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是巴金《隨想錄》中的名篇,讀罷《小狗包弟》我們不僅看到了一條可愛的小狗在“文革”的悲慘遭遇,而且感受到作者心中永難磨滅的創(chuàng)痛與其深重歉疚和懺悔之情。
全篇篇幅不長,卻感情真摯、意味深長。這篇散文在藝術上有其獨特到之處。首先表現(xiàn)在語言上,樸實無華、形象生動的語言給人的印象如同聽述一個故事。文中寫一位被稱為“里通外國”的藝術家被人“拳打腳踢,棍棒齊下,不但頭破血流,一條腿也給打斷了”時,一只小狗不管“別人趕它走,用腳踢,拿棒打”的情景,在簡樸的語言中,寫出了小狗依戀藝術家的情態(tài)、作者深藏著淚憤交織的情感,全都得到體現(xiàn),使人讀后如聞其聲,如臨其境。
其次,以情動人。本文以作者對小狗包弟的懺悔貫穿全文。當紅衛(wèi)兵上街抄四舊時,“聽見包弟尖聲吠叫,我就膽戰(zhàn)心驚”,“處于半靠邊的狀態(tài)”,在表達中飽含“我”的愛犬惜犬之情,而且每每情注筆端。同時作者的自述,也飽含深情,“不能保護一條小狗,我感到羞恥;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諒自己!”這些文字寫出了作者對小狗的懺悔之情,使人在閱讀和理解中,能夠看出作者胸膛中那顆赤熱而受傷的心,情之所至,催人淚下。
再次,運用了襯托手法。文中一開頭詳細描述了一條(藝術家鄰居的)狗,為了藝術家而忍受棒打腳踢,甚至不食而死之事,來反襯作者當年為了保全自己而棄狗的懦弱。狗尚且講仁義,而人卻只顧“保全”自己,相形之下,更能反襯出作者當年棄狗的無情無義,從而透露出作者的自我懺悔。
本文最深刻的地方,是揭露了文革的罪惡。十年浩劫時期是一個非人的年代,缺乏人性,缺乏溫情,更缺乏寧靜的氣氛。專政隊的諸種暴行,隨心所欲地踐踏無辜的性命,就連一只小小的小狗,也無安寧之日。作品描述了兩只狗:一只是藝術家鄰居的狗,一只是作者家的狗;在“文革”的動亂中,它們都無一幸免而死去?梢钥闯瞿莻年代慘無人道的現(xiàn)實。
魯迅說:“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無情面地解剖自己。”古往今來,面對自己,能有幾人可以這樣無情面地“解剖自己”呢?而這種可貴的精神在本文得到了體現(xiàn)。在人情殆盡的年代,人的生命危在旦夕,為了保全自己而拋棄一只小狗,又算什么!但作者卻沒有為此而解脫自己,而是“感到羞恥”、“瞧不起自己”、“不能原晾自己”。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更重要的,展示了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以及與之聯(lián)系的對國家、人民的歷史高度責任感。正如作者在《探索錄》后記中說過:“我寫作是為了戰(zhàn)斗,為了揭露,為了控訴,為了國家、對人民有所貢獻,決不是為了美化自己”。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