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震(?一公元124年),字伯起,東漢弘農華陰(今屬陜西)人,家道衰微,寓居今河南省靈寶市境內。他勤奮好學,“明經博覽,無不窮究”,是當時的大儒學家。他長期客居河南湖城縣,任教二十多年,人們都尊稱他為“關西夫子楊伯起”。州郡里多次請他去做官,他都拒絕了,只在家里教書。有一天,有只冠雀(鸛雀)含了三條魚,飛到他的講壇上。他的學生把魚拿起來說:“老師,這是蛇一樣的魚,聽說它的顏色是象征官服顏色的,三條的數目,是表示三公的職位,老師以后一定會高升發(fā)達!”楊震聽了,更加發(fā)奮用功。五十歲才接受大將軍鄧駕的推薦進入官場,歷任荊州刺史,東萊(今山東掖縣境)太守,后又任涿郡(今河北涿郡縣境)太守。元初四年(公元110年)到朝中任太仆、太常。永寧元年(公元120年)做司徒。
楊震公正廉潔,不謀私利。他任荊州刺史時發(fā)現王密才華出眾,便向朝廷舉薦王密為昌邑縣令。后來他調任東萊大守,途經王密任縣令的昌邑(今山東金鄉(xiāng)縣境)時,王密親赴郊外迎接恩師。晚上,王密前去拜會楊震,倆人聊得非常高興,不知不覺已是深夜。王密準備起身告辭,突然他從懷中捧出黃金,放在桌上,說道:“恩師難得光臨,我準備了一點小禮,以報栽培之恩!睏钫鹫f:“以前正因為我了解你的真才實學,所以才舉你為孝廉,希望你做一個廉潔奉公的好官?赡氵@樣做,豈不是違背我的初衷和對你的厚望。你對我最好的回報是為國效力,而不是送給我個人什么東西!笨墒峭趺苓堅持說:“三更半夜,不會有人知道的,請收下吧!”楊震立刻變得非常嚴肅,聲色俱厲地說:“你這是什么話,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你怎么可以說,沒有人知道呢?沒有別人在,難道你我的良心就不在了嗎?”王密頓時滿臉通紅,趕緊像賊一樣溜走了,消失在沉沉的夜幕中。楊震的子孫為緬懷其清正德操,取堂名為“四知堂”。
楊震做官清正廉明,從來不肯私下接見任何人,就是家里的人,也不準他們過問他的公事。他除了應得的薪餉之外,一絲一毫都歸入公家。他常常教育家人要節(jié)省家用,出門的時候,也叫他們步行,不準乘坐公家給他準備的車子。有人見他這樣清廉,做了大官,家里還是那樣的清苦,就勸他添置產業(yè)。他卻說:“讓后世的人稱我的子孫為‘清白官吏的子孫’,拿這個當作遺產,不是很豐厚嗎?”由此,“清白傳家”的美譽傳誦至今。
漢安帝元初四年丁巳(117年),楊震被征入為太仆,遷太常。當時博士選舉風氣不正,所選博士名不符實。楊震極力煞住這股歪風,他薦舉的明經名士陳留、楊倫等,都是才能和品格都過得硬的人。安帝延光二年癸亥(123年),楊震升為太尉。安帝的舅父耿寶向楊震推薦中常侍李閏的哥哥,希望得到提拔。楊震不同意,耿寶又親自找到楊震說“國家很倚重李常侍的才能,準備讓您提拔他的哥哥,我只是向您傳達皇上的意思罷了!”楊震說:“假如朝廷想要我們太尉三府征召人才,就一定會有皇上批示的尚書命令。我是為國家挑選人才,看重的是才德,而不是情面!彼麍詻Q不同意,耿寶只好失望而歸;屎蟮母绺缤扑]親信給楊震,楊震也不接受。
然而,像這樣正直清廉、不徇私情的官吏,在朝廷內外不僅是吃不開的,而且必然遭讒受謗,不獲善終。楊震更是如此。臨死前,他說:“死是不可免的。我蒙受皇恩身居高位,痛恨奸臣狡猾而不能誅滅,還有什么面目見天下呢?我死了以后,只要用雜木作棺材,用布單蓋住身體就可以了,不要搭設靈堂,更不要建造祭祠!
楊震死后一年多,漢順帝即位(126年),奸臣樊豐、周廣等被殺,楊震門生虞放、陳翼往京城為楊震翻案。朝廷都稱頌楊震是忠臣。順帝才下詔封楊震的兩個兒子為郎,贈錢百萬,用很高的禮節(jié)將楊震改葬于華陰潼亭。下葬的時候,一群大鳥集結在他的墓前,俯仰悲鳴,淚下沾地。葬禮完畢才飛去?な貙⑦@種神奇景象匯報給順帝,加上當時連續(xù)發(fā)生災異。順帝覺得這一定是上天顯靈,告訴大家楊震是被誣陷而死的。于是下詔說:“已故太尉楊震,正直為懷,輔佐時政,而小人顛倒黑白,陷害忠良,上天發(fā)威,屢降災害,求神問卜,都說是楊震枉死的緣故!庇谑桥扇嗽跅钫鸬哪骨傲⒘艘蛔鸶吒叩氖B像,徹底為楊震平反昭雪。
楊震高尚的行為表現在:他為官,嚴于律己,不貪不占,他在沒有第三者知道的情況下,堅決拒收重金,其品德之高尚,堪稱楷模。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