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群臣莫對。江一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吾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⒉恢F畏已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而專屬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棗猶百獸之畏虎也。”
【注釋】
荊宣王:就是楚國的國君楚宣王。他是楚肅王的兒子,名字叫良夫。
北方:指我國當是中原一帶的各個諸侯小國家。
昭奚恤:人名,楚國當時著名的將領。
江一:人名,魏國人,很有智謀,當時在楚國做事。
長:音掌,長官,首領的意思。
然:就是這個樣子,(回答)“對”的意思。
【點評】
這個故事主要的意義不在于表現(xiàn)狐貍的聰明,而在于揭露它的狡猾,指出:有的壞人為了欺負好人和干壞事,總要找到一種勢力作為靠山,打著一塊招牌,掩護自己,嚇唬別人。善良的人們,要學會識破這種騙術(shù)。
更多本課教學資料 返回人教課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 寓言兩則 報錯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