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教材:
《乞巧》是人教社課標版第六冊第八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組教材圍繞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這一主題來編排的。《乞巧》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古詩。農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jié)”“少女節(jié)”。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
二、關于理念:
借助古詩這一教學素材,通過“讀、寫、議、想、說”等靈活多變且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并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fā)情趣,拓展思維,從而突現學生地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探求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想。而古詩教學中把學生帶入古詩境界,有滋有味地朗讀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尊重學生的獨特感悟,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yǎng)。
三、關于學習目標:
1、學會“乞、巧、霄、渡”四個生字。
2、有感情地誦讀并背誦這首古詩,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
3、講講民間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了解有關乞巧節(jié)的民風民俗。
四、關于古詩《乞巧》的讀:
培根說過:“讀詩使人靈秀!蹦鞘且驗樵娭杏幸饩,“詩歌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闭驗樵娙绻那,易唱動聽。另外新課程標準指出:“第二學段(三四年級)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背誦優(yōu)秀詩文50篇段!币虼嗽诮虒W中,我對讀的設計有范讀,吟誦,個別讀,齊讀,小組讀,引讀,邊讀邊議,邊讀邊評。有的地方為了突出詩情詩境,強化讀,采用“一讀、再讀、三讀”,讓詩情在學生心中產生共鳴,從而受到感染,激發(fā)濃厚的情趣,體味詩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這樣學生才會不滿足于當一個聽眾,更會自主的去讀,也會讀得更動聽,讀得更動情,讀得更感人。
五、關于《乞巧》詩意:
對于《乞巧》詩意理解的教學,我也考慮了很多。
1、課前預習時,要求學生尋找一些詩作的賞析資料和相關文章,聽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講一些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我也發(fā)了一些資料:《牛郎織女的故事》和乞巧節(jié)的習俗、古詩和相關資源的網站和書籍名稱,為學生理解詩意作了較多的鋪墊。
2、課中,在初讀詩歌的基礎上理解“今宵”和“碧霄”,借助課后資料袋和注釋小組合作,互相討論,理解詩意,這樣學生對古詩意思就有了個大體的理解。
3、品讀鑒賞過程由淺入深,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看看學生自己能讀懂什么。在學生說的基礎上教師逐句理解,相機引導,知道徹底讀懂。
4、新課程標準指出:“第二學段(三四年級)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背誦優(yōu)秀詩文50篇段!苯虆⑸弦蔡岬竭@首詩的教學要“引導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借助注釋,自己試著理解詩歌的意思,教師不必串講詩句!痹谶@首詩的教學我還采取讀中想、讀中畫、讀中品的辦法來理解詩意。如“假如渡過河橋的織女的兩個孩子想請你把人間姑娘們乞巧的情景畫一幅畫送給他們,你會畫上一些什么呢?”畫什么實際就是讀詩意理解的再現,回頭再與讀結合起來,從而降低詩意理解的難度。
六、關于《乞巧》教法:
在教學設計前的設計理念里,我明確地寫出了這首詩的教學采用的是創(chuàng)設情境、互動教學的方式,也就是意境互動教學策略,這是我選擇古詩教學參加這次教學比武的一個嘗試。意境互動簡單的說就是在教學中,教師把握古詩的意境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充分感悟到詩文的意境,并且讓學生運用多種表達的方式和詩文互動,從而更深刻的理解詩文。
1、借畫面互動!镀蚯伞愤@首詩有兩幅大的畫面:一是天上。碧霄只是背景,而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才是主畫面,這在教材的底圖很清晰;二是人間乞巧的場面。我讓學生根據詩句想象畫面,配樂再現畫面,讓詩句和詩意化為可以視覺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圖片。
2、借音律互動。音樂是開啟人們感情閘門的鑰匙。在教學中讓音樂成為拉近時空、拉近學生與文本距離是我的初衷。在朗讀在背誦在想象的時候,我選用的是經典名曲《陽關三疊》。家家乞巧宏大的場面,因為場面大而熱烈,因為場面大而深沉,更何況是在夜晚,因而一段寧靜致遠、深沉空曠的絲竹之曲,怎能不激發(fā)起學生無邊的遐想呢?
3、借吟誦互動。“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币髡b是古詩教學很多老師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我教學時由學生背詩入課,教師吟詩入題。課中吟中誦,誦中說,說中解詩意、品詩味、入詩境。
4、借想象互動。豐富的想象是這首詩明顯的寫法特點。教學中,我讓學生想象牛郎織女鵲橋會的畫面,想象人間乞巧的場面,最后請學生大膽地與織女對話,啟發(fā)學生吟詩明志,用說來體會詩人的志趣,體驗乞巧的民俗,學生自己借詩詠志,借想象抒情懷。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