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國考察,有一件事至今令我感觸至深。
在洛杉磯,有一天我應邀去親戚(華裔)家作客。親戚是位眼科醫(yī)師,薪水不菲,一套臨大海處山巔約200平方米的別墅是其花80多萬美元購置的,進得別墅,參觀大大小小的房間以后,我突然詫異萬分:偌大的別墅怎么就不見一間像樣的書室呢?事后,我才了解到美國人與中國人有著不同的讀書態(tài)度,美國人總是把讀書視為“生活的一部分”。美國人讀書總是在吃飯的桌子上邊,書籍則放在車房壁上的架子上邊,梁厚甫先生曾經(jīng)說過:“美國人沒有書房,然而卻能隨時隨地讀書。美國人讀書不必找寧靜的環(huán)境。在鬧市中,經(jīng)常有一塊小草地,草地上有一兩張椅子,上面坐著的就是讀書人。”說得極是,在美國考察期間,筆者心中自是留下了同樣的烙印。
自然,與中國人講究獨設書室,專心于在書室讀書相比,美國人的讀書態(tài)度似乎更務實,更灑脫。筆者無意于說月亮是美國的圓,但無論如何,就其把讀書當作“生活的一部分”,當作一種自然的習慣這一點來說,對我們不無啟迪。
毋須諱言,在中國特別是在一些城市,大部分家庭都是有書室的,然而,裝飾意味更為濃重。報章曾經(jīng)披露,一些新人將書室裝潢得富麗豪華,并買回精裝的書籍,可書室終究很少被光顧,這書籍亦很少被翻閱,此等行徑與將傾城之貌的美眉摟在懷里招搖過市又有多少區(qū)別呢?
將讀書當作“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就能為自己贏得讀書的時間,創(chuàng)造讀書的機會。時下,有人老是喊忙,忙似乎成了一些人不讀書的托辭。然而,當讀書融入到每個人生活中去的時候,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關懷與需要的時候,猶若“一日三餐”那般天經(jīng)地義、無可更改一樣,那么我們不是隨時隨地都可以讀書了嗎?誰愿意省下一頓精美的精神快餐呢?
如果說,中國人傳統(tǒng)的讀書觀念、讀書態(tài)度,有一定的神秘感,有較強的功利色彩的話,那么在讀書成為生活中不可剝離的一部分以后,讀書人將掙脫功利的羈絆,讓讀書成為快樂生活的一部分。“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在沒有壓抑的境遇里,讀書人覺得每一本書都有一個無底洞,書讀多了便覺得書中處處有洞,洞中有洞,洞連著洞,彎彎曲曲,深邃無比。于是,在深深的渴望和焦慮中,那躍躍欲探的沖動,那隨著蜿蜒的溪流尋找桃源夢境、發(fā)現(xiàn)“宛在水中央”的“伊人”的豁然開朗的意韻,終究釀就讀書人一份無拘無束的讀書快意;而所謂的增知長識都只是在似春風潤物,如春蠶食葉般的快樂閱讀中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自然結果。
前不久,筆者從《中國剪報》(1月7日)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愛慕虛榮的女子,在20年前大學生很吃香的年頭,如愿嫁了一個文科的大學生。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眼看別人的夫婿紛紛成了大款或是大官,而自己的夫婿依舊只是一介書生,漸漸心生怨恨,說那些破書有什么用。后來揚言要燒掉那些書,夫婿聞之,嚴厲警告她說:“你若燒我的書,就等于殺害我的生命!”結果有一天,這女子真的燒了夫婿的書。書生憤曰:“我對她說過燒書就等于殺我,而她竟真的燒書,那我們之間還有什么感情可言?”最后,那位書生郁郁寡歡,不久后病逝?戳诉@則故事,在譴責這愚蠢無知的女子的同時,也深為這位愛書郎的凄美結局惋惜。是啊,在這位書生心里,書籍早已成為其生命的一部分、“生活的一部分”,妻子燒書等于剝奪其生活的權利,等于戕殺其生命。雖說,這位書生的最后結局似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然而其對書的這片深情厚誼,對讀書的這種執(zhí)著投入,不是很讓后人敬重的么?
讓讀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其實是一種積累、一種覺悟,一旦沾染庸俗的市儈氣,便風光不再。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