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紅樓夢》中的遁世思想影響了書中許多人物的思想,但這種遁世思想本身是具有悲劇性的。在其影響下最終走向出家遁世的惜春以自身的悲劇結(jié)局驗證了書中遁世思想的悲劇。
【關(guān)鍵詞】
惜春出家 遁世思想 悲劇
一
在《紅樓夢》第一回中,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這種色空觀念實際上顯示了在整部《紅樓夢》中最基本的哲學(xué)思想之一便是佛道遁世思想。道家主張“無為”,把幸福寄托在來世,而不注重社會政治,不追求名利地位;相反,認(rèn)為人應(yīng)傾情于自然,在幻想出來的仙境中尋求解脫!胺鸾痰幕窘塘x是把現(xiàn)實世界視為無邊的苦!雹耪J(rèn)為紅塵人世是苦海,不管是“富貴場”還是“溫柔鄉(xiāng)”,都是過眼煙云。佛道都認(rèn)為人生在世就是一場夢幻,“百年瞬息,人生有幾何哉?而其間離合五十年之富貴功名無非幻景!雹扑,人要想得到解脫,就要看破紅塵,看空一切,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這種遁世觀念在《紅樓夢》中是佛道兩家共有的,也是一致的,這從書中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幾次都是共同出場可以看出。但在書中的具體體現(xiàn)是第一回中一個“瘋癲落脫,麻屐鶉衣”的跛足道人吟唱的《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這是道家對誤入紅塵凡人的一種點化:人應(yīng)該脫離紅塵,追求仙境,忘卻功名利祿,擺脫兒女私情,“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第一回)。這種虛無思想的核心便是悟道出世,脫離苦海。而《好了歌解》則更深刻的寫出了人世間的風(fēng)云變幻,以及社會的險惡,人生的福善禍淫。世間紅塵的荒唐可笑。既然“到頭來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第五回),那又何必迷戀紅塵呢?這樣,遁世在書中就成為一種主題思想存在了。
但書中的這種遁世思想并非孤立的,而是有其現(xiàn)實基礎(chǔ)的。從人自身來說,人生在世,除了要求滿足肉體的健康和與他人交往的社會生活外,還要滿足內(nèi)在的精神需要,也就是對生命意義的追求。這些需要得不到滿足時,人就會覺得空虛,乏味!氨酥钪,因不得滿足而愈烈,又愈烈而愈得不到滿足,如此循環(huán),而陷于失望之境遇”,⑶在這種境況下,人們必然會尋求另一種精神家園,尋求一種精神解脫!岸饷撝溃谟诔鍪,而不在于自殺!雹
再從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來看,“封建時代,人們除了宗教與神學(xué),就不知道有其他任何思想體系的形式!雹稍诋(dāng)時中國的社會現(xiàn)實基礎(chǔ)上,面對“到處淤積著陳腐和糜爛,到處布滿了淚痕和災(zāi)難”⑹的現(xiàn)實生活,宗教便成為人們唯一的精神食糧了,而解脫苦難的最好方式便是遁世。
書中的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一僧一道不時地出沒隱顯在入世與出世之間,在紅塵中往來穿梭,給生活在紅塵苦海中的凡人指出了一條遁世的出路。茫茫大士;癁椤鞍]頭跣腳,瘋瘋癲癲”的僧人,救苦救難,超度眾生。他見甄士隱抱著小英蓮,便“大哭起來”,稱英蓮是“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之物”,并教士隱把英蓮舍給他(第一回);渺渺真人則;癁轷俗闩铑^的瘋道士普渡凡人,當(dāng)士隱遭遇不幸,生活沒有著落時,他以《好了歌》點悟士隱,引渡他出家遁世。當(dāng)寶玉、鳳姐中了馬道婆的魔法時,他們又一起出現(xiàn)懲惡揚善,“兩個僧道就是引導(dǎo)人們走出世俗人間,踏入宗教門的引導(dǎo)人!雹藦倪@個意義來說,曹雪芹用一僧一道給書中人物指出了一條脫離苦海的“通天大道”──遁世出家。也正是在這種遁世思想的影響下,惜春為自己選擇了出家的結(jié)局。
二
惜春出家在其思想上明顯受到了佛道遁世思想的影響。從她生活的環(huán)境來看,賈府與佛道有著極為密切的關(guān)系,“水月庵”、“鐵檻寺”是賈府自家的,清虛庵則和賈府保持著經(jīng)常往來,就連賈府的大觀園中都有一個櫳翠庵,這就使得惜春自幼就有比較便利的條件接觸到一些出家者,也在思想上影響了年幼的惜春。當(dāng)她和智能兒尼姑玩耍時就戲說:“我也削了發(fā)跟你做姑子去”,雖是一句玩笑話,但惜春當(dāng)尼姑的心思已經(jīng)流露了出來。而第二十二回惜春所做的春燈謎“佛前海燈”則即使她自身結(jié)局的象征,又是其出家思想的再次流露。
惜春在賈府中的地位以及她孤僻離群的性格是她出家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在“四春”中,惜春是年齡最小,也是最孤零無依的一個。雖然因為賈母“極愛孫女,都在祖母這邊一處讀書”(第二回),但這卻無法使她擺脫孤獨。她的父親賈敬“一味好道,只愛燒丹煉汞”只是在每年除夕主持祭祖時回府一次(第二回),而母親又早亡。哥哥賈珍又是個濫淫鬼,雖然是寧府的當(dāng)家人,但卻不干正事,自然也就很少想到胞妹惜春了;嫂子尤氏雖是賈府“長孫媳婦”,但卻是個“又沒才干,又沒口齒,鋸了嘴子的葫蘆,只會一味瞎小心圖小心的名兒”(第六十八回)。在這種境況下,惜春從小就形成了孤僻離群、膽小怕事的性格。再加之在“四春”乃至大觀園里所有姑娘們中,她的文才也是最平庸的。在元妃歸省時,她依例作了一首《文章造化匾額詩》,卻文才平平;在建詩社時,她取了個“藕榭”的別號,但實際上卻并未參加園中的詩會;她擅長作畫,也曾令賈母十分炫耀地向別人介紹:“你瞧我這個小孫女兒,她就會畫”(第四十回),并受賈母之命畫大觀園圖,但其畫筆卻十分平庸,比起寶釵可就差遠了。這種結(jié)果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自小的境遇造成的,但也加劇了她性格的形成。這種性格在第七十回抄檢大關(guān)園時達到了頂峰。當(dāng)時,她因年小,“尚未知事,嚇得不知當(dāng)有什么事”,當(dāng)從她的丫頭入畫箱中搜出“一大包金銀錁子”和“一副玉帶板子并一包男人的靴襪等物”時雖經(jīng)入畫極力辯解,尤氏也證明“實是你哥哥(賈珍)賞她(入畫)哥哥的”;鳳姐也認(rèn)為這不算什么過失,可惜春卻堅持?jǐn)f走了入畫,并因此與寧府?dāng)嘟^了關(guān)系,并明白地告訴尤氏:“連我也不便往你們那邊去了”,“自此以后,你們有事別累我”,其“口冷心冷,心狠意狠”的性格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這一切都促使幼小的惜春開始認(rèn)識到自己的孤獨景遇和生活的殘酷無情,成為她最終遁世出家的根源。無怪乎清人王希廉在這一回評曰:“迎春一味懦弱,探春文意老辣,惜春孤介生僻,三人身份不同,可知結(jié)果均異!雹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