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憶江南”:
又名“望江南”,其它名稱還有:“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樓”、“夢江南”、“望江梅”等。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段安節(jié)《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zhèn)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后改此名!弊蕴拼拙右鬃鳌稇浗稀啡祝菊{(diào)遂改名為“憶江南”。
《金奩集》入“南呂宮”。單調(diào)二十七字,三平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襯字者。宋人多用雙調(diào)。
格律:
○⊙●
⊙●●○△
⊙●⊙○○●●
⊙○⊙●●○△
⊙●●○△
(○平●仄⊙平可改仄△平韻腳▲仄韻腳)
2、“漁家傲”:
“漁家傲”不見于唐、五代人詞,至北宋晏殊、歐陽修則填此調(diào)獨多。《詞譜》卷十四云:“此調(diào)始自晏殊,因詞有“神仙一曲漁家傲”句,取以為名!
《樂府紀聞》:“張志和自稱煙波釣徒,愿為浮家泛宅,往來苕霅間,作﹝漁歌子﹞!卑磸堉竞退鳌拔魅角鞍橈w”一詞,亦名﹝漁父詞﹞,其調(diào)之曲拍,不傳于后世。而唐宋詞人,又多有﹝漁家樂﹞之作,其為描寫漁人生活之詞則同。至范希文乃有本調(diào)之創(chuàng),題義蓋與﹝漁家樂﹞無二致也!稏|軒筆錄》云:“范文正守邊日,作﹝漁家傲﹞樂歌數(shù)曲,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頗述邊鎮(zhèn)之勞苦。歐陽公嘗呼為‘窮塞王’之詞。及王尚書素出守平?jīng)。文忠亦作﹝漁家傲﹞一首以送之!笔谴苏{(diào)之創(chuàng)自希文,已可證明;惟所詠則漸涉于泛耳。
作法:本調(diào)六十二字;前后闋相同,完全惟七言仄韻詩兩絕合為一。其所不同者僅有第三句協(xié)韻,以及下添一個三字句而已,但此三字句亦須協(xié)韻。﹝惜香詞﹞后段三字句不協(xié)韻,實系錯誤。七言句第一三字平仄雖可通融,故如楊慎詞,于后半第三句作仄平平仄平平仄,則非初學者所宜法矣。
格律:
●●⊙○○●▲
⊙○⊙●○○▲
⊙●⊙○○●▲
○⊙▲
⊙○⊙●○○▲
●●⊙○○●▲
⊙○⊙●○○▲
⊙●⊙○○●▲
○⊙▲
⊙○⊙●○○▲
(○平●仄△平韻▲仄韻)
3、“江城子”:
“江城子”,唐詞單調(diào),始見《花間集》韋莊詞,單調(diào)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韻;蛑^調(diào)因歐陽炯詞中有“如(襯字)西子鏡照江城”句而取名。宋人改為雙調(diào),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韻。歐陽炯單調(diào)詞將結(jié)尾兩個三字句加一襯字成為七言句,開宋詞襯字之法。后蜀尹鶚單調(diào)詞將起首七言句改作三字兩句,開宋詞減字、攤破之法。
晁補之改其名為《江神子》,韓□調(diào)有“臘后春前村意遠”句,故又名《村意遠》。
4、“武陵春”:
武陵春:詞牌名。又名《武林春》、《花想容》。 ──雙調(diào),四十九字,平韻。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仄,仄平平(韻)。
5、“破陣子”:
“破陣子”,一名《十拍子》。唐教坊曲。陳旸《樂書》:“唐《破陣樂》屬龜茲部,秦王(李世民)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畫衣甲,執(zhí)旗旆。外藩鎮(zhèn)春衣犒軍設樂,亦舞此曲,兼馬軍引入場,尤壯觀也!卑矗骸肚赝跗脐嚇贰窞樘崎_國時之大型武舞曲,震驚一世。玄奘往印度取經(jīng)時,一國王曾詢及之。見所著《大唐西域記》。此雙調(diào)小令,當是截取舞曲中之一段為之,猶可想見激壯聲容。六十二字,上下片皆三平韻。
定格:
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中仄平。
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中仄平。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