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比手法,突出中心;采取對比的方式,闡明道理。
如文中將同舍生的奢華穿戴和自己的粗袍破衣作對比,將今日太學生的優(yōu)越學習條件和自己艱苦的學習生活作對比,說明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是因為用心不專,不知勤苦求學的道理。
2、典型事例,表達中心;文章的敘事善于選取典型化的事例來進行描繪。
3、語言簡潔,記敘為主;寫法上記敘、描寫、議論自然結合:
本文以記敘為主,筆法簡潔。有些地方適當?shù)丶右凿秩竞兔枥L,使文章增添了文采,顯得更加具體生動。比如,寫到趨百里之外向碩師名人求教的情景,寫了周圍的環(huán)境:“門人弟子填其室”;寫了“先達”的表現(xiàn):“未嘗稍降辭色”、“遇其叱咄”、“俟其欣悅”,對“先達”的莊重、嚴肅的態(tài)度寫得很有聲色;寫了自己求教時的謙虛、恭謹:“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
又如寫奔走途中的艱難,寥寥數(shù)語,情態(tài)畢現(xiàn)。寫同舍諸生的服飾華貴,采取了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寫了穿的衣服,戴的帽子,掛的玉環(huán),腰間的佩刀和容臭,這種華貴的服飾,使同舍諸生“燁然若神人”。這樣就更襯托出作者“缊袍敝衣”的樸素。
敘述和描繪的同時還適當穿插議論,突出了文章的思想。在對比自己同那些被綺繡、沃甘肥的同舍生之后,點出了甘于敝衣、粗糲的原因:“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边@里的“足樂者”就是進德修業(yè)。這簡要的議論表現(xiàn)了人物的志趣。文章講述了今之太學生的優(yōu)越學習條件后,進而推論出:“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這就是通過今昔對比所揭示出的道理。
4、全文語言簡潔樸實,感情深沉殷切:
如作者敘述往昔艱難,雖字字辛酸,但并不嗟嘆貧窮,飽含“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之意;追憶讀書之樂,又顯欣慰之情,全篇文詞淡,情感濃,含義深,極具說服力。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