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咸豐年間,天津手藝人中,捏泥人的“泥人張”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著十萬八千里。
泥人張大名叫張明山。他常去的地方有兩處:一是城東北角的戲院大觀樓,一是道口的飯館天慶館。坐在那兒,為了瞧各樣的人,也為捏各樣的人。去大觀樓要看戲臺上的各種角色,去天慶館要看人世間的各種角色,這后一種的樣兒更多。
那天下雨,他一個人坐在天慶館里飲酒,一邊留神四下里吃客們的模樣。這當兒,打外邊來了三個人。中間一位穿得闊綽,大腦袋,中溜個子,挺著肚子,架勢挺牛,橫沖直撞往里走。站在迎門桌子前的人一瞅,趕緊吆(yāo)喝著:“張五爺可是稀客,貴客,張五爺總共三位———里邊請!”
一聽這喊話,吃飯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這位大名鼎(dǐng)鼎的張五爺。當下,城里城外氣兒最沖的要算這位靠著販鹽賺下金山的張錦文。他當年由于為盛京將軍海仁賣過命,被將軍收為義子,排行老五,所以又有“海張五”一稱。做買賣的地界兒,誰有錢誰橫〔hèng〕,官兒也怵(chù)三分。
可是手藝人除外。手藝人靠手藝吃飯,求誰?怵誰?故此,泥人張只管飲酒,吃菜,西瞧東瞅,全然沒把海張五當個人物。
但是不一會兒,就聽海張五那邊議論起他來。有個細嗓門的說:“人家臺下一邊看戲,一邊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來一瞧,臺上的啥樣,他捏的啥樣!备褪呛埼宓拇蟠稚らT說:“捏什么?狗不理包子吧!”隨后一陣笑,拿泥人張找樂子。
這些話天慶館里的人全都聽見了。人們等著瞧藝高膽大的泥人張怎么“回報”海張五。
只見人家泥人張似乎沒聽見,左手伸到桌子下邊,打鞋底下?lián)福╧ōu)下一塊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酒,眼睛也只瞅著桌上的酒菜,這左手便擺弄起這團泥巴來:幾個手指飛快捏弄,比變戲法的手還靈巧。海張五那邊還在不停地找樂子,泥人張這邊把那些話在他手里的泥上全找回來了。隨后手一停,他把這泥團往桌上一撂,起身去柜臺結賬。
吃飯的人伸脖一瞧,這泥人真捏絕了!就像把海張五的腦袋割下來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腦袋,小鼓眼,一臉狂氣,比海張五還像海張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張五在那邊,隔著挺遠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著正走出門的泥人張的背影叫道:
“這破手藝也想賺錢,賤賣都沒人要!
泥人張頭都沒回,拿個大蒲扇走了。但這事還沒完———
第二天,北門外估衣街的幾個小雜貨攤上,擺出來一排排海張五這個泥像,還加了個椅子大模大樣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產(chǎn),足有一二百個。攤上還都貼著個白紙條,上邊用墨筆寫著“賤賣海張五”。
估衣街上來來往往的人,誰看誰樂。樂完找熟人來看,再一塊兒樂。
三天后,海張五派人花了大價錢,才把這些泥人全買走,據(jù)說連泥模子也買走了?伞百v賣海張五”這事卻傳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兒個。
1. 默讀課文。討論一下“泥人張”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 畫出課文中描寫“泥人張”神態(tài)、動作的語句,讀一讀,認真體會這些語句對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作用。
3. 用自己的話把“賤賣海張五”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認:鼎 怵 摳
寫:咸 綽 瞅 甚 販 賺 撂 柜 瓢 核 估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