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網(wǎng)首頁 語文 數(shù)學 物理 化學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故都的秋》教學設計

    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學 朱新敏

    新學網(wǎng) > 語文 > 高中語文課文必修2 > 故都的秋 > 《故都的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領(lǐng)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觀情感,學習本文以情馭景、借景抒情的寫法。

    2、品味本文語言,提高散文鑒賞能力及掌握運用語言表達的一些技巧。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對故都秋景特點進行分析,掌握文章以情馭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對故都秋的贊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的悲涼傷感之情。

    【教學方法】

    1、反復誦讀,體味意境。

    2、討論法,如對“情、靜、悲涼”等秋特點的深層把握。

    【教輔用具】

    多媒體。

    【教學用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課后練習來檢查學生閱讀情況: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這篇文章選取了哪些平常的景物來寫故都的秋?

    (一生答,其他同學補充,教師板書。)

    秋花秋槐(秋蕊)秋蟬秋雨秋果

    問:這都是平常的景物。為什么在郁達夫的筆下,它們會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呢?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走進故都的秋的世界,去領(lǐng)略北國之秋的風采。

    投示課題:故都的秋,郁達夫。

    二、誦讀感悟

    1、借助注解簡介作者,教師略作補充。

    2、題解及寫作背景:

    1933年到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東北,虎視中原,國民黨對外投降,對內(nèi)鎮(zhèn)壓。由于白色恐怖的威脅,郁達夫離開上海,避居杭州,過著游山玩水的隱逸生活。這期間,作者寫了大量的寄情山水、排遣郁悶的散文。1937年7月,郁達夫“不遠千里”從杭州經(jīng)青島去北平,再次飽嘗了故都的秋“味”并寫下了優(yōu)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作者在對北平秋的“色”“味”“意境”和“姿態(tài)‘的描繪中,寄寓了眷念故都自然風物的情愫和對美的執(zhí)著追求,流露出一種沉靜、寡淡的心境。“故都”表明描寫的地點,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其中“故”字,過去的,消逝在時間深處的,有一種物是人非、滄海桑田的沉重感!扒铩弊执_定描寫的內(nèi)容。題目明確而又深沉。

    3、誦讀感知:

    ⑴ 教師范讀一、二段,中間部分學生讀,每人讀一種景物,末尾兩段全班齊讀。

    ⑵ 誦讀要領(lǐng):(投影)

    1、本文感情濃厚,意味雋永,文辭優(yōu)美,誦讀時宜慢不宜快,認真體會景物描寫中所蘊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直接抒懷部分要讀得意味深長,準確的表達出作者的心境情懷。

    三、整體感知

    1、本文的文眼是什么?找出來作點分析。

    明確:“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

    問:假如改成“北國的秋卻特別來得清、靜、悲涼”好不好?為什么?

    學生討論,教師相機點撥:不好,原句連用三個結(jié)構(gòu)相同的短語,構(gòu)成排比,為全文定下了濃重的抒情的調(diào)子,改過后,意思沒變,可情味意味大變了。

    2、從文中各找出一個恰當?shù)男稳菰~修飾以上投示的平常景物,并用幾個詞語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

    投影:

    淡藍色的牽;

    清、靜、悲涼

    無聲的秋蕊

    衰弱的秋蟬

    息列索落的秋雨

    淡綠微黃的秋果

    3、問:寫故都景物是從3~11段,那么,開頭兩段和結(jié)尾兩段寫什么呢?

    學生齊讀以上四段后回答,教師點撥、小結(jié)。

    明確:

    前兩段,用對比的手法寫作者對北國、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達了對北國之秋的向往之情。

    后兩段寫南國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國之秋,直接抒發(fā)對故都之秋的眷念之情。

    4、根據(jù)以上提示,列出結(jié)構(gòu)框架圖。(先讓學生回答,然后教師出示投影。)

    總起(1~2)寫感受,抒發(fā)向往之情

    藍色的牽;

    無聲的落蕊

    分寫(3~11)  記敘衰弱的蟬聲

    故都的秋 息列索落的秋雨

    淡綠微黃的秋果

    議論: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總結(jié)(12~13)結(jié)全文,抒發(fā)眷念之情

    四、品味語言,賞析精美片段

    問題:你最喜歡哪些句子,找出來,挑選一兩處說說你喜歡的原因。

    可能有下列句子:

    1、“秋不是名花,也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tài),在領(lǐng)略的過程上,是不合適的!

    品味:──運用反喻和比擬的手法,說明在南國不能暢快淋漓的賞秋,體會不到十足的秋意。

    2、“南國之秋,當然是也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菏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酒之與白干,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

    品味:運用博喻與對比,不僅寫出了南北方之秋的本質(zhì)區(qū)別,形象鮮明,而且啟迪人作無限的想象。

    3、名段賞析:“秋蕊圖”是如何體現(xiàn)“清、靜、悲涼”的?

    品味:如“早晨起來”,看見“落蕊”“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細微極柔軟的觸覺”──體現(xiàn)了靜;“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體現(xiàn)了“清”;“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些落寞”──抒發(fā)了悲秋之感;緊扣了“悲涼”

    4、“秋蟬的衰弱的殘聲──簡直像是家家戶戶都養(yǎng)在家里的秋蟲!

    品味:對于文人來說,“蟬”是寄托了多樣人生感懷的重要意象。北國的秋蟬,因為樹多的緣故,到處都能聽到它們的啼唱,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為市井百姓所熟知,體現(xiàn)了郁達夫?qū)徝廊の吨猩罨、平民化的一面?/p>

    5、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意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

    品味:無理得趣:以壽折秋,這是怎樣的眷念和摯愛!“若留得住的話”實是留不住,行將逝去,心境是如何的蒼涼和無奈啊!

    教師補充點撥:本文寫于1934年8月,這是一個特殊的年份。日本侵略者的鐵蹄已經(jīng)踐踏在東北三省,又開始覬覦華北大地。郁達夫有兩句詩:“烽煙滿天殍滿地,儒生何處可逃秦”,真實地展示了當時的現(xiàn)實。在這個金甌殘缺、山河分裂的多事之秋,作為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他又如何不為止擔憂和焦慮呢?那些話語的背后,實是一種即將淪為亡國奴的悲鳴,一種凄厲的呼號,一種撕心裂肺的悲愴。

    所以,從意象的選擇上來說,這座城市所透出來的文化意蘊,日常生活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寧靜的詩意美,無不籠罩在一種蕭索凄清的秋意氛圍中。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