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自己:你對字的敬畏,開始于什么時候呢?
記得小時候,小鎮(zhèn)上有一位老人,每天都背著一個大竹簍,出沒在街頭巷尾。他佝僂著身子,用手里的火鉗夾起地上的字紙,背到青磚搭蓋的“紙火庫”里焚燒。
望著化為青煙的字跡,做長輩的總是告誡我們說:“地上的字紙不能踩,要不,眼睛會瞎呢!
地上是臟的,天空是干凈的,一個個方塊字哪怕死了,也要住到天上去。這是一些多么神圣的小精靈。
鄉(xiāng)俗也是一種文化。這樣的文化積淀在心里,猶如肥沃的土壤,漸漸地,萌生出了探尋方塊字奧秘的向往。
小時候讀《聊齋志異》的情景,怎么也不會忘記:分明是晴天,分明是坐在家里的,可讀著讀著,便身不由己來到了荒郊野地,四周一片空寂,落木蕭蕭的白楊林里,
有一個小女子在低聲抽泣,走近了看,卻杳無人影……霎時間脖子背后直冒涼氣,不敢再讀了,丟下書本一陣瘋跑到街上。站著喘息一陣,到底放心不下,折回來,小心
地拾起書本,捧到太陽底下驗證……這才發(fā)現(xiàn),滿紙鬼氣,不就是蒲松齡用一個個橫撇豎捺的方塊字營造出來的么?方塊字啊,你不是神仙,用得好,卻也具備呼風喚雨
的本領(lǐng)啊。
后來,讀唐詩,雖然不多的幾首,卻讓唐詩震懾住了。這些傳世杰作,從某種角度來說,不也是方塊字創(chuàng)造的奇跡?
危冠廣袖楚宮妝,獨步閑庭逐夜涼。
自把玉釵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聽張立本女吟》
這是邊塞詩人高適的作品。那時,科學(xué)家還沒有發(fā)明錄音機,這位女歌唱家的吟唱,卻被方塊字保存下來了。歌聲,怎么能在紙面上流傳下來呢?在這首詩里,詩人用
不多的幾個字,通過可以觸摸的釵和竹,可以想見的如霜月色,寫出了女歌唱家月光下不絕如縷的歌唱,凄婉蒼涼,從一個世紀“響”進另一個世紀,余音總不會在字里行
間消散。
多年之后,我終于悟通了這個道理:中國的漢字,只要你用得巧妙,就是在字里行間的空白處,你也覺得有味;中國人發(fā)明的字終究像中國人:含蓄。有時,表面上淡淡
數(shù)語,內(nèi)里卻有含藏不盡的意蘊。方塊字這種言簡意賅的特點,確實與集成電路板相似,面積小,所包含的信息量卻是驚人。譬如一提到“翠”字,我們就有一種玉石的感覺,
潤潤的;一提到“風”字,我們仿佛見到了飄飛的柳絮;一提到“雨”字,我們又見到了江南水鄉(xiāng)的朦朧。這些分開的字,要是請一位書法高手寫下來,可以懸掛起來當作名
畫欣賞?梢窃侔堰@些字疊連在一起,又會是什么景象?一位詩人曾在西湖留下過這樣的楹聯(lián):“翠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風風雨雨,年年暮暮朝朝!闭鹿(jié)有快有慢,
大聲念出來,也像大聲唱出來一樣愉快。作者所使用的也就是十個字,它所渲染出來的,卻是一幅氣象萬千的圖畫。方塊字的空間調(diào)度能力,在此展示給我們。
降生在這個世界,會用方塊字閱讀,會用方塊字寫作的人,算是有福了。這些年,對方塊字的敬畏,引導(dǎo)我走進了漢字大世界。漢字,在我的眼里是有生命的。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