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第一中學 王同亮
師:作者正是以情馭景,借景抒懷,情景交融地進行創(chuàng)作的,這是作品成功的緣由,很值得我們借鑒。
師:我們說《故都的秋》美麗而不膚淺,那你是否會它愛不能寐,沉浸其中,也會“清、靜、悲涼起來,“于我心有戚戚焉”呢?
生:不會的。
師:為什么?
生:因為老沉浸在“清、靜、悲涼之中,會非常的壓抑,難受,甚至會“在沉默中滅亡”。
師:是的。因為產(chǎn)生《故都的秋》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其實,即使在那樣的艱難的處境中,作者也并非真正沉淪,在內心難言的孤獨冷落之中,表達了對國事的隱憂,他不寫混混沌沌的江南之秋,正是他不甘沉淪的表現(xiàn),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他毅然投入到戰(zhàn)斗的洪流中,進行抗日宣傳,1945年被日本憲兵殺害于蘇門答臘。50年代,郁達夫被國家追認為革命烈士。
由此,我們聯(lián)想到,即便硬骨頭魯迅先生,在醫(yī)學救國的理想受挫、棄醫(yī)從文又陷入低谷之時,也曾躲在北京的紹興會館抄寫古碑,暫時用種種方法來麻醉自己的靈魂。|即使是有骨氣,寧肯餓死也不食美國的救濟糧的朱自清,也曾借素淡朦朧的荷塘月色來表現(xiàn)自己不滿現(xiàn)實又找不到出路的苦悶與彷徨。但是,他們都不愧為新文化運動的精英,中華民族的脊梁,苦悶彷徨之后,他們依然昂起高貴的頭顱,血沃中華,不僅以優(yōu)美的文筆為文學殿堂增添了絢爛的篇章,更以滾滾熱血,為后人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生命之歌。
從這些真正文人的作品里,我們能汲取很多的做人與作文的營養(yǎng)啊。
師:課就上到這兒。布置一篇課外練筆。借鑒《故都的秋》的寫法,寫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
【板書綱要】
故都的秋
1、總起 我赴故都嘗秋味 江南秋味總不足
2、分敘
靜對藍朵
落蕊輕掃
秋蟬殘鳴
秋雨涼意
清秋紅棗
3、議論 舉世秋感皆深沉
4、總結 南國不及北國秋 愿折壽命挽住秋。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