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銜遠(yuǎn)山,吞長江】
這個對偶句由兩個動賓語組成。動詞“銜”、“吞”相對;形容詞“遠(yuǎn)”、“長”相對;名詞“山”、“江”相對,對仗極工。六字寫洞庭湖,是粗線條的大寫,極壯闊,極見氣勢。從修辭上看,既是對偶,又是擬人。試想:湖中之山那么遠(yuǎn)大,卻像把一片餅干銜在嘴里一樣;萬里長江卻可以把它一口吞下,形象多么生動,氣勢多么磅礴。六字描繪“橫無際涯”的洞庭,堪稱絕唱。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這兩個對偶句,均由兩個主謂短語組成。第一句“北”和“南”是表示方位的名詞相對!巴ā,通向;“極”,到達(dá),動詞相對。“巫峽”、“瀟湘”,名詞相對。第二句“日星”、“山岳”是并列關(guān)系的名詞短語,兩者均為主語。謂語“隱曜”、“潛形”是兩個動賓短語。兩個句子不論從詞組看,還是從每個字看,都是相對甚工的。
從意義上,第一句寫岳陽樓的地理環(huán)境,交通四通八達(dá),故“遷客騷人,多會于此”,為下文寫雨、睛兩段作鋪墊。第二句極寫雨中迷蒙的日、星、山、岳,渲染蕭索悲涼的氣氛。
【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
這個對偶句,上下句均為兩個動賓式組成的并列短語,對仗甚工。寫“遷客騷人”面對“滿目蕭然”的陰雨,“連月不開”的洞庭景色所產(chǎn)生的“感極而悲”的心情,極深沉,極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這個對偶句也是兩個主謂短語!吧锄t”、“錦鱗”,名詞相對。錦鱗,代魚,以局部代全體,用的是借代的修辭格。“翔集”、“游泳”,動詞相對。這句寫洞庭景物的優(yōu)美,可與毛澤東《沁園春》名句“鷹擊長空,魚翔淺底”并讀。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這兩個對偶句極寫洞庭月夜的壯觀、優(yōu)美,用以襯托登岳陽樓“心曠神怡”、“其喜洋洋”的心情。兩句均由兩個主謂短語組成。“長煙”、“皓月”是偏正式的合成語,用作主語。謂語“一空”、“千里”,論對仗,從字面看是很工整的。擔(dān)從詞義分析,則“一空”──完全消失,是偏正短語,而“千里”則為數(shù)量短語,這種對仗屬寬對。
第二句,論對仗是極為工穩(wěn)的!案」狻、“靜影”作主語,兩詞均為偏正式合成詞!败S金”、“沉璧”均為動賓短語作為謂語。用“躍金”來描摹有風(fēng)時湖面上浮動的月光,用“沉璧”來描繪無風(fēng)時倒映在湖中的月影,不僅詞藻華麗,比喻形象,且意境也極為優(yōu)美。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駢句的特點(diǎn):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如“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其余則按意義劃分節(jié)奏,如“銜/遠(yuǎn)山,吞/長江”,“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
【居廟堂之高則憂……則憂其君】
互文是文言文中一種獨(dú)特的語言現(xiàn)象。這種甲中有乙、乙中有甲式的互文包含著豐富的內(nèi)涵。例如: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睉(yīng)理解為“無論是否在朝為官,都憂君(君即國也)憂民”,而不能片面理解為“在朝則憂民,在野則憂君!
【虎嘯猿啼】
“薄暮冥冥,虎嘯猿啼”一句,有關(guān)參考資料一般譯作:傍晚,天色昏暗了,老虎在大聲吼叫,猿猴在哀婉鳴啼。我覺得這樣譯似乎有點(diǎn)不太確切。
首先,岳陽樓當(dāng)時所處的位置大概是這樣的:一面瀕臨“浩浩湯湯,橫無際涯”的洞庭湖;一面緊靠著“百廢具興”,游客畢集的巴陵郡城。如此,可以斷定:以洞庭湖面積之寬廣及岳陽樓與湖對岸山岳距離之遙遠(yuǎn),即使那遠(yuǎn)山的老虎、猿猴的嗓門再大,也是不可能傳入“遷客騷人”的耳鼓的,更何況正是“陰風(fēng)怒號,濁浪排空”的時候!當(dāng)然“虎嘯猿啼”,也不可能來自巴陵郡城內(nèi)。我認(rèn)為, 文章并不是在寫真實(shí)的“虎嘯猿啼”,而是借虎嘯猿啼的聲音來打比方:
到傍晚,洞庭湖上一片昏暗,只聽到那洶涌澎湃的浪濤聲。那聲音時而象老虎在狂吼,駭人聽聞;時而象猿猴在哀鳴,催人淚下。
作者這樣比喻的用意是為了更形象地描繪洞庭湖上當(dāng)時那種“滿目蕭然”的景象,更生動地說明“遷客騷人”當(dāng)時那種“感極而悲”的起因。
陳光偉《文言文教材疑難詞句試譯·〈岳陽樓記〉》(語文學(xué)習(xí))》1981年第6期)
【一碧萬頃】
課本注釋……似乎把“碧”看作了名詞,“一”是數(shù)詞作定語,“一碧萬頃”則成了主謂結(jié)構(gòu)。有關(guān)的一些輔導(dǎo)材料大都同此。實(shí)際上這里的“碧”是形容詞活用作動詞,“一”是修飾它的副詞,“萬頃”貌似“碧”的賓語而實(shí)為補(bǔ)語,就象“一瀉萬里”、“一落千丈”等成語的結(jié)構(gòu)一樣,“一”有“一旦”、“一下子”的意思!耙槐倘f頃”的應(yīng)理解為:一綠就是萬頃,全句可譯為:上面的天光、下面的湖色相輝映,一綠就是遼闊的一片。即便我們把“碧”字理解為形容詞作謂語,那么“萬頃”與它的關(guān)系也只能是形補(bǔ)結(jié)構(gòu),而“一”也仍然是修飾性的副詞而不是數(shù)詞,因而也不該譯作“一片碧綠”。
【岸芷汀蘭】
此系互文見義。這種表達(dá)方法在古書中常見,萬其是文學(xué)性較強(qiáng)的作品,常有意借以增強(qiáng)語意的含蓄精煉,擴(kuò)大詞句的容量。即如此例,意指岸邊有芷蘭,渚上也有芷也有蘭,都長得郁郁青青。若把“芷”專屬岸,“蘭”限于“汀”,文章就死板了,同時也不合乎自然界的情況。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廉頗藺相如列傳》有“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后”都是具有形容詞作用的時間詞作為意動詞,即“以國家之急為先而以私仇為后”。本句“先天下之憂”可以解釋為“把天下人的憂愁放在前面”,“先”是意動詞,有“以……為”或“把……當(dāng)作”的意思。但是,“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后”卻不能按例作解,“把天下人的快樂放在后面”,意思卻好相反,不是憂國憂民的高風(fēng)格了。因此,這里的“先”、“后”只能看成有形容詞作用的時間詞,它后面可以加上介詞“于”,“先于天下之憂”是形補(bǔ)詞組!跋忍煜轮畱n”是后一個“憂”的情態(tài)狀語,中間用“而”字隔開!跋忍煜轮畱n而憂”譯成現(xiàn)代漢語是“在天下人的憂愁的前面而憂愁”。按說,“后天下之樂而樂”譯成現(xiàn)代漢語是“在天下人的快樂的后面而快樂”!跋取焙汀昂蟆弊置嫔匣ハ鄬ΨQ,意義上互相補(bǔ)充。還可以把“而”字處理得靈活些,講求適當(dāng)?shù)囊庾g,這句竟可以說成:“在天下人憂愁的前面就憂愁,在天下人快樂的后面才快樂。”前一個“而”字譯成“就”,以表其憂愁之“早”;后一個“而”字譯成“才”,以顯其快樂之“遲”。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