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一、作者簡介
厄內(nèi)斯特·海明威(189~1961),美國20世紀著名小說家。他出生于美國中部芝加哥附近的伊利諾斯州的橡園鎮(zhèn),父親是當?shù)赜忻耐饪拼蠓颉?/p>
海明威6歲上小學,14歲進橡園鎮(zhèn)高級中學。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海明威和當時許多受欺騙的青年一樣,希望到歐洲去參戰(zhàn),但遭到父母的拒絕。1917年海明威高中畢業(yè)后擔任《堪薩斯明星報》的記者,接受了較嚴格的文字訓練。1918年5月加入美國紅十字會戰(zhàn)地救護隊,以名譽中尉銜赴意大利前線,當救護車駕駛員,并在戰(zhàn)斗中為救護傷員而身負重傷,獲得意大利政府頒發(fā)的軍功獎?wù)漏ぉゃy十字章。1919年初,帶著渾身傷疤的海明威從歐洲回國,在加拿大的《多倫多明星報》工作。1921年12月,他以《多倫多明星報》駐歐洲特派記者的身份,偕同新婚的妻子去巴黎。在巴黎,他勤奮寫作,并先后到過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臘、土耳其前線進行采訪。在此期間,他結(jié)識了聚集在女作家斯坦因周圍的一些人物。他們都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在戰(zhàn)爭中失去了健康,幻想遭到破滅,精神失去平衡。這些人憎惡戰(zhàn)爭,不滿歐美社會的現(xiàn)實又為世俗所不容,因而心情苦悶,陷入悲觀絕望的境地。這批被帝國主義戰(zhàn)爭損害的歐美年輕的一代后來被稱為“迷惘的一代”。
1923年海明威出版了第一部作品《三個短篇小說和十首詩》,但反應(yīng)平平。1924年他辭去記者職務(wù),在巴黎開始了艱苦的職業(yè)作家生涯,當年出版了第二部作品《在我們的時代》,就反映了“迷惘的一代”人的思想情緒,這部小說集為海明威優(yōu)秀小說家的聲譽奠定了基礎(chǔ)。
1926年他發(fā)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太陽照舊升起》,以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流落在巴黎的美國青年的苦悶生活為題材,寫出當時對社會和個人出路都抱悲觀失望情緒而陷入個人享樂泥坑的年輕一代形象。1929年出版了《永別了,武器》(又譯作《戰(zhàn)地春夢》),寫希望破滅后逃離軍隊、漂流在國外的逃亡者的形象。小說具有明顯的反戰(zhàn)傾向,在藝術(shù)技巧上顯得成熟,被公認為“迷惘的一代”在文學上的最高成就。
1937年海明威發(fā)表了長篇小說《有產(chǎn)與無產(chǎn)》,小說主人公因受家室之累被迫從事走私活動,最后被巡邏隊擊斃。他死前總結(jié)教訓:反抗社會靠一個人單槍匹馬地干,是毫無希望的。
1936年西班牙爆發(fā)了反法西斯的內(nèi)戰(zhàn),海明威以記者身份來到西班牙。1940年以自己親身參加的保衛(wèi)西班牙共和政權(quán)而進行的戰(zhàn)斗為題材,創(chuàng)作了長篇小說《喪鐘為誰而鳴》,寫主人公喬丹勇敢戰(zhàn)斗,最后準備犧牲自己的生命去完成炸橋和斷后任務(wù)的故事。小說表現(xiàn)了海明威高尚的反法西斯主義的精神,標志著他思想上的重大轉(zhuǎn)變。他深切感覺到,在正義斗爭中和人民結(jié)合在一起,個人的生活就有了意義。當然,他這種轉(zhuǎn)變是不徹底的,悲天憫人的思想和宿命論仍不時流露出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海明威作為記者寫過不少戰(zhàn)地報道,并且組織游擊隊和德國法西斯作戰(zhàn),在戰(zhàn)斗中奮勇當先,屢受重傷。他在這一時期先后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短篇小說《乞利馬卡羅山上的雪》、《法蘭西斯·瑪康貝短暫的幸!、《下午之死》、《非洲青山》等,以及反映西班牙內(nèi)戰(zhàn)的劇本《第五縱隊》。這些作品以反法西斯主義為主題,筆下的人物全部堅強起來,即使面對失敗與死亡,也能堅定不移地對抗命運和敵對勢力。這就是后來屢屢被人稱道他的“硬漢子精神”。
二戰(zhàn)結(jié)束后,海明威一度定居于古巴哈瓦那郊區(qū),埋頭寫作。1952年發(fā)表了轟動西方的中篇名作《老人與!,并因此獲得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金。1958年,海明威回到美國的愛達荷州,成為一個傳奇式的英雄,又是一個世界知名的小說家,深受人們的愛戴與尊重。后因?qū)嵲诓荒苋淌軅〉耐纯,“如果他不能寫作了,他就不想再活下去了”。他于161年7月2日用獵槍自殺身亡。1970年出版了他的遺著、長篇小說《海流中的島嶼》。
海明威近四十年的創(chuàng)作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在藝術(shù)上獨樹一幟。他的創(chuàng)作,內(nèi)容扎實,意境深遠;敘述簡潔凝煉,行文清晰流暢,他在現(xiàn)代歐美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至今在西方仍有很大影響。
二、作品提要
《老人與海》講了這么一個故事:
古巴老漁夫桑提亞哥已經(jīng)連續(xù)84天沒有打到魚了,平時愛幫他忙的小男孩也不跟他出海了,孩子的父母都說這老頭兒“倒了血霉”,所以,第85天老人獨自一人出海打魚。這一次他運氣來了,一條特大的馬林魚上了鉤,那條魚把老人和他的船拖到遠處的海面上。經(jīng)過三天三夜的搏斗,老人終于捕住了這條大魚,把它綁在船邊上,但在返回哈瓦那的半路上,鯊魚來了,它們拼命地撕咬馬林魚的魚肉,雖然老人用盡各種辦法打死了不少鯊魚,可是血腥味還是引來了一批又一批的鯊魚,直到馬林魚肉全被吃光。等到老人進港返回陸地時,大魚只剩下又粗又長的白色脊骨了。
三、思想內(nèi)容
《老人與海》是一部帶寓言色彩的中篇小說。
作者著意刻畫的人物老漁夫桑提亞哥是個普通的漁民,他的過去,作者很少提及,作者集中筆墨描繪了他的外貌:“后頸上凝聚著深刻的皺紋,顯得又瘦又憔悴。兩邊臉上長著褐色的疙瘩,那是太陽在熱帶海面上的反光曬成的肉瘤。……因為老在用繩拉大魚的緣故,兩只手上都留下了皺痕很深的傷疤,但是沒有一塊疤是新的!边@是一個飽經(jīng)風霜,與大海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老漁民,F(xiàn)在,他明顯地衰老了,“身上的每一部分都顯得老邁”,但老人的性格是頑強的,一雙眼睛依然閃閃發(fā)光,“那雙眼啊,跟海水一樣藍,那是愉快的,毫不沮喪的!
海明威在了二、三十年代的創(chuàng)作中,曾經(jīng)塑造過一系列獵人、斗牛士、拳師等人物形象,表現(xiàn)了“硬漢子”的性格。這些生活在暴力世界中的人物,面對失敗和死亡,從不妥協(xié),毫不怯懦,絕不認輸。老漁夫桑提亞哥更鮮明地體現(xiàn)了這種“硬漢子”精神。
稱雄一世的桑提亞哥在晚年遭到了厄運,出海84天竟連一條魚也沒打到,“幾乎每天劃著空蕩蕩的小船回來”,“那一面帆上補了一些面粉袋,收起來的時候,看去真像一面標志著永遠失敗的旗幟。”就連經(jīng)常陪伴他出海打魚的幼童曼諾林也迫于父母之命到別的船上去了。
面對這一切,桑提亞哥決不認輸,“他的希望和信心從來沒有消失過”。他要靠自己的智慧和決心捕捉大魚,贏回自己的尊嚴。第85天他再次出海,終于在深海釣到一條大魚。在追捕這條大魚的兩天兩夜里,他忍受了難以忍受的饑餓、疲勞和傷痛的痛苦,沉著機智地迫使大魚就范,體現(xiàn)了他頑強的意志與堅韌的毅力。在他看來,“痛苦在一個男子漢不算一回事”,只要跟大海、魚在一起就有無窮的樂趣!昂Q笫侨蚀鹊摹,魚兒是兄弟,是一件藝術(shù)品,“在太陽里,它渾身明亮耀眼,頭、背,都是深紫色,身段兩邊的條紋給太陽照得現(xiàn)出了一片淡紫色。它的吻長得像一根壘球棒,光得像一把細長劍。它的全身都從水里露出來,然后又像潛水鳥似的滑溜溜地鉆進水里去!薄八鼜乃镆惶S到天上,把它的長、寬、威力和美,都顯示出來!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