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中遠(yuǎn)程教育網(wǎng)
一、積累與運(yùn)用
1、給加粗的字注音。
①迤西()②酬和()③譬喻()④即物起興()
⑤熹微()⑥淳樸()⑦龍吟鳳噦()
2、根據(jù)意思寫出詞語。
⑴用詩詞應(yīng)答。()
⑵開頭先詠他物起興抒情。( )
⑶引用經(jīng)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⑷形容陽光不強(qiáng)。()
3、填空:
本文是一篇極富情趣的____________。在“歌會”的大標(biāo)題下,描繪了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個場合各有側(cè)重,分別側(cè)重寫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對自然、對人、對藝術(shù)的品味與贊賞。
4、修改下列病句。
⑴社會主義國家發(fā)展生產(chǎn)力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我把房間打掃得干干凈凈、整整齊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據(jù)上下文,填寫關(guān)聯(lián)詞語。
趕馬女孩子年紀(jì)多不過十四五歲,嗓子通常并沒經(jīng)過訓(xùn)練,有的還發(fā)啞帶沙,____________在這種環(huán)境氣氛里,出口自然,____________唱什么,____________充滿一種淳樸本色美。
二、閱讀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問題。
(一)
這是種生面別開的場所,對調(diào)子的來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樹林子和灌木叢溝凹處,彼此相去雖不多遠(yuǎn),卻互不見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卻有種種不同方式;蛞娋吧椋次锲鹋d,用各種豐富譬喻,比賽機(jī)智才能;蛴锰釂栴}方法,等待對方答解;蚧コ盎ベ,隨事押韻,循環(huán)無端。也唱其他故事,貫穿古今,引經(jīng)據(jù)典,當(dāng)事人照例一本冊,滾瓜熟,隨口而出。在場的既多內(nèi)行,開口即見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輕易搭腔。那次聽到一個年輕婦女一連唱敗了三個對手,逼得對方啞口無言,于是輕輕地打了個吆喝,表示勝利結(jié)束,從荊條叢中站起身子,理理發(fā),拍拍繡花圍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說,“你們看,我唱贏了”,顯得輕松快樂,拉著同行女伴,走過江米酒擔(dān)子邊解口渴去了。
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lán)布衣褲,腰間圍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蔥綠布圍裙,腳下穿雙云南鄉(xiāng)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發(fā)盤在頭上。不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個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馬皮做成三丈來長的秋千條,懸掛在高樹上),蹬個十來下就可平梁,還悠游自在,若無其事!
6、概括這兩段的內(nèi)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這是種生面別開的場所”中的“這”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卻有種種不同方式”,“多”字在文中是否可有可無?“種種不同方式”具體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畫線的句子運(yùn)用了什么描寫手法?起到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面的兩首民歌分別屬于文中所提到的哪種方式?
⑴青線線那個藍(lán)線線,藍(lán)個英英采,
生下一個藍(lán)花花,實實的愛死人。
⑵小乖乖來小乖乖,我們說給你們猜:什么長長上天?哪樣長長海中間?什么長長外外喲來,街前賣嘛?哪樣長長你跟前嘍。
(二)
聽民歌
①聽過民歌。
②陜北信天游、隴東花兒、江南田歌、閩北山歌。
③從小聽的是閩北山歌。曲調(diào)很簡單,旋律似乎只有一句。這一句翻來覆去地唱,翻來覆去地唱。只在每句的結(jié)尾略加不同的裝飾音,以與下一句相區(qū)別。那時,常有一個老翁,走在彎彎的崎嶇長路上,他一邊趕著牛,一邊豁開嗓子扯出一首首山歌。沒有應(yīng)和,沒有對答。老人的嗓子孤獨、蒼老、悲涼。有時他根本發(fā)不出音。老人走在牛群的背后,唱得再也唱不下去了,就沉默。老人是終日與牛群為伴的牛倌。那時,我聽不懂老人唱的山歌,因為隔得太遠(yuǎn),老人又豁了牙,吐字不清。但我至今閉上眼睛,還能清晰地浮現(xiàn)出一條長路上的一群牛,一個老翁,一首首拖音很長的山歌。
④后來參加山場勞動,穿蓑衣、掛柴刀、扛長鋤去山上,開始近距離地聽到男女對唱的山歌。男的女的兩撥人,往往分得很開,往往是隔著一條山岙,這邊望得見那邊的人,那邊望得見這邊的人。第一個音是這樣發(fā)出的,有人覺得要唱了,就停下手中的活兒,把箬笠往腦后掀了掀,吸一口氣,然后揚(yáng)脖仰頭!鞍ァ保@個哎字由低往高,高到一定音階,然后平滑著延伸,“哎——”,然后波動,上挑,收尾。接下的句子是“妹呀……”什么什么的。這是典型的中青年唱的山歌,底氣十足、穿透力強(qiáng),同時也是粗野的、質(zhì)樸的。山中的人并不指望什么愛情,但是他們唱的卻是純粹的愛歌。如果認(rèn)真地聽他們彼此間的對唱,還真的唱得情深意長。與老人們的山歌相比,年輕人的山歌歡快、短促,更加明快也充滿向往。年輕人是對著異性唱,老人則是對著大山與天空唱。
⑤時間繼續(xù)往后推移,就聽到了樂清的著名山歌《對鳥》!秾B》的旋律要比閩北山歌復(fù)雜、華麗得多,而且歌詞也來得更加富有情趣和圓熟。與閩北相比,樂清的山?jīng)]有那里的深,沒有那里的高,也沒有那里的大,但人也因此而復(fù)雜了許多,山歌也因此而華麗了些,想來并非沒有道理。
⑥如今聽民歌,是聽磁帶上、音響中的民歌,流暢,華彩,大白菜上扎紅綢,早已沒有了那種質(zhì)樸。從歌星那猩紅的嘴唇間和花花綠綠的MTV中唱出,“民歌”已不再是民歌了。
11、文中寫了作者幾次聽民歌的經(jīng)歷?分別聽的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寫聽民歌的經(jīng)歷是按什么順序?qū)懙?文章結(jié)構(gòu)有何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③段中,作者說“聽不懂老人唱的山歌”,為什么至今閉上眼睛,還能清晰地浮現(xiàn)出老人唱山歌的情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④段中所描繪的唱山歌的情景與課文中的哪一個場面相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⑤段畫線句子中說“想來并非沒有道理”,有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⑥段中畫線句子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縱觀全文,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寫作
18、利用星期天,到鄉(xiāng)間進(jìn)行調(diào)查訪問,或查閱資料,收集當(dāng)?shù)氐拿耧L(fēng)民俗,內(nèi)容包括:當(dāng)?shù)馗髅褡逋男叛、禁忌、婚嫁壽誕、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特征,然后對材料進(jìn)行整理,向班上同學(xué)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
【參考答案】
一、積累與運(yùn)用
1、⑴yǐ⑵chóuhè⑶pì⑷xìng
⑸xī⑹chún⑺huì
2、⑴酬和⑵即物起興⑶引經(jīng)據(jù)典⑷熹微
3、散文 山野對歌 山路漫歌 村寨傳歌 唱歌人 唱歌的環(huán)境 唱歌的場面
4、⑴將“改善”改為“提高”。⑵把“整整齊齊”去掉。
5、可是 不論 都
二、閱讀
(一)
6、描繪了山野對歌的場面。
7、對調(diào)子的來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樹林子和灌木叢溝凹處,彼此相去雖不多遠(yuǎn),卻互不見面。
8、“多”在文中說的是云南對歌以情歌為主,但仍有其他內(nèi)容。在下文與“也唱其他故事”照應(yīng)。因此,此處一個“多”字用得準(zhǔn)確精當(dāng),無可更易。
“種種不同方式”具體包含以下幾種對歌方式:見景生情,即物起興;提問;互嘲互贊。
9、肖像描寫 烘托出活潑歡快的場面,描繪出樸素動人的場景。
10、⑴“見景生情,即物起興”的方式。
⑵“提問題方法,等待對方答解”的方式。
(二)
11、四次:①從小聽老翁唱山歌;②參加山場勞動時,聽男女對唱的山歌;③聽樂清的著名山歌《對鳥》;④如今聽磁帶上、音響中的民歌。
12、按時間順序?qū)懙。先總后分?/p>
13、讓我至今懷想的不是老人唱的山歌本身,而是我童年的歲月以及那樸實無華的氛圍。
14、與課文中描繪的山野對歌的場面相似。
15、閩北的山深、山高,受外界的影響少,因此人也單純一些,山歌也樸實,而樂清與閩北相比,受外界的影響多一些,所以人也復(fù)雜了許多,山歌也華麗了些,這是有道理的。
16、比喻,把磁帶、音響中的民歌比喻成扎紅綢的大白菜。
17、表現(xiàn)了作者對樸實無華的民歌的懷想與贊美。
三、寫作
18、提示:材料要確鑿,條理清晰,語言表述要流暢、自然。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