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是形聲字。橋字的“形”應該是木質結構,架在河上的連接兩岸可供人們通行的建筑物。但歷史發(fā)展到今天,橋的含義已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它不僅架在河上,還架在在陸地之上和峽谷之間。建橋的材料不僅有木質的,還有石材、鋼筋混凝土等等。我國的橋梁開始于佑時,已有可考。古文獻記載較早的橋應該是《史記·秦本記》昭襄五十年的蒲州橋。敘述中有“初作河橋”的文字記載。說的就是:在山西蒲州(今風陵渡)黃河上架設了大浮橋。這應該是歷史上跨躍黃河的第一座橋。
有3000多年燦爛歷史的古城北京,地處漠北與中原大地的交界線上,歷史上曾幾度為華夏大地的軍事、政治、文化中心,自遼、金,經(jīng)元、明、清至今,一直是都城所在地,其地理位置特殊而險要,背倚茫茫大山,東南面臨滔滔大海,山海之間一馬平川,從軍事意義上講,是一個進可攻、退能守的戰(zhàn)略要地。在數(shù)千年與大自然搏擊的實踐中,創(chuàng)造了征服大自然的成功經(jīng)驗,使放蕩不羈的無定河乖乖地在大橋下緩緩流淌;億萬年留下的古河道變成水清、草綠、亭秀、橋俊的人間仙境;讓門前的細水又回到地下,歸順到它們應該去的地方;陸路交通網(wǎng)絡化、立體化;航運、海運、地上運輸神話般的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