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qū)郭溪中學 林海軍
一、單元說明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要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事物,更不能閉門造車學習,否則必然落后于時代,惟有不斷學習,不斷思考,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這個單元主要以求知與讀書為主題,有三課四篇文章都是闡述求知與讀書問題的,學生可以從中獲得這方面的不少教益。這個單元又是全套書惟一集中編排的議論文單元,包括立論文章三篇,駁論文章兩篇,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閱讀議論文能力的任務。
這個單元的課文有立論文,也有駁論文。《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應有格物致知精神》《談讀書》是立論,《不求甚解》《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是駁論。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一文,從四個圖形引出“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觀點。然后層層推進,引申出“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以及需要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必需的要素。最后得出結(jié)論: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從解釋“四書”中“格物”和“致知”的意思入手,指出傳統(tǒng)教育的弊病,批評“王陽明的思想還在繼續(xù)支配著一些中國讀書人的頭腦”。最后提出:“希望我們這一代對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認識和思考,使得實驗精神真正變成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談讀書》一文,篇幅雖短小,論述的范圍卻相當廣泛。先闡述讀書的正確目的,讀書和經(jīng)驗的關系,用書的智慧;接著闡述讀書的方法,提倡讀書與討論,作文結(jié)合起來;最后闡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的各種缺陷。全文運用排比,比喻,對比說理,名言警句比比皆是。
《不求甚解》一文,先擺出批駁的靶子:“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苯又鴱摹安磺笊踅狻钡某鎏幦胧,全面解釋陶淵明的原話,揭示“不求甚解”的兩層含義,并以此為根據(jù),對否定“不求甚解”的觀點作了否定。在批駁過程中闡述讀書的要訣在于會意,讀書要虛心,重要的書要反復讀的正面主張。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批駁的是一種悲觀論調(diào)。魯迅從兩個方面批駁對方論點。一方面,揭露“一部分人”,他們對民族悲觀失望,“自信力其實是早就失掉了的”,“只能說中國人曾經(jīng)有過‘他信力’”,“現(xiàn)在是在發(fā)展著‘自欺力’”。這是直接駁斥。另一方面,用歷史和當今的事實證明“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這是間接批駁。最后,文章從立場觀點上作出結(jié)論:“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jù)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是“好讀書讀好書”,這是與閱讀部分相照應的,尤其與《短文兩篇》關系密切。
二、在教學中,注意下列幾點
第一,閱讀議論文,要搞清文章內(nèi)容,區(qū)分觀點與材料,把握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lián)系,并發(fā)揮獨立思考能力,作出自己的判斷。
第二,閱讀議論文,需要介紹一點議論文知識點到為止,目的是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
第三,要引導學生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體驗,知識積累去閱讀議論文。
第四,注意讀寫結(jié)合。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讀能促進寫。寫也可以帶動讀。
第五,應指導學生在課外多多閱讀議論文,包括雜文,隨筆,小品等說理性文章。
三、單元目標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理解每篇文章的主要觀點。
2、掌握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及三者之間的關系。
3、掌握議論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jié)構。
4、掌握作者抓住批駁的“突破口”進行駁論的方法。
5、理解議論文中記敘的作用。
6、掌握文中重要的及關鍵的詞句。
更多本課教學資料 返回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報錯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