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中遠程教育網
【鞏固基礎訓練】
一、文言文閱讀
(一)默寫
1、綠樹村邊合,__________。開軒面場圃,__________。(孟浩然《過故人莊》)
2、__________,初日照高林。__________,禪房花木深。(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3、枯藤老樹昏鴉, __________,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__________。(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5題。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乃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1、解釋加粗字。
⑴卿今當涂掌事當涂: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但當涉獵涉獵: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見往事耳往事: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卿今者才略才略:____________________。
2、“博士”在文中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今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譯文言句子。
⑴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寫出文中流傳至今的兩個成語:________、________。
5、呂蒙的變化給你什么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現代文閱讀
(一)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5題。
奧本海默和鄧稼先分別是美國和中國原子彈設計的領導人,各是兩國的功臣,可是他們的性格和為人卻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說他們走向了兩個相反的極端。
奧本海默是一個拔尖的人物,鋒芒畢露。他二十幾歲的時候在德國哥廷根鎮(zhèn)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寫的自傳中說,研究生奧本海默常常在別人做學術報告時(包括波恩做學術報告時)打斷報告,走上講臺拿起粉筆說:“這可以用底下的辦法做得更好……”我認識奧本海默時他已四十多歲了,已經是婦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斷別人的報告,使演講者難堪的事仍然時有發(fā)生。不過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歡他的人也不少。
鄧稼先則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談話幾分鐘,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實的人。他真誠坦白,從不驕人。他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認識的知識分子當中,包括中國人和外國人,他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
我想鄧稼先的氣質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領導各階層許許多多工作者,為中華民族作了歷史性貢獻的原因:人們知道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當時全國其他單位一樣,成立了兩派群眾組織,對吵對打。而鄧稼先竟有能力說服兩派繼續(xù)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氫彈。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們被“四人幫”批判圍攻的時候,如果別人去和工宣隊、軍宣隊講理,恐怕要出慘案。而鄧稼先去了,竟能說服工宣隊、軍宣隊的隊員。這是真正的奇跡。
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
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
1、在文中找出表現鄧稼先性格的詞句,填寫在下面的橫線上。(字數不得多于20個字)
鄧稼先的性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為什么作者選取了文革期間發(fā)生的兩件事?這對于表現鄧稼先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5、6兩段中都使用了“竟”一詞,試品析“竟”的表達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薄班嚰谙仁侵袊伯a黨的理想黨員。”這兩句話的深刻含義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為什么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5題。
聞一多先生還有另外一個方面,──作為革命家的方面。
這個方面,情況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為爭取民主的戰(zhàn)士,青年運動的領導人,聞一多先生“說”了。起先,小聲說,只有昆明的青年聽得到;后來,聲音越來越大,他向全國人民呼喊,叫人民起來,反對獨裁,爭取民主!
他在給我的信上說:“此身別無長處,既然有一顆心,有一張嘴,講話定要講個痛快!”
他“說”了,跟著的是“做”。這不再是“做了再說”或“做了也不一定說”了,F在,他“說”了就“做”。言論與行動完全一致,這是人格的寫照,而且是以生命作為代價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給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說:“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張,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請傳觀!
這是為爭取民主,反對獨裁,他起稿的一張政治傳單!
在李公樸同志被害之后,警報迭起,形勢緊張,明知兇多吉少,而聞先生大無畏地在群眾大會上,大罵特務,慷慨淋漓,并指著這群敗類說:你們站出來!你們站出來!
他“說”了。說得真痛快,動人心,鼓壯志,氣沖斗牛,聲震天地!
他“說”了:“我們要準備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
他“做”了,在情況緊急的生死關頭,他走到游行示威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須飄飄。他終于以寶貴的生命,實證了他的“言”和“行”。
聞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學者,熱情澎湃的優(yōu)秀詩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
1、這幾段文字主要寫了聞一多哪些方面的“說”和“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釋下列詞語。
⑴迥乎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一反既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們站出來!你們站出來!”和“我們要準備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體現了聞一多什么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走到游行示威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須飄飄”體現了聞一多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請問聞一多先生“巨”在何處?“高”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題。
音樂巨人貝多芬(節(jié)選)
命運加在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將他的靈魂鎖閉在磐石一樣密不通風的“耳聾”之中。這猶如一座不見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過,“聾”雖然帶來了無可比擬的不幸和煩憂,卻也帶來了與人世的喧囂相隔絕的安靜。他誠然孤獨,可是有“永恒”為伴。
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簡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說起他往昔的許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時跟海頓和巴赫學習時的生活,包括他為了糊口指揮鄉(xiāng)村音樂隊的生活……請看一看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書里流著一條大河,那條大河就是從貝多芬身上流出來,并且加以引申開的。
貝多芬向他的客人敘述最后一次指揮音樂會的情形。那次節(jié)目是《費黛里奧》。當他站在臺上按著節(jié)拍指揮時,聽眾的臉上都有一種奇怪的表情,可是誰也不忍告訴他。演奏告終,全場掌聲雷動。貝多芬什么也聽不見,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揮臺上,直到一個女孩拉著他的手向觀眾答謝時,他才緩緩地轉過身來。原來他完全聾了!他永遠不能擔任指揮了!
貝多芬對客人大聲地說:“聽我心里的音樂!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覺!一個樂隊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鐘里希望寫出的音樂!”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具體含義。
⑴這猶如一座不見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他誠然孤獨,可是有“永恒”為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請看一看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書里流著一條大河,那條大河就是從貝多芬身上流出來,并且加以引申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貝多芬最后一次指揮音樂會的情形說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聽我心里的音樂,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覺!一個樂隊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鐘里希望寫出的音樂!”這句話表達了貝多芬怎樣的心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據這幾個段落,歸納貝多芬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寫作
請以《我的座右銘》為題,寫一篇記敘文,不少于500字。
例文
我的座右銘
江蘇考生
“娃!咱人窮志不窮,這學咱上定了!”
父親說完這句話,背起簡單的包裹就上路了,只留給我一個淚光中挺直的脊梁和一顆顫動的心。
于是每當夕陽掛在西山的時候,我就站在村口的黃土坡上,盼望著能在落日的余暉中找到歸來的父親,可眼前浮現的總是那干坼的黃土和放牛娃的身影。
(鏗鏘有力的聲音,令文章開篇不俗。)
“心顫”源于悲壯!
滿腔希望與滿腹沮喪構成的心理落差,令人傷感。)
“這娃有點才氣,不上學是有點屈了。他爸怎還不回來呢?”
母親厚重的嘆息湮沒了柴門吱吱的訴說,也吞噬了我僅有的一點期待。
(“湮沒”和“吞噬”,讓人有種無望的悲哀。)
接過爺爺遞過來的犁耙,我似乎也接受了祖?zhèn)鞯难}與執(zhí)著,日復一日地揚著鞭子,驅趕著無奈與辛酸。
“人窮志不窮!”
每當夜幕降臨時,每當爺爺又吼起那野性十足的號子時,我總是偷偷地拂去落在書上的灰塵,輕輕地翻開,在那里默默地感受著曾經顫抖的心。
日子一頁頁地被撕下,花開了又落了。蜿蜒的大山似乎隔斷了父親的腳步,我的心也一天天地越縮越緊。
(言有盡而意無窮。)
艱難中支撐下去的一個信念,獨立成段,蘊含深義。
不忍傷害親人,獨自品嘗苦難,默默舔拭傷口。)
“娃,你爸回來了!”媽說。
我扔下帶著體溫的犁耙,飛快地跑回家。
送我上學的那天,爸顯得格外高興,逢人便說:“咱娃要上學啦!”
(文章掀起波瀾,令人頓生希望。)
“人窮志不窮”,簡短的幾個字是爸用心刻在我心上的,是我一生一世永不悔改的座右銘。
一個“刻”字,凝結多少心血,承載幾多苦難!
簡評:本文構思巧妙,三次提到“人窮志不窮”,而每次提到它,作者的思想感情會有變化,發(fā)展!叭烁F志不窮”讓作者擁有希望,擁有了自信,令讀者也有了些許欣慰。文章表現了父親對“我”的至愛深情,也表現了作者求學的艱難,深切而無奈的悲痛。文章語言洗練,細節(jié)描寫出色,耐人尋味。
【提高能力測試】
一、文言文閱讀
(一)默寫。
1、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2、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________。我寄愁心與明月,________。(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3、________,巴山夜雨漲秋池。________,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4題。
鐵杵成針
李白讀書未成棄去道逢老嫗(yù,年長的婦女)磨杵(chǔ鐵棒)白問其故曰欲作針白笑其出(同“拙”,笨拙)老婦曰功到自然耳白大為感動遂還讀卒(完)業(yè)卒(終于)成名士
1、給這則短文加上標點。
2、解釋加粗的字。
⑴去:_________。⑵耳:_________。⑶遂:_________。
3、加紅字的“其”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譯加橫線的句子。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現代文閱讀
(一)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5題。
華老師,你在哪里?
小學二年級時,我們班換了一位老師叫華霞菱,女,剛從北平師范學校(簡稱北師)畢業(yè),二十歲左右,個子比較高,臉挺大,還長了些麻子,校長介紹說,她是“北師”的高材生,將擔任我們的級任(猶今之班主任)老師。
華老師對學生非常嚴格,尤其對一些“壞學生”特別嚴厲,我們都認為這個老師很厲害,怕她。但她教課、改作業(yè)實在是認真極了,所以,包括被處罰得哭了個死去活來的同學,也一致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老師。誰說小孩子不會判斷呢?
小學二年級,平生第一次作造句,第一題是“因為”。我造了一個大長句,其中有些字不會寫,是用注音符號拼寫的。那句子是:
“放學以后,看到妹妹正在澆花呢,我很高興,因為她從小就不懶惰!
華老師在全班念了我這個句子,從此,我受到了華老師的“激賞”。
但是,有一次我出了個“難題”,實在有負華老師的希望。華老師規(guī)定,“寫字”課必須攜帶毛筆、墨盒和紅模字紙,但經常有同學忘帶致使“寫字”課無法進行,華老師火了,宣布說再有人不帶上述文具來上寫字課,便到教室外面站壁角去。
偏偏剛宣布完我就犯了規(guī),等想起這一節(jié)是“寫字”課時,課前預備鈴已經響了,回家再取已經不可能。
我心亂跳,面如土色。華老師來到講臺上,先問:“都帶了筆墨紙了嗎?”
我和一個瘦小貧苦的女生低著頭站了起來。
華老師皺著眉看著我們,她問:“你們說怎么辦?”
我流出了眼淚。最可怕的是我姐姐也在這個學校,如果我在教室外面站了壁角,這種奇恥大辱就會被她報告給父母………天啊,我完了。
全班都沉默著,大家感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那個瘦小的女同學說話了:“我出去站著吧,王蒙就甭去了,他是好學生,從來沒犯過規(guī)!
聽了這個話我真是絕處逢生,我喊道:“同意!”
華老師看了我一眼,搖搖頭,嘆了口氣,厲聲說了句:“坐下!”
事后她把我找到她的宿舍,問道:“當×××(那個女生的名字)說她出去站而你不用去的時候,你說了什么來著?”
我臉一下子就紅了,我無地自容。
這是我平生受到的第一次最深刻的品德教育,我現在寫到這兒的時候,心仍然怦怦然。不受教育,一個人會成為什么樣呢?
華老師有一次帶我去先農壇參加全市中小學生運動會,會前,還帶我去一個糕點鋪吃了一碗油茶,一塊點心,這是我平生第一次“下館子”了,這種在糕點鋪吃油茶的經驗,我借用了寫到《青春萬歲》里蘇君和楊薔云身上了。
運動會開完了,天黑了,擠有軌電車時,我與華老師失散了,真擠呀,擠得我腳不沾地。結果,我上錯了車,我家本來在“西四牌樓”附近,卻坐了去“東四牌樓”的車,到東四,仍然下不來車,一直坐到了北新橋終點……后來我還是找回了家,從此,我反而與華老師更親了。
我們上三年級,級任老師就要換的。因此,華老師就不再教我們了,此后也有許多好老師,但沒有一個像華老師那樣細致地教育過我。
(選文有刪改)
1、本文是寫實性的回憶文章,它的作者是誰?他的小說作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要求分析文中畫線句子。
⑴“華老師看了我一眼,搖搖頭,嘆了口氣”表現了華老師怎樣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我臉一下子就紅了,我無地自容”,“臉紅”和“無地自容”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敘事詳略得當,哪一件事詳寫?哪幾件事略寫?這樣處理詳略有什么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綜觀全文,說說華老師具有哪些優(yōu)秀品質?請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認為本文語言的突出特色是什么?請結合文中的具體語句略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題。
我的母親
老舍
當我在小學畢業(yè)的時候,親友一致的愿望是我去學手藝,好幫助母親。我曉得我應當去找飯吃,以減輕母親的辛勞困苦?墒牵乙苍敢馍龑W。我偷偷的考入了師范學校──制服,飯食,書籍,宿處,都由學校供給。只有這樣,我才敢對母親說升學的話。入學,要交十元的保證金。這是一筆巨款!母親坐了半個月的攤,把這巨款籌到,而后含淚把我送出門去。她不辭勞苦,只要兒子有出息。當我由師范畢業(yè),而被派為小學校校長,母親與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說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眼淚。我入學之后,三姐結了婚。母親對兒女都一樣疼愛的,但是假若她有點偏愛的話,她應當偏愛三姐,因為自父親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親和三姐共同撐持的。三姐是母親的右手,但母親知道這右手必須割去,她不能為自己的便利以至耽誤了女兒的青春。當花轎來到我們的破門外的時候,母親的手就和冰一樣的涼,臉上沒有血色──那是陰歷四月,天氣很暖。大家都怕她暈過去?墒牵龗暝,咬著嘴唇,手扶著門框,看花轎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學校,家中只剩下母親自己。她還須自早至晚的操作,可是終日沒人和她說一句話。新年到了,正趕上政府倡用陽歷,不許過舊年。除夕,我請了兩小時的假,由擁擠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爐冷灶的家中。母親笑了。及至聽說我還須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嘆出一口氣來。到我該走的時候,她遞給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熱鬧,我卻什么也沒看見,淚遮迷了我的眼。今天,又想起當日孤獨的過那凄慘的除夕的慈母?墒,慈母不會再候盼著我了,她已入了土。
1、這篇文章寫了哪三件事?各用一句話概括。
⑴第一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第二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第三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篇文章是按照________為順序記敘的。
3、老舍善于運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試根據示例,用兩句話簡析下面的話。
示例:“她愣住了”,寫出母親聽說兒子還須辭母返校時感到突然,愛子情深。
[甲]“母親笑了”,寫出母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半天,她才嘆出一口氣來”,寫出母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她遞給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寫出母親______________。
4、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6題。
美麗一次
在非洲的戈壁灘上,有一種叫依米的小花。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紅、白、黃、藍。它的獨特并不止于此。在那里,根系龐大的植物才能很好地生長,而它的根,卻只有一條,蜿蜒盤曲著插入地底深處。通常,它要花費五年的時間來完成根莖的穿插工作,然后,一點一點地積蓄養(yǎng)分,在第六年春,才在地面吐綠綻翠,開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鮮花。尤其讓人們惋嘆的是,這種極難長成的依米小花,花期并不長,僅僅兩天工夫,它便隨母株一起香消玉殞。
依米花的生長和蟬的生命歷程有著驚人的相似。它們只是大自然萬千家族中極為弱小的一員,可是,它們卻以其獨特的生命方式向世人召告:生命一次,美麗一次。
一次,便足矣!
一次的青春,一次的成功,一次的勇往直前,一次的轟轟烈烈,一次的無悔人生……
一次,僅僅一次,卻需要長時間堅忍不拔的進取和歷盡艱辛的跋涉,它甚至需要耗盡一個人一世的光陰、畢生的精力!
人生的路途遠遠比依米花的一生漫長,可是,在這段漫漫求索的艱辛歷程中,我們并非一定會比依米花做得更好。
1、文中的“它的獨特并不止于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香消玉殞”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獨特的生命方式”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次,僅僅一次”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最后一句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概括全文的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寫作
生活是個萬花筒,它向我們展現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十四五歲的你同樣擁有一片藍天,一方樂土。在那里,你用自己的心靈感受著,用自己的智慧創(chuàng)造著。那里的一切一切都讓你著迷,令你陶醉:讀書、踢球、畫畫兒、手工制作、集郵、種花、養(yǎng)兔……你一定從中享受了無限的樂趣,得到了教益和啟迪,增長了才干,陶冶了性情。請你以“________真讓我著迷”為題,寫一篇記敘文,并寫出你的真實感受。
要求①在文題橫線處填上恰當的詞語,使文題完整;
②記敘要內容具體,中心明確,詳略得當,語言要簡明、連貫、通順;
③要有適當的議論或抒情。
例文
讀書真讓我著迷
北京考生
“珊珊,我都叫你三遍了。我們還得去機場接爸爸呢,都快來不及了!”隨著媽媽的一聲“怒吼”,我貪婪地瞥了最后一眼《呼嘯山莊》,戀戀不舍地放下書──沒辦法,誰叫讀書這么讓我著迷呢!
第一次接觸到書,還是我4歲的時候。一次,爸爸從幼兒園接我回家,車站附近的一個書攤吸引了我。我拉著爸爸擠進人群,好奇地看著那琳瑯滿目的書,看著捧著書專心閱讀的人們。忽然,一本色彩艷麗的書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就纏著爸爸買下了一本《小人國歷險記》。盡管那本書花去了我們的車票錢,盡管那一次我和爸爸是走回家的,盡管我的腳上磨出了水泡,但我卻萬分高興,因為我終于擁有了屬于自己的一本書。
如今,我已擁有了整整一個書柜的書,而且,讀書越發(fā)使我著迷。
一次,媽媽蒸上米飯,叫我注意看著。而我這時正在津津有味地讀著書,就心不在焉地隨口“哼”了一聲。媽媽見我答應了,便放心地出去買菜了。我沉浸在書中:那巍峨聳立的高山,那波濤洶涌的大海,那栩栩如生的各式人物,那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jié)……使我如醉如癡。咦?奇怪,香甜的大米飯會夾著一股焦糊味?“呀!”我大叫一聲,沖進廚房。我沮喪地望著那鍋燒糊的米飯,那鍋燒糊的米飯似乎也在得意地看著我:哼!誰讓你不管我,這下子夠你瞧的!看你怎么辦!“怎么辦?怎么辦?”我焦急地在廚房里直打轉。唉!這下可好,不僅要咽這難吃的糊米飯,而且又要忍著聽媽媽的嘮叨:“書蟲,書蟲,就會啃書,不干正事……”哎,有了!有一本書里不是介紹過,可以在蒸糊的米飯中插入大蔥,兌進牛奶嗎?何不試試?說干就干,我把洗凈的大蔥切成段,插入米飯,又兌進一些牛奶……嘿!你還別說,這一招可真靈:不但焦糊味沒有了,而且還有一股牛奶的清香呢!吃飯的時候,爸爸、媽媽還直夸我手藝高,他們哪里知道,這多虧了書救了我的駕呢!
讀書陶冶了我的性情,增長了我的才干,我從中受益匪淺!栋屠枋ツ冈骸肥刮叶昧耸裁词钦嬲拿溃蹲冃斡洝肥刮铱辞辶速Y本主義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簡·愛》使我領悟了愛的真諦……
“多讀一本好書,就多打開一扇認識世界的窗口!蔽以谧x書中享受到了無限的樂趣。讀書又怎能不使我著迷呢?
簡評這篇作文是成功的范例。它的突出的優(yōu)點是:好的開頭能吸引讀者,引人入勝。本文的開頭先聲奪人,用要去機場接爸爸而被媽媽連叫三遍,還“貪婪”地看了最后一眼《呼嘯山莊》的細節(jié),“沒辦法,誰叫讀書這么讓我著迷呢!”把作者對讀書癡迷的情態(tài)鮮明地展示出來,從而奠定了文章的基調。接下來的敘述和感情的起伏變化都緊緊圍繞著這個基調而展開。當然,真摯的感情、生動的細節(jié)、流暢的語言等都是本文的優(yōu)點,在此不一一介紹了。
【參考答案】
【鞏固基礎訓練】
一、
(一)
1、青山郭外斜 把酒話桑麻
2、清晨入古寺 曲徑通幽處
3、小橋流水人家 斷腸人在天涯
(二)
1、⑴當道,當權。 ⑵粗略地閱讀。 ⑶歷史 ⑷才干和謀略
2、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 學位的最高一級。
3、⑴我經常讀書,自以為大有益處。 ⑵讀書人分別三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4、吳下阿蒙 刮目相待
5、示例:要開拓自己的視野,多讀書一定能提高自己的見識。(凡言之成理即可)
二、
(一)
1、最忠厚樸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最無私奉獻(答對意思即可)
2、用這兩件別人不可能辦成的事,來印證“人們知道他沒有私心,大們絕對相信他”,強調突出鄧稼先樸實的氣質、無私的品格。
3、“竟”有出乎意料的意味,表達作者的驚異、欽佩之情,也再次突出鄧稼先的性格。
4、這兩句話是對鄧稼先作出的精要評價,高度贊揚了鄧稼先的無私奉獻的精神。
5、①因為二人都是各國原子彈設計的領導人和功臣,但其性格和為人截然不同。 ②將這二人對比著寫,更鮮明地突出了鄧稼先忠厚樸實、無私奉獻的品質。
(二)
1、作為革命家的“說”和“做”。
2、⑴形容相差很遠。 ⑵改變過去一貫的做法。
3、義正辭嚴,聲震天地,蔑視敵人
4、英勇無畏,視死如歸。
5、“巨”在一切為國為民上,“高”在有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上。
(三)
1、⑴“不見天日的囚室”指不幸的命運,即“磐石一樣密不通風的‘耳聾’之中”。 ⑵“永恒”指由于耳聾而帶來的與人世喧囂相隔絕的安靜。 ⑶“大河”意指約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命歷程,它大都取自貝多芬本人的真實經歷。
2、貝多芬太愛音樂了,他多么愿意永遠在指揮臺上為人們演奏,人們也太愛這位音樂家了,為他的精神鼓掌。
3、耳聾可以使“我”聽不到聲音,限制了“我”的創(chuàng)作,但“我”的心中永遠流淌著希望的音樂之聲
4、這是一位遭受命運沉重打擊、內心分孤獨痛苦但仍堅忍無比、對音樂充滿激情的音樂巨人。
三、參見“例文”
【提高能力測試】
一、文言文閱讀
(一)
1、老驥伏櫪 烈士暮年
2、聞道龍標過五溪 隨君直到夜郎西
3、君問歸期未有期 何當共剪西窗燭
(二)
1、……未成,棄去!ヨ!省T唬骸啊!薄涑觥@蠇D曰:“……耳。”……感動,……卒業(yè)。卒成名士。
2、⑴離開 ⑵罷了 ⑶于是
3、代老婦
4、路上遇到一位年老的婦女正在石頭上磨鐵棒,李白問老婦磨什么。老婦說:“準備把它磨成針!
二、
(一)
1、王蒙 《青春萬歲》(或《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名醫(yī)梁有志傳奇》等)
2、⑴對“我”犯錯的不滿;為“我”回避懲罰而生氣、惋惜。 ⑵為犯錯而臉紅,為同學替己辯護而感害羞;為己逃罰而慚愧;為有負華老師的希望而不安。
3、詳寫了“我犯錯而被教育”;略寫老師的嚴厲、我的造句受到表揚、老師帶我吃館子及坐錯車(意思對即可) 好處是:突出老師對“我”的教育,同時也展現老師的其他方面性格特點,使老師的形象鮮明而富有個性。
4、有才學;工作極端認真;管理嚴格;善于教育學生;熱愛學生。
5、⑴樸實、親切,平淡中蘊含深情(或:表情達意準確、生動、形象;或:含蓄、委婉,充滿情意等) ⑵具體例子分析,略。
(二)
1、⑴母親籌備巨款,送兒上學。 ⑵母親送三姐出嫁。 ⑶除夕夜母親送子返校。
2、時間
3、[甲] 對兒子除夕歸家的欣喜,盼子心切。 [乙] 無可奈何的心情,對兒子十分眷念。 [丙] 疼愛兒子又深明事理,毅然送兒子返校。
4、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熱愛、贊頌以及深切懷念的思想感情
(三)
1、它還獨特在根只有一條,蜿蜒盤曲著插入地底深處。
2、生命完結。
3、生命極難長成,長成之后存活的時間又極短。
4、在這里指的是生活中的一次成功,生命中的一次閃光(表述上可以有所不同)。
5、如果沒有追求,一個人的生命可能平淡無奇(意思相近即可)。
6、生命盡管短暫,但也應該發(fā)出絢麗的光輝(意思相近即可)。
三、參見“例文”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