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夫澤
巴金畢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實踐這種以“愛人”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猛烈攻擊與批判不把人當人的黑暗的社會體制及其意識形態(tài),并執(zhí)著地探索著怎樣才能把人變得更好,從而不斷追求人性與人格的完善和完美。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仁愛”思想最早通過巴金的母親撒播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母親作為“第一位老師”從小就教他“愛一切人”:“她教我愛一切人,不管他們窮或富;她教我?guī)椭切┰诶щy中需要幫助的人”,“因為受到愛,才知道把愛分給別人,才想對自己以外的人做些事情。把我和這個社會聯(lián)系起來的也正是這個愛字。這是我的全部性格的根底!①就這樣,傳統(tǒng)文化中的“仁愛”思想積淀在巴金靈魂中,成了“愛人”思想的根基。此外,作為“五四產(chǎn)兒”的巴金同時也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他從盧梭、托爾斯泰、雨果等一批作家和思想家的言論和作品中受到“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啟發(fā),特別是從克魯泡特金、高德曼等無政府主義者的言論和著作中受到人類互助、正義、公正和自我奉獻的倫理思想的影響,其中克魯泡特金的著作對巴金產(chǎn)生的作用最大。巴金說:“我想不到世界上還有這樣的書!這里面完全是我想說而沒法說清楚的話……從這時起,我才明白什么是正義。這正義把我的愛和恨調(diào)和起來。”②巴金不僅在克魯泡特金的書中學到了正義,而且用正義把愛和恨統(tǒng)一起來并提升到理論的高度,形成了他的以“愛人”為核心的倫理思想。
巴金以“愛人”為核心的倫理思想,可概括為三個方面:一、對全人類的愛,特別是對世界上的弱勢群體和被壓迫被侮辱者的愛與同情;二、對除了人類以外的一切生命的愛,其中包括對家中飼養(yǎng)的公雞和晚年對小狗包弟的愛;三、對不把人當成人的專制體制和一切摧殘愛的勢力的憎恨與反抗。在“愛人”思想的指導下,半個多世紀以來巴金堅持不懈地向一切不合理的專制體制發(fā)起進攻,并憧憬一個平等自由充滿愛的合理社會制度的到來:“我雖然是某個主義的信徒,但我并不是一個說教者……我不能叫已死的朋友活起來,喊著口號前進。我只是把一個垂死的制度的犧牲者擺在人的面前指給他們看:‘這兒是傷痕,這兒是血,你們看!’也許有些人會憎厭地跑開,但是聰明的讀者就不會從這傷痕遍體的尸首上看出來一個合理的制度的新生么?”③在《文學生活五十年》中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今天在我們新中國高老太爺那樣的封建家庭早已絕跡。但是經(jīng)過十年浩劫,封建主義的流毒遠遠沒有肅清,高老太爺?shù)墓砘耆匀坏教幣腔!?font size="3">④與此同時他還呼吁建立“文革”博物館,目的是警示國人不要忘記封建專制主義及其腐朽的意識形態(tài)的罪惡,以及它給中華民族造成的空前災難。
自我懺悔、追求人格的不斷完善,是巴金“愛人”思想的實踐。巴金是二十世紀后半葉乃至二十一世紀中國人的良心,他的人格及其作品成了青年人的良師益友,巴金的人格魅力更加凸顯。經(jīng)過“文革”磨難的巴金,不斷懺悔、解剖自己,發(fā)掘出自己靈魂中的奴性給人看。他痛苦地指出:“奴隸,過去我總認為自己同這個字眼毫不相干,可是我明明作了十年的奴隸!……這個發(fā)現(xiàn)使我十分難過!我的心在掙扎,我感覺到奴隸哲學像鐵鏈似的緊緊捆住我全身,我不是我自己。”⑤他還一遍又一遍地檢查自己違心地批判胡風等人的錯誤,一遍又一遍地懺悔、拷問自己的靈魂:“我在我自己身上發(fā)現(xiàn)我大哥的毛病……在小職員汪文宣身上,也有我自己的東西”,“在向偉大神明低首彎腰叩頭不止的時候,我不是‘作揖主義’和‘不抵抗主義’的信徒嗎?”⑥就這樣巴金毫不留情地剖開自己靈魂的陰暗面,發(fā)掘出“作揖——無抵抗主義”、“忍”等奴性給人看,以凈化自己的靈魂,追求人格的完善。
巴金不僅是一位文學大師,而且也是倫理型思想家,其思想的核心是“愛人”!皭廴恕笔侵形魑幕诤系漠a(chǎn)物?唆斉萏亟鸬葻o政府主義者的倫理思想在其中占據(jù)著重要位置。巴金的“愛人”思想一以貫穿在他的倫理觀、文學創(chuàng)作和美學觀中,成為他做人和為文之魂。由于“愛人”思想是人類從動物那里繼承和發(fā)展起來的博愛觀,是人性的核心,所以地球上只要有人類存在,“愛人”的價值和意義便永駐,巴金的價值和時代意義便永存。
────────
【注釋】
①③ 賈植芳等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資料《巴金專集》第一卷 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35、216頁
② 《中流》創(chuàng)刊號1936年9月5日
④⑥ 李存光主編:《巴金研究資料》 海峽文藝出版社1985年版第124、537頁
⑤ 巴金:《隨想錄》 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337頁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