昏黃!扒Ю铩笔遣皇蔷褪且磺Ю?聯(lián)系學過的詩句理解是虛指,很多,滿天。)
4、出示課件說說這幾幅圖中,哪一幅圖和詩里所描寫的景象一樣,并說說理由。
同學們修改課文插圖,理解詩意。
5、如果你來到這樣的情景中送別你的好友,你會不由得產(chǎn)生怎樣的情感呢?再讀第1、2句,走進景中,和詩人一起回到那個送別的黃昏,用心去感受。
6、作者與好友的心情都是憂愁、痛苦、壓抑、傷感的,此刻應是揮淚告別,應是借酒消愁。然而,高適寫下后面的詩句,是帶著這樣悲情嗎?
7、出示課件:集體交流重點詞語的理解,教師點評。(怎么理解“知己”的意思?古人常用到這個“君”,與你是有區(qū)別的,這里指誰?董大。)
說說高適所說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出示課件作者是怎樣豪情滿懷的鼓勵友人。為什么讓董大“莫愁”
(三)學古詩,知詩人。
教師出示課件進行作者介紹和寫作背景介紹。
高適,唐代詩人。字達夫。滄州(今河北省景縣)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帶)。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并稱“高岑”。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fā)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少孤貧,愛交游,有游俠之風,并以建功立業(yè)自期。早年曾游歷長安,后到過薊門、盧龍一帶,尋求進身之路,都沒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與李白、杜甫結交。
《別董大》是高適漫游時寫的送別詩,作者送別的朋友董大名叫董庭蘭。據(jù)說董庭蘭善古琴。當時盛行胡樂,他受到冷落,憤而離開京城,高適為他送行,留下了這首詩出示課件。你也能帶著這樣的情感來安慰一下董大么?
如果你是董大,聽到朋友的勸勉會怎么想?
(四)多誦讀,悟詩情。
1、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的大概意思。
2、教師出示課件,總結詩歌的譯文。
滿天陰沉沉的云,太陽也變得暗暗得;
北風呼呼地吹,大雁在紛飛的雪花里朝南飛去。
你不要擔心新去的地方?jīng)]有朋友,
世上有誰不知道你、不敬重你呢!
3、詩人以自己的豪情抹去了朋友的愁情,F(xiàn)在我們再看這別時的路,透過這個白日曛和長嘯的北風,紛紛的大雪,你看到的是怎樣的前路?你覺得應該怎樣讀整首詩。(全班練讀)
教師點撥朗讀技巧,再請學生朗誦詩歌。
三、比較學習,朗讀提升。
1、教師:現(xiàn)在分別讀一讀已經(jīng)學習過的這兩首送別詩,比較一下它們的異同。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出示課件
(1)這兩首詩前兩句都寫了分別時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2)這兩首詩后兩句抒發(fā)了詩人對朋友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3)這兩首詩的整體風格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2、教師總結:這兩首詩都采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但是《渭城曲》用一個清新明麗的景色表達朋友間依依惜別、難舍難分的濃濃情意,《別董大》卻用反襯的手法,一掃愁苦低沉的景致,鮮明地釋放出積極向上的重重豪情;一個清新深情,一個慷慨豪放。
四、小練筆
高適的這首別董大寫得很感人,請大家把他改寫成一個小故事。
更多本課教學資料 返回冀教版五年級上冊 古詩二首 報錯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